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第四、第五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貴州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貴州文聯副主席,貴州民族學院客座教授,貴州政協畫院名譽院長,著名版畫藝術家董克俊先生2019年3月13日凌晨逝世,享年83歲。
董克俊,曾用名鄒周,重慶人,自學繪畫,主要擅長版畫,并于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其中主要著名的作品有《春返苗山》、《雪峰寓言木刻插圖》、《山氣》等。作品曾獲全國版畫展創作獎,魯迅版畫、貴州省文藝創作一等獎,貴州省版畫大展特別獎等多種獎項。
克俊去了!
他的一生活出了一個大寫“人”字的模樣:
大智慧、大修為、大胸懷、大志向、大作為、大貢獻。
中國的藝術大家!
八十個春秋,以如此燦爛輝煌的藝術人生謝幕。
克俊,你值!??!——畫家蒲國昌
克俊和我是幾十年的老朋友、老同事,雖然從事的專業不同,但是視藝術創造為最大樂事的人生觀念是一致的。他才氣超卓、膽識過人,有鮮明的藝術個性,加之勤奮不倦,留下了數量驚人的優秀作品。他的去世當然令親人和朋友們悲痛,但想到他年輕時罹患嚴重的肺病,多次瀕于死亡的邊緣,居然奇跡般活了下來,不僅活了八十多歲,而且活得充實開心,還留下豐富的精神遺產,又不禁感嘆,他這一生,值了!——書法家戴明賢
熱土地
300cm×200cm
木版
1986年
他是我的老領導、老先生、老長輩、老鄰居……
他是貴州美術界的好領導、開路人……
他是“貴州美術現象”和一個時代貴州美術的精神旗手、導師、標志,中國美術因為他而發現和重新認識了貴州。
他單純、豐滿,虔誠、自信,執著、大氣,溫和、狂野……他走在鄉間田野、走在風尚前沿,他不斷擴展藝術邊界、不斷超越自己,天人合一、天馬行空、出神入化……
他是我的偶像,是我心目中最純粹、最敬重的真正藝術家,是貴州文化藝術界新時期以來最有代表性、標志性的美術大家。
他突然走了,但他的名字和事業永遠留在我們手中、心中,恩師董克俊先生不朽!——貴州美術家協會主席諶宏微
董克俊先生走了,但他會長存于中國美術史和貴州美術史之中,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貴州美術館去年能為董克俊先生做他人生中最后一本畫集的首發式暨研討會,并得到他的認可和滿意,回想起來,真是十分幸運而欣慰的事。我再次堅信,時間將會證明:董克俊先生的藝術精神不朽!董克俊先生的藝術作品永生!——貴州畫院院長 貴州美術館館長 陳爭
獵人圖(山氣)
70cm×89cm
紙版
1987年
董克俊兄和我是幾十年的畫友,他是一位很有才華成就的藝術家。他一生對藝術孜孜以求,成績斐然。他的去世,是貴州藝術界的巨大損失。我和藝術界的其他同仁一樣,心情十分沉痛??丝⌒?,一路走好,到天國去繼續你的藝術事業。——美術教育家蹇人毅
白發飄逸,清癯蒼勁,是董老師近年留給我的印象,誰知天有不測,董老師蘧然仙逝,悲慟難息,深深緬懷! 董老師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貴州美術現象的領軍人物和開創者。在中國美術史上,董老師和他們那一代藝術家用自己的藝術特色和人生情懷寫下了大大的“貴州”二字。
董老師的作品,充滿生命的元氣,滿含生命的能量,藝術之筆始終蓄養生命氣息,飽含貴州元素。董老師的藝術人生,寫滿探索和創新! 以民族文化為源泉,以現代藝術為活水,交融混一,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影響深遠!正如董老師六十年藝術作品集——《野風》所昭示,董老師就是起自貴州高原,吹向寰宇天下的藝術野風,生生不息,大師永存!——知名媒體人 彭曉勇
童心繪事啟新致純吉土從此添畫師
真情文字激濁揚清人間遺留有董子
年前去董宅探視病中克俊老師,師雖有衰但是言談依然健朗,讀他病中畫作《鷹》與《自畫像》等,線條迅疾奔放,形象枯槁挺拔,其至真至純之繪尤況師之生命的最后激蕩。臨別董老再三握別的情狀從此??M繞我心中。大師已去,棟梁其頹呼!——藝術評論家張建建
