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公布:中國的學生群體中有32%的中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其中28%屬于輕度心理健康問題,3.9%屬于中度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0.1%屬于重度的心理問題。我國大學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態者占34.4%,輕度心理障礙占14.5%,嚴重心理障礙者占3.0%。在這一背景下,由中央多家機構組成的“青少年自殺和網絡問題實證研究課題組”2010年8月在河南省鹿邑縣某中學和鹿邑縣某高級中學開展青少年自殺和網絡問題宣傳與調查,調查問卷共有32道題,全部為單選或多選,答案不定,如對某題有異議或有不同答案可在其他項紀實書寫。調查對象均為在校學生14歲—22歲中學生。通過調查發現了一些問題。以調查資料為基礎,結合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的具體情況,開展問卷統計分析。希望能讓學生
一、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
(一)多種壓力聚一身,生命預警不健全。
在“第21題你對學習壓力評估?”“第22題父母給你的壓力?”“第23題你對就業設想?”“第24題你的家庭經濟統計?” 等四道題中,大多學生選擇自己是一般家庭,面對父母、學習和就業壓力都很大。在“28題你想過自殺嗎?” 大多學生選擇未想過自殺,而少數學生選擇偶爾想過自殺。調查顯示我國中學生大多是一般家庭,學生壓力很大、有多重壓力并舉現象,少數學生有自殺想法。調查還顯示,高三學生呈現多重壓力聚一身的現狀,并且少數學生有自殺想法,自殺比例高于其他年級學生。
(二)學校自殺預防體系不完善
在“第6題你們學校有心理咨詢室嗎”“第8題你們學校心理學老師的情況?”“第11題你們學校老師接受專業精神和心理學知識培訓情況?”等三道題中,大多中學生選擇無。以上答案顯示,我國大多中學學校存在心理咨詢室體系不健全,專業心理健康教師缺少
(三)缺少青少年生命教育知識
在“第2題你認為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是什么?”“第12題你對心理醫生的認識?”“第14題你知道世界自殺預防日是哪一天嗎?”“第16題你認為青少年自殺是疾病嗎?”等調查中,大多學生選擇青少年自殺是情感(人際)壓力、家庭壓力或情感(人際)壓力造成的,屬自身(心理)問題,對心理醫生不了解,從未聽說過世界自殺預防日。調查顯示我國大多中學生對自殺預防知識部分了解,但缺少對心理醫生和自殺專業知識的認識。
(四)區域自殺預防體系不健全
在“第30題你所在市縣有多少自殺預防機構?”“第31題你所在市縣有多少心理咨詢機構?”“第32題你所在市縣有多少預防青少年自殺宣傳機構統計?”“第33題你所在市縣預防青少年心理疾病與自殺的工作人員統計?”大多學生選擇無。調查顯示我國大多城市自殺預防體系不健全,無專業預防機構,專業自殺預防與救助人員也缺少等現狀問題。
二、全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與措施
實際上,本文探討的這些問題并不僅僅是河南省鹿邑縣中學個案的問題,它是當前全國教育系統具有的共性問題,研究這些問題對于我們認識河南乃至全國初、高中學生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是有幫助的。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與個體訪談發現,我國中學學校總體發展不錯,管理和教學質量也都有很多成績,但也存在著部分矛盾與問題,本文著重,就如何解決學生壓力大、有自殺傾向、自殺預防機構不健全、專業救助人員欠缺、在職心理教師自殺救護技能不強、區域自殺預防機構少等多個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建議對策與措施。
(一)完善心理咨詢部門
當前,我國教育系統心理咨詢在2003年已經啟動,教育部特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大多中學都已成立心理咨詢室并也配備了心理咨詢師,但根據網絡、媒體和實地調查得出我國大多學校成立心理咨詢室,德育、黨政、
(二)加強教師綜合學習
教師是中學生的校園管理和授課者,承擔著重大的教育責任,但也是中學生自殺者密切接觸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班主任都能看到眼里記在心里,班主任也是預防中學生自殺的關鍵人物。調查顯示河南省中學學生大多是一般家庭,學習壓力很大而且是多重壓力并舉的現象,還有少部分學生有自殺傾向,這也是全國現象。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基層下手,首先開展中學班主任的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學習,改變以往模式祛除輕輕松松考試過關現象,嚴格要求,正規實習,并定期開展身心健康講座。其次,針對中學各科老師進行培訓讓他們學習教育學的同時多學習正規的心理學知識,讓心理學知識與教育學結合科學的去管理教育中學生。最后,解決學習作業減負、取消排名、取消體罰等問題,這樣我國的青少年自殺和殺人就能在萌芽狀態被消滅。
(三)加大家長教育完善校外監督
調查顯示河南省鹿邑縣中學學生壓力很大,其中父母給予的壓力占60%以上,并且少部分中學生偶爾想過自殺。這是個案問題但也是全國中學生都存在的校外社會問題。我國政府責權劃分認為,學生校內管理和教育歸教育機構,而學生的校外管理和教育則歸父母、婦聯、共青團等機構,而現實顯示大多基層婦聯、共青團等機構的學生教育和監督也都在學校內開展,并排在教育機構空閑時間開展,大多也是教育機構老師和領導兼職開展。最后中學生的校外真正的教育和監督歸父母,父母成為孩子的監護人但也是孩子的校外老師,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面對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情感壓力、就業壓力、經濟壓力等壓力危機,我們的父母大多無能為力,再加上無專業的心理學和婚姻家庭咨詢知識,導致我國中小學生自殺發生前期被忽視,自殺事件大多發生在家里和居住小區。要改變現狀,中學生的父母要多學習,學習心理學和婚姻家庭咨詢的科學常識,科學的教育和合理的管制孩子,留意中學生的異常行為,減少中學生的壓力,預防中學生的自殺和殺人事件發生。
青少年自殺和網絡問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本文通過實證研究結果,從生物—心理—社會角度完整的剖析了青少年自殺、殺人和網絡成癮、網絡犯罪等問題。古往今來,課題研究很多,本課題與眾不同,利用科學的方法調查了八個省市,上百家大學、企業和黨政機關,調查人群上萬人,專為青少年社會問題而實證研究,可以說是填充了我國青少年自殺和網絡問題實證研究的空白。希望本文能為每位讀者保駕護航,成為新世紀的“天花”預防疫苗,斬斷“自殺毒”和“網絡毒”兩大毒瘤!讓每位青少年對自殺、殺人和網絡問題有個科學的認識,輕輕松松度過青少年危險期,快樂成長為社會健康之人。
參考文獻
1、《拯救青少年》青少年生命教育教材 任亞東主編 中央辦公廳出版社(西苑)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