不知從何時起,“酵素”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時常見到的一個熱詞,各種酵素產品應接不暇,充斥消費市場,宣傳更是五花八門,真假難辨。
酵素到底是什么?對人體健康到底有什么好處呢?今天甜貓邀請了合慶火龍果莊園首席科學家黃偉達教授,帶大家走進酵素課堂第1課,揭開酵素的神秘面紗。
主講人:黃偉達,1962年生,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系主任、農業部轉基因安全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高研院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黃偉達教授從事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科研工作逾30年,對生物發酵、養生保健、生命活動、細胞生物學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和突破。
現任上海合慶火龍果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把握酵素生產技術及酵素對人體作用機制等研發技術大方向。
===酵素是什么,酶是什么===
“酵素”是個舶來品,它有兩層意思。
在學術上,酵素特指酶(enzyme),是生物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催化劑,每個細胞由于酶的存在才表現出種種生命活動,體內的新陳代謝才能進行。
在日常生活用語中,它指的的是通過嚴格、成熟的發酵工藝,控制多種益生菌的生長,利用微生物自身分解有機物的過程,得到的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發酵產物。
目前隨著技術研究的深入,酵素的概念發生了擴展,所有通過微生物發酵得到的產品都可以稱為酵素。酵素的生產過程中是有益生菌和酶的,但對人體起功效作用的物質卻不是益生菌和酶,而是益生菌的發酵產物——小分子酸。
所以“酵素就是酶”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準確的說,應該是酵素含有酶,但細胞催化各種生物化學反應中的酶并不能從食物中獲取,而必須自身合成。
值得一提的是,酵素是一種健康食品,在食品生產許可目錄里屬于“飲料”的分類,并非是藥品或保健品。
=== 酵素的起源 ===
酵素飲料的原型起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日本,但一直沒什么大的發展。直到2011年美國市場興起了水果發酵產品代替食物的新飲食法熱潮,再加上臺灣、內陸的推廣和普及,才使酵素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進而出現水果酵素。
但若要追溯源頭,最早應起源于中國傳統食品的發酵技術。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早已開始利用發酵技術制造食品,比如晉代開始盛行的女兒紅。
=== 酵素的功效 ===
眾所周知,酶在結構上屬于蛋白質,人體很難通過外來攝入得到補充,酵素中真正起功效的是益生菌的代謝產物——小分子酸。
小分子酸指的是6個碳原子以下的短鏈脂肪酸,其功效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平衡人體脂肪、蛋白質、糖等三大基礎代謝;
(2)可促進腸胃粘膜細胞的生長,是腸胃粘膜細胞生長首選的能源底物;
(3)抑制腸道有害菌滋生,改善腸道功能。
===選用一款適合自己的酵素===
那,我們該怎么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酵素呢?
1.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公司資質主要看生產許可證、車間管理認證證書、研發實力等。
2.注意酵素的功效成分。酵素的功效跟其原料、種類、數量和發酵菌群有很大關系。使用不同原料制作出來的產品,其功效也不一樣。所以針對不同的需求,要注意選擇不同功效成分的酵素。
3.看宣傳語。以酶作為主要宣傳點的宣傳語,都是對酵素的實際功效進行偷換概念的做法。
4.看顏色。好的酵素顏色不深也不淺,經長時間熟成的酵素大都呈紅褐色,顏色過深則有可能是色素勾兌物。
5.看原料:優質酵素的原料均是來自天然果蔬,其原料種植環境好、質控標準高。
6.聞味道、嘗口感。優質的酵素味道是酸的,口感滑溜。酸味是純天然發酵之后產生的對人體有益的小分子酸,如果酵素中水果味過重,則可以判斷是用果汁或香味劑勾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