我的大舅走了。大舅董克俊,中國著名藝術大家,新中國版畫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貴州現代藝術最早、最重要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之一。幾天前去ICU重癥監護室看他,他已不能說話,身體極度虛弱,但頭腦特別清醒,他握著我的手,眼神中充滿對他病情的疑問,他在紙上寫下各種歪歪斜斜的字體,我和董重在這些碎片的話語中拼湊并猜測他的意思,對于一個藝術家,不能表達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當時我眼淚止不住的流。
大舅于我來說不僅僅是藝術大家,他就是我從小就喜歡與膜拜的最親的人,他總是有著用不完的精力和各種藝術才情。記得我們小時候,常常見他一個人自己動手做木沙發、木椅子、木桌子、木衣柜,做得棒極了,而那些做家具的木板就是他的版畫原版。現在想起,那些我和董重小時跳上跳下的木沙發,都是一些多么了不起與偉大的藝術集成作品,而這種非凡的藝術才情與創造力,都在大舅的日常生活中隨性流露出來,這便是一個藝術大家的人生,他的生活就是藝術,抑或藝術就是他的生活。——畫家蒲菱
土地
160cm×160cm
紙版
1988年
就畫說畫
文/董克俊
我入黔從藝五十周年轉瞬即過,人生易老,這是真理。我也不例外,老了,這是真的。雄心雖猶在,力卻欠佳,況且又老眼昏花,這對一個靠眼睛干活的畫家而言,是一個不安的問題。你想,拿起筆來,形不清,筆不穩,筆筆歪斜,墨水橫淌,滿紙涂雅,好不容易在失控之中定下神來,屈從現狀,以亂治亂,因錯而導勢離形取意,亂筆涂抹,竟然歪打正著,出現意外雷人的效果,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由此茅塞頓開,體會到“好畫筆筆誤”的深層含意。原來藝術之道并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樣簡單絕對,又明白了人生的多樣的存在。老有老的活法,看不清有看不清的看法,筆不穩有筆不穩的搞法,藝術也要隨緣。中國大師齊白石衰年變法,大概與老年的無奈有關。日本大師東方治宮高度弱視,仍然成就了大師的歷史,這很令人鼓舞。
太陽下
174cm×184cm
木版
1988年
人老了對生命的品嘗已到回味的時候。此時,既可品味當下,又可回味歷史,同時追尋未來。老人韌性的孤獨和苦澀的幸福感深沉而博大,是人類精神的崇高境界。如《孤獨》、《守望》、《空巢》、《爺爺和孫子》、《倔強》等,我的近期作品離不開這樣的主題。世界藝術史中,女人是生命的光輝燦爛的陽光,女人、小孩、老人以及自然中的精靈構成了大千世界生命萬物的伊甸園,我的身心樂在其中。因而這幾年匯集的作品離不開老人、女人、小孩以及馬牛羊魚蟲鳥這些平凡鮮活的生命的交匯。我的生命歲月與他們共存共鳴。如《童心》、《女人、小孩和狗》、《伊甸園》、《野山童趣圖》、《少年與鳥》、《三個老者一盤棋》、《盲人行》等。這是否令人以為然,我不知道,不過這是當今世界最真實的純粹的存在狀態。
無極
202cm×136cm
木板
1988年
這幾年來,信筆涂抹出了一二百幅畫,有些甲乙丙丁開中藥鋪的味道。這些毛筆、水墨、丙烯、皮紙、宣紙弄成的畫,在表現中混合著真實的描寫。抽象的虛擬伴隨著具體的感受,觀念的冷峻荒誕情緒化的張揚、視覺形式的放縱與發揮中貫穿著中國意象思維的擴大與延伸,如《人與蟲的述說》、《小蟲行.》、《無語》、《春風》、《菱形中的民風印象》、忘形得意》等。似乎西方的當代理路與中國文化現實在舉辦“博覽大會”,我傾心于此種熱鬧,投于其中,樂此不疲。的確,畫家在功成名就之后,大都是采取以不變應萬變、以小變應大變的穩妥宗旨。歷史沉淀雖極豐厚,但是歷史車輪滾滾不止,生命世象五花八門,人生體驗無邊無際,如還能活下去,又怎能打得住。故而能把藝術做成一桌“新版滿漢全席”又何嘗不好呢。
醉歸
58cm×49cm
木版
1982年
關于《雪峰寓言續集》插圖的回想
文/董克俊
1980年是中國藝術開始復蘇的年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落實政策為馮雪峰先生在四十年代寫的一批寓言作品出集子。這是馮雪峰先生的第二本寓言集,第一集是黃永玉先生作的木刻插圖。這一本續集,出版社邀請我作插圖,仍然用木刻制作。我看了寓言后非常興奮,寓言寫在四十年代,針對國民黨政府的獨裁腐敗以及社會的蒙昧與麻木,其警醒的作用非常強烈尖銳,直到今天它仍有現實的意義。
