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長的地方,是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場所,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載體是課程,主渠道是課堂,最根本的是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發揮引導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應用、說明和解釋,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參照每個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滿足他們獨特的需要,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并確保學生有真實的機會去運用和證明他們對“21世紀”素養的掌握。在課堂教學中,要擯棄填鴨式、講讀式,要倡導或采取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學會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第二,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應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師自身水平不高,或者說自身素養不高,他不可能擔負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而教師的專業素養,一是需要學校進行持續不斷地培訓、實踐,這是外在的。更多的是來自教師的自我覺察,自我驚醒,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本體和實體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節拍。
第三、豐富課程內容,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需求。讓學生在課程中提高學生,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功生活與融入社會。為此學校應建立有效的課程體系,開發多元的校本課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