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朵帶笑的花
——讀《走在行知路上》有感
“我的人生目標是,傾注一生的心血,為農民辦一所真正的好學校,讓農民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這是蘊涵在《走在行知路上》封面中的文字。
簡單樸實的話語讓我對楊瑞清校長肅然起敬,更多了一份親切,因為我也是農民的孩子,我也在從事著農村小學教育,我的學校也地處偏遠的鄉村。
于是,懷著敬慕之情,我一次次地品讀楊校長的《走在行知路上》,仿佛走進了大師的心里……
擷我的點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它的晶瑩剔透:
一、 教育的本質是愛。
讀過楊瑞清校長的自傳,深深為他對教育的摯愛所折服。1981年師范畢業的他以一張“學陶師陶,到最偏僻最艱苦的地方去”的決心書開始 “走在行知路上”,而且一干就是近三十年,期間他曾經被破格提拔過團縣委副書記、曾有過高升和提撥,但他仍然選擇“辦行知小學,教農民的孩子”。這一切都源于他對教育、對農村的愛,他的這份愛心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師生。
楊瑞清校長認為,建設學校不是蓋房子,而是文化教育。學校,實際上是一個文化的堡壘。在鄉村辦學校,就是要用文化改變鄉村人的命運,而文化中最本質的東西是愛。因此,行知小學秉承“學會賞識,愛滿天下”的辦學理念,將“博愛、自愛、真愛、會愛”作為學校的校訓,將“被愛、施愛、自愛”作為營造和諧校園和追求幸福人生的核心內容。
行知小學踐行的“博愛”,就是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教師之愛、父母之愛、同學之愛、社會之愛,讓每一個生命都成為“愛的聚焦” ,學校實施賞識教育,成為全國第一所賞識教育實驗學校。愛是相互的,在被愛的同時還要學會施愛,學校引導學生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愛社會,讓每一個生命成為了“愛的源泉”。所謂“自愛”就是啟發學生充分肯定自己、愛護自己,讓每個生命成為“愛的堡壘”。
回想我們學校,劉仁政老先生繼承母志,捐資二十余萬元,建成仁政小學,表達五十載的濃濃思鄉情,也為我們全體師生豎起一塊永不退色的精神的豐碑。“為國育才、惠被鄉里”的校訓也深深地刻進了我們每一個仁政人的心里。
我們被愛著,也在施愛。我們秉承著劉仁政老先生一家愛國愛家的傳統美德,踐行著楊瑞清校長的“愛的教育”,努力讓所有的孩子都感受到被愛的氛圍,讓每一個生命都感受到被愛的幸福。“勵精圖治,嚴謹辦校,把仁政小學辦成社會滿意、家長放心、學生成才的育人的搖籃”成為了我們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
二、成長才是硬道理
楊瑞清校長有一句名言“成長才是道理”,他用三個詞概括了他對教育效果的看法,即“成績”、“成功”、“成長”。他認為不要太看重成績,成績并不一定導致成功;也不必太看重“成功”,成功并不一定幸福,真正應該看重的是“成長”,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他認為,農村教師可以不進城、可以不提拔,也可以不發財,但不可以不自信,不可以不快樂,不可以不成長。因此,學校在教師中開展 “自信”教育,采取多種途徑確保教師們不封閉、不僵化、不落伍。學校帶領教師們北上北京,南到上海,乃至全國各地學習取經,拓展視野,提升認識,促進教師成長。
其實,“成長”基于教師,就是一種職業的幸福感,合作的愉悅感,一種“千淘萬漉盡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事業成就感。聯系我校實際,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更多的關注了他們教師們的“成功”(評先選優、職稱晉升等問題)和“成績”的好壞,而淡化了他們“成長”的渴求。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為教師提供和創造更多學習鍛煉的機會,讓教師走進名校、貼近名師,開闊視野,轉變理念,提高水平。我們還要培養和打造本校的“名師”,讓本校的“名師”來引領全體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教學能手”、“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等的表彰,對教師的工作予以鼓勵和肯定。幫助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制定新的發展規劃,引導教師崗位成才、專業成長、事業成就。
二、 學會合作,社會即學校
《走在行知路上》,我仿佛徜徉于“藝蓮苑”觀蓮采藕;徘徊于“浦禾苑”品棗賞梅。我贊嘆于學校豐富的辦學內涵,也贊嘆于楊校長辦學的理念、魄力和思路。他將采茶葉、刨花生、挖山芋、摘棉花等原汁原味的農活變成了活靈活現的教材,引發了孩子的興趣;他請來著名的農民企業家開辟“藝蓮苑”,將蓮花與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食物藥物融為一體,做足“蓮文化”;他邀來“浦禾苑”的主人種出80多種棗和桃、李、杏、梅等,將學校變成“百花園”;他為農民開辦掃盲班、實用技術培訓班、家長學校,學校成為了農民的精神家園。
行知小學利用學校、農村既有的資源以及 “藝蓮苑”、“浦禾苑”等建起了一個社會實踐基地,每年寒暑假,全國各地的學生慕名而來,甚至新加坡等國的學生也紛紛前來。
行知小學的發展為我校提供了借鑒的經驗,拓寬了我們發展的空間。我們學校位于金城鎮,金城鎮素有 “金山、銀海、搖錢樹”的美譽,礦山開采、海水養殖、果樹栽培是金城的經濟支柱產業。不少家長都從事礦山開采、海水養殖、果樹栽培,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家長優勢,研發我們的學校課程,打造學校的特色和亮點。
“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愿用我們的愛心、耐心和信心將這朵花綻放的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