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輝煌者,他日必將凋零;今日凋零者,他日必將輝煌。”
證券行業今年的表現用“凋零”二字來形容實不為過,在大盤的帶領下,證券行業也如滔滔江水般一路下泄,綿綿不絕。
一、證券基金的表現
我們來看下證券基金今年的表現,所謂的證券基金,當然就是以證券公司為投資標的基金了,比如他 “券商ETF (512000)”和“證券基金(512900)”。
現在就以證券基金(512900)為例,做一番窺探。
證券基金(512900),全稱為“南方全指證券ETF基金”。自2018年1月1日以來,其凈值由0.927下跌至當前的0.688,下跌幅度接近26%。
同期大盤上證指數從3,330點下跌至2,725點,下跌幅度約19%。證券基金跑輸大盤約7%。
至2018年1季度,證券基金(512900)的主要持倉情況如下:
二、證券股的歷史表現
1、大盤的歷史表現
談到證券股的歷史表現,就不得不提到2007年和2015年這兩次波瀾壯闊的牛市。這兩次牛市,如果你的持倉股票沒有翻至少2-3倍,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了。兩次的漲幅如下:
2、券商股的歷史表現
從證券基金(512900)的股票組合中挑選四家券商進行分析:中信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和興業證券,看看其在過去的兩輪牛市中的歷史表現。
三、當前估值
從下面四家券商自2011年以來的動態市盈率和市凈率圖,就當前估值來看,當前的估值幾乎接近歷史最底部的估值了。
當前四家券商平均的市凈率為1.11倍,動態市盈率為16.85倍。近幾年以來的部分時點市盈率對比如下:
很明顯,市凈率處于歷史最低位,動態市盈率處于歷史次低位。股票市場處于山頂和山底時,估值差異巨大,差異可達3倍以上,這意味著估值的變化或者說是市場情緒和看法的改變是產生巨大價格差異的主要原因。
四、上市券商整體業績
以一個股市漲跌的完整的牛熊周期審視券商的業績變遷,最近一輪周期且最具代表性的牛熊周期當屬2015年前后的這一輪,直到三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苦苦在泥潭中掙扎了。
券商業績極為明顯的受到牛熊周期的影響,這種情況在2015年和2016年的對比中表現的極為明顯。在2015年的牛市中,股市集體上漲,交易量大增,券商經紀業務傭金收入大增,業績增厚非常明顯;同時自營業務投資收益在牛市大背景下增長非常可觀;牛市下券商業績就是相當于開動雙引擎在一路狂奔,業績的迅速增長帶動市場情緒的上升,估值跡隨之上升。于是,業績和情的正反饋形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的循環,從而使得券商在牛市上升期的漲幅遠遠超過大盤。而在熊市背影下,前述反饋和循環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券商的價格也就隨之一落千丈了。
五、成交量
不管是牛熊交替也好還是券商業績的波動也好,都離不開成交量在背后的推動。審視市場的成交情況,是了解券商業績背后的秘密所必不可少的內容。
下圖顯示了自2013年以來的滬深兩市合計平均日成交金額。
在這期間,最低的日無成交金額發生2013年4月間,日均成交金額略高于600億元;最高的日均成交金額發生在2015的5-6月間,日均成交金額約2萬億元。而2015年熊市以來的日均成交量的最低值則出現在上上周,也就是2018年8月下旬,其日均成交量約略高于2,500億元而不到2,600億。
實際上,2015年全年的日均成交金額約為10,200億元,2016年的日均成交金額約為5,200億元, 2017年全年日均成交金額約4500億元。其中,2017年1-6月日無成交金額約4,300億元, 1-8月日均成交額4,400億元。2018年1-6月日均成交金額4,300億元,1-8月日均成交金額 4,000億元。2018年成交金額相比2017年有所下降。
將以上成交額和近三年以來上證指數的年均漲跌情況結合起來觀察到如下表所示的數據:
相較于2017年,2018年無論在成交金額還是漲跌方面都是慘不忍睹。從今天到2018年結束還有4個月,在這4個月中會有變數發生嗎?
六、投資展望
在經過這一輪牛熊周期后,證券行業股票的價格又回到了四年前的原點。兩市成交量持續下滑,指數持續創出低,當下低迷的價格實際上反映了市場悲觀的預期。證券行業的未來表現實際上是取決于投資者對整體指數走向的預期和市場的成交量。
在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對證券行業的判斷其實是過于樂觀了,當時是基于大盤下行空間有限,且證券行業本身PB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然而沒想到,低位之后還有新低,現在券商行業部分公司的PB已經低于1了。在永遠正確的市場面前,只有乖乖認錯了。
盡管當前價格創出歷史次低的PE水平,就當前的低迷的市場狀態而言,證券行業2018年的業績很可能會低于上一年度,屆時該次低PE水平可能無法維持,意味著只有價格繼續下行才能維持次低PE水平。考慮到當前只有1倍左右的PB水平,我們認為其下行的幅度應該是有限的,再往下走就是銀行業的估值水平了。最大的概率,也許是在比較長的期間內保持橫盤水平。
已經逝去的三輪牛市分別發生在2001年、2007年和2015年,也即每隔6-8年會有一輪牛市的歷史,在未來還會重復嗎?
投資者對待當前證券行業的態度,取決于其愿意持有的期間有多長。我們當然希望在今天買入,明天就能賺錢,但是我們做不到。我們只是基于我們的邏輯在行事,我們的邏輯是基于數據、歷史和事實,我們的邏輯是:(1)證券行業下行空間有限,即使短期的浮虧也是比較有限的;(2)投資“證券基金”或“券商ETF”相比于個股而言風險更分散且波動幅度更小,而且可以做定投計劃;(3)在行業低谷(或相對低谷)處買入并耐心持有,靜靜等待市場反轉;(4)鑒于過往的歷史,我們合理預期市場早晚必會反轉(也許這個時間會大大超出預期),反轉后帶來的收益將足以彌補長期持有所付出的成本。
對于證券行業,也許投資者絲毫不會感覺到樂觀,但是此時也絕沒有悲觀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