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顯示有一條好友添加提醒,打開一看,頭像是一個陌生年輕的女生,備注里寫著:我們之前好像認識。
看到這里,你以為這是偶像劇的開篇嗎?
這位陌生的好友顯示著女生的頭像,女性的聲音,甚至可以與你視頻互動。但眼見非事實,和你互動的“她”可能是一個團隊。
殊不知,當你同意加對方為好友時,你已成為他們“狩獵”的對象。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微信交友詐騙案,最終作出終審裁定,維持原審對上訴人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的判決。
2019年3月,在上海打工的男生小江報警稱自己在微信里被一個冒充西藏女孩的人騙了。
事情還要從2018年12月說起。
一天,一個微信名叫“淺笑嫣然”的賬號主動加小江為好友。兩人加為好友后開始了日常聊天。“淺笑嫣然”稱自己是一個在廣州打工的西藏女孩,名叫小梅。
小江見小梅的朋友圈分享的多是生活工作信息,也沒再起疑心,兩人時不時聊聊天,慢慢熟絡了起來。
一周后,小梅向小江道出了自己的“傷心事”。小梅稱自己年幼時父親就過世了,不久母親也改嫁,從小由叔叔撫養長大。
因為家里窮,在小梅剛成年的時候,族長為她訂了一門婚約,是一妻多夫制,要做四兄弟的妻子。小梅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就從西藏逃到了廣州。
而最近族里逼她回去成婚,如果要解除婚約需要賠給對方5頭牦牛,相當于人民幣5萬元。小梅家里拿不出這些錢,便在朋友圈中曬出了自家采集的野生冬蟲夏草,希望賣些蟲草來湊錢。
當時小江并不想買這些蟲草,也沒有認購。但過了幾天,小梅又給小江發微信說催婚的男方去她叔叔家逼她成婚或者還錢,還毆打了叔叔。聯想到最近這段時間和小梅的互動,小江愈發忍不住同情小梅的身世和遭遇。于是,小江通過銀行轉賬向小梅匯去了3萬元。
小梅收到錢后很感激小江,并聲稱之后每月還他4000元,爭取一年內還清。但之后小江再和小梅聯系,小梅就開始敷衍此事,直到2月中旬,小江發現自己被小梅拉進了黑名單。事已至此,小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無獨有偶,小朱和小彬也遭遇了同樣的詐騙。被騙的經歷同小江如出一轍。最終他們都是出于同情購買了“藏族女孩”100元一根的冬蟲夏草,分別匯出了1.2萬元和3.3萬元。
然而他們購得的這些冬蟲夏草質量很差,數量也不足。等再聯系這個女孩時,小朱和小彬發現自己受騙了。
早在2019年1月,公安民警就對相關案件開始立案偵查。犯罪嫌疑人洪某(另案處理)在江西新余市組織40余名犯罪嫌疑人,以公司為幌子,從事網絡交友詐騙。
2019年2月,這批詐騙團伙被公安人員抓獲歸案。其中便有對小江、小朱、小彬進行詐騙的蘭某等4人。蘭某等4人到案后交代了詐騙經過。
詐騙團伙每人一部工作手機,拿到手機時,里面已經注冊好微信號,并通過交友平臺添加了很多好友,而這些好友便是蘭某等人潛在的詐騙對象。
蘭某是這起犯罪團伙其中一組的業務主管,他說:“一般情況下,我們一男一女進行搭檔,男員工負責聊天,女員工負責語音和視頻通話。添加好友后,如果有人回微信,就好好維護,把自己虛構成一個藏民的形象。這個階段叫養號階段,一般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詐騙團伙通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維護,騙取受害人信任后,便以虛假的故事文本通過三種方式進行詐騙。一是以100元一條的價格出售進價僅20余元的冬蟲夏草;二是以還債為由,向被害人借款;三是博取被害人同情,直接讓被害人向其匯款。
經統計,這起詐騙案受害人已達300余人,涉案金額40余萬元。其中蘭某負責的這一小組,僅一個月的時間便詐騙所得20萬余元。
2019年11月,檢察院指控被告人蘭某等4人犯詐騙罪,向一審法院提起公訴。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蘭某等4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
一審法院判決被告人蘭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八萬元。其他3人均能退繳違法所得,酌情予以從輕處罰,判決緩刑。
蘭某不服判決,向上海一中院提出了上訴。蘭某提出原判量刑過重,愿意在二審時退繳涉案所獲工資,希望法院予以改判。
