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種。
一、章草
章草名稱的來歷:漢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是也。″因《急就章》中有個'章'字,所以名稱章草。
章草是隸書的快寫、草化的結果。從出土資料上分析,始于民間。有的風格平和、有的風格謹嚴、有的風格豪放不拘。
章草的特征是字字獨立不相連,字形扁方,仍有隸意。傳世名作有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師表》、皇象《急就章》等章草作品。
(王羲之豹如帖)
二、今草
今草比章草書寫更快捷灑脫。字的方形變為圓形,把波挑筆畫改為收筆,字與字之間有牽絲連綿。呼應感強。
(王羲之十七帖)
三、狂草
狂草狂放不羈,比今草更夸張,更放縱。用筆速度更快。變化多端,常把幾字組成的字組看作一個單元。
張旭是狂草書家的代表之一,韓愈稱其曰:'旭擅草書,不治他伎。喜怒、窘窮、憂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烏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
(張旭狂草李青蓮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