村寨
212cm×154cm
紙版
1988年
為了適應寓言這種體裁,我采用了夸張變形的形式語言進行創作表現。一百來幅插圖,在充滿對形式的激情中,用了兩個月時間完成。這批作品在當時中國美術界是空前的。王林先生最近文章中稱之為當代形式啟蒙之作,對后來藝術形式的討論和發展有著推動的作用。遺憾的是,《雪峰寓言續集》從裝幀到紙張以及印刷都很粗糙,令人失望,但這批插圖受到美術界極高評價?!睹佬g》主編何溶曾親自到貴陽看了全部插圖并約稿,在1981年第一期專版介紹,全國其它不少雜志都有發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請我作講座,并收藏了五十幅插圖。到如今,這些插圖仍然為世人所喜愛。的確,《雪峰寓言》插圖是我八十年代經典之作,成名之作。非常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給予我的創作機會,感謝當時的美編古干對我的信任。
2015年5月
關于我的速寫
文/董克俊
眼睛是看世界的,看到的一切東西都記到了腦子里,藏到了心里。畫家不同的是還要將看到的,甚至于想到的用墨用線條痕跡留在紙上,這就是所謂繪畫藝術中的素描速寫的由來。
董重八歲,1978年
美術學院學生在課堂上最先碰到的就是這種技能調教,要花大力氣來完成這種教學。我呢,沒有此種機會,沒有課堂,沒有模型,沒有裸體模特,更沒有守在旁邊的老師。那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大千世界是我的老師,世間的一切都是我依樣模仿的對象:街上走著的人,公園茶館的茶客牌友,黔靈湖游泳的男女都是我眼手模擬的對象。公共澡堂的那些泡澡客,青年強健的肌肉,肥胖的老者挺著的大肚子都是我觀察心記的實物。當然我也會混跡在其中樂在其中。工人云集的工廠,大山中的民族,人間自然的一切,數以千記的速寫素描涂抹下來,我的確練就了獨門絕技,與美院學生大不同的是我畫得更快更準更狠更有激情。經過很多年頭的操練,在內心建成了一座巨大的形象寶庫,可以呼之即出,揮筆展現。
董重的游戲,1971年
這種旁門左道的路數,倒成就了我的速寫素描手藝的圖像歷程。速寫是我撞進藝術大門的基礎,素描是深化藝術的補充。今天的創作高度是必然的結果。
最近一段時間,我有一種緊迫感,這一生中,我不斷在畫,到底畫了多少,完全是一筆糊涂賬。曾被人偷過,也弄不清被偷的是些什么畫。我終于下了決心,要清理我的畫以及各種手稿,評估一下,以便將來有什么事,好采取“一級”或“二級”響應措施。如果自己弄不明白,將來誰又能弄明白呢?首先從速寫素描開頭,在家中柜子里,在工作室的各個角落,把這些大大小小久違了的紙片翻了出來,林林總總一大堆。有的生了霉,有的碎掉了,撕爛了。這算是一場搶救措施了。
我的母親,1969年
看著這些塵封已久記憶,我腦海中的往昔又活了起來,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生活中,我見到了一些畫友和北京路云巖村安裝公司宿舍的那些老人和小孩的肖像,好親切啊。當今那些畫中的曾叫我董大哥的小孩已為人母為人父,有的甚至當爺爺奶奶了,而畫中的那些老人大都仙逝。激起我內心深處的是六九年婚后所記錄的家庭生活雜記,這些記憶如此遙遠而又如此貼近。那個年代,生活是緊張而單一的。下班在家里,我除了畫創作草稿,刻制版畫,經常在燈下看著妻子做家務,縫補衣物、被蓋等,我不時為她畫速寫,用圖像留下各種瞬間。我有時也為她畫人體速寫,借以研究女人體態的結構及起伏變化,這也算一個畫家的必修課。后來兒子董重出生了,家庭速寫增加了新的充滿甜蜜的內容。妻子為兒子洗澡,一直到十一二歲仍然在進行。每天晚上睡覺前,董重總是賴著媽媽讀小人書,我記下了這種溫馨的場景。
洗澡,1977年
我為董重畫的速寫不少替代了照相機的作用,何況也沒有照相機。我畫了他剛會走路就在家里的搗蛋,畫了他不同年份的肖像,這都會令我時空倒轉仿佛回到記憶的空間。妻子的肖像也不少,有婚前和往后不同年代的素描,這些像連接成了一個時空變換的鏈條從一個青春女人到成熟的母親,這種歲月的變化在我心中永遠不會消除。此種“家庭”的視覺記錄速寫或素描有多少我記不清,也沒有去數,在我心扉里感覺是很多很多的,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董重寫作業,1977年