上海一中院認為,上訴人蘭某及其他3名原審被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蘭某系業務主管,犯罪數額巨大,其余3人系業務員,分別騙取相應被害人3.3萬、2.9萬、1.2萬元。蘭某等4人到案后均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依法予以從輕處罰。
原審法院根據蘭某及其他3名原審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同時考慮到4人均具有坦白情節,且除蘭某外其他3人均具有退贓情節,在量刑幅度內作出了從輕處罰,量刑并無不當。
而蘭某因犯罪行為所獲得的違法所得依法應當予以退繳,因此退贓的行為并非是二審改判的法定事由,且在二審期間蘭某并未退贓。最終,上海一中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以上所涉人名為化名)
近年來微信等平臺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社交軟件,給大家交流互動帶來了方便,但同時也成為了不法之徒利用的工具。網絡交友要多一份戒心,不輕易添加陌生人為好友,不輕信陌生人,不點擊不知名網絡鏈接等,一旦涉及金錢往來,更要提高警惕。在網絡平臺上,增強自身安全意識,若上當受騙應及時報警,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
淮安一名60多歲的男子就在網上被“女網友”騙取了錢財。更令他沒想到是,自己的這位“紅顏知己”是個男的。
淮安市民王先生去年在網上認識了一名女網友,對方自稱“邵麗”,今年27歲,在安徽開一家投資公司。王先生告訴記者,對方會發來一些很漂亮的照片和小視頻。但是,每次王先生提出要視頻聊天的時候,對方都拒絕了。
即便如此,兩人還是很快在網上開始以男女朋友相稱。沒過多久,“邵麗”開始勸王先生投資炒外匯。就這樣王先生找身邊的親朋好友借了很多錢,“邵麗”跟王先生講,半年之內可以賺回兩三百萬。
陷入圈套的王先生在兩個月內共匯款85.8萬元,然而幾個月過去,不僅答應到賬的利潤遲遲不見蹤影,對方還在不斷要求追加投資。感覺不對的王先生報了警,直到警方將嫌疑人方某抓獲歸案,王先生才知道,每天和自己甜言蜜語的邵麗竟然是個男人。
10月15號上午,淮安洪澤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淮安市洪澤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秀凌介紹,方某利用了感情上的曖昧,然后會有一些噓寒問暖,騙取了被害人感情上的信任。方某每次收到被害人錢財之后,他會發一些虛假的截圖告訴被害人,這些錢已經給你投到了具體的某某賬戶,該賬戶上的余額是多少。
法官表示,這種以處男女朋友為誘餌,再伺機下手的騙局已是屢見不鮮。
如何避免成為不法分子案板上待宰的“獵物”?警方相關工作負責人告訴記者,保持清醒,避免被“宰”并不難。
當前,不少網絡詐騙組織以高薪待遇吸引中國人出國,誘導或強迫他們從事非法工作,對境內人員進行跨境詐騙或誘導他們進行網絡賭博。“這種犯罪方式更為隱蔽,也給警方偵破帶來了難度。”重慶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他提醒求職者,特別是年輕求職者,對于網絡上輕易許諾“活少錢特多”且工作地點在境外的工作,要謹慎辨別,避免身陷犯罪活動當中。
警方還提醒,“所謂網絡博彩穩賺不賠等說法,都是詐騙分子設下的陷阱。所有互聯網上投注賭博的行為均屬違法。”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避免落入“殺豬盤”圈套,首先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對于那些只存在于虛擬聊天軟件中的“多金暖男”“時尚美女”,只要提到“跨國”“博彩軟件”“投資平臺”“系統漏洞”等關鍵詞,都要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切忌財迷心竅、色令智昏。
另外,多名專家指出,當前“殺豬盤”一類網絡詐騙案高發,暴露出網絡應用良莠不齊,相關部門對APP審核監管缺位,致使大量違法APP進入應用市場,打擊整治違法APP產業鏈條已刻不容緩。
(原標題:“我們之前好像認識”,一句話讓300余人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