在1977年的春天,貴州日報美術組的李自由找到我,說報社有一個報道任務,特聘我為特約記者,到水城鋼鐵廠去作美術采訪,我當即答應下來。水鋼是一個新建的廠,正在開展加緊完成2號高爐的大會戰,匯集了全國鋼鐵企業的技術人員、專家共同完成。
我帶上美術工具和足夠的紙張到了水鋼建設工地。水鋼選建在群山中的一片狹長地帶,一面高,一面低,從高的一面地區進入,逐漸低下。中間穿過一條輕便小鐵路。地勢的選擇是當時備戰的需要。我住在離工地有不少距離的招待所里,工程管理處一個宣傳科干事給了我一件工作服,帶一個藤帽,一個水壺。他陪我在工地走了一圈,介紹了一些情況,我便開始了我的工作。每天早上,我到工地現場,這是一片熱烈沸騰的地方,到處都在施工,車水馬龍,令我也分外興奮。我從來未見過這種鋼架高聳。巨大管道上下密布,曲來扭去的結構形式,鋼鐵巨大的力量壓抑著人的神經,我在其中顯得自己十分渺小。
貴鋼龍門吊,1973年
工人們在正在吊裝的高爐上作業,象一群小蟲子。星星點點的電焊火花,象螢火蟲一樣閃閃發亮;橫豎交叉的鋼纜掛在藍天白云之間。各種大小的吊車協同使勁,在巨大的轟鳴中移動龐大而沉重的鋼件。天空地下匯成了一支鋼鐵交響曲,似乎聽到了貝多芬的音樂史詩《歡樂頌》。人在其中象音符一樣,控制著樂章的起伏與節奏。我很震撼人的創造力,我的筆隨著心侓的顫動也涂抹得更快,更有力度。
紅拖鑄造車間速寫,1973年
我身心完全融于這強大的氛圍之中。工段上特意安排了兩個很年輕的工人,在工地現場照顧著我。的確,在他們看來有序的工地在我我這個外來者眼前卻是熱烈混亂,摸不著秩序的亂陣。在緊張興奮的開頭兩天過去后我已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可以毫不膽怯地在管道鐵架叢中自由穿行。于是兩個青年保護神放心回到工作中。每天我很早就到工地,中午就在工段食堂吃飯。原本伙食就不錯,但主人總怕慢待了我,讓我單獨在食堂里間為我做兩樣好吃的菜。還說“畫家,你太辛苦了,應該的!”工地上的人因我去采訪他們,畫他們而感到光榮和自豪。
貴鋼工人,1973年
二十來天的時間,我畫了二號高爐的吊裝,二號焦爐的投產試車以及工地的各個角落,堆放的鋼包,奔跑的小火車,坦克長臂吊車的肖像,留下了一批現在看來非常珍貴的視覺圖像。有條件或有心畫工業場景的畫家寥寥無幾。這個領域給了我一生難忘,一生受用的體驗。這批速寫很快在貴州日報和貴州畫報發表,后收入《圖像與社會中的藝術家》文獻畫集中。
素描速寫是我們這一代畫家必具的看家本事,大都經過過硬的磨練,這是進入寫實創作的途徑。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藝術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代主義的各種方式占據了大片領地。張揚了藝術本體的規律,宣誓了藝術家獨立的個性精神。藝術已不再是寫實的唯一天下。同時,速寫素描的寫實性、描寫性也逐漸被藝術家所冷淡。追求現當代的畫家不需要刻意的素描速寫的結果。思維的內心化,觀念的形式化,表現性,抽象性,甚至于冥想荒誕的構想,已與對現實的直接描畫無關了。我的速寫素描已成為過去時,它在我心中十分珍貴。它開拓了完成了一個時代的視覺歷史。我有時也真想再畫速寫,但難于再有那時的真實,那時的情緒,那時對自然事物的順從,因我已立足于當代之中了。
董重畫畫,1974年
縫補衣服,1977年
看小人書,1973年
拈雞毛,1977年
小董重,1972年
紅拖鑄造車間,1973年
豹和他統治的走獸們
被選為王的驢子
蒼蠅、蒼蠅拍、老虎
蛤蟆國的議員們
狐與龜
黃鸝與烏鴉
甲詩人與乙詩人
狼牧師與笨鵝
老虎進佛廟
老妖婦與美女
兩個菩薩
螞蟻、螞蚱與戰略家螳螂
貓頭鷹法官如何贏得榮譽
牡鹿、驢子和斑馬
女愛國者國王和士兵
社會賢達的鰱魚
獅和狐兔
樹上的鳥和樹下的人
蟹、蛇、龜的知行學說
演傀儡戲的人
部分文圖來源:貴州都市報、小舒小唱,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