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情: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愛情”這兩字,大到傳播媒介,小到情侶之間,上至文人墨客,下至蕓蕓眾生,自古至今,大家都在樂此不疲地談?wù)撝⒏惺苤橹Щ蠛托腋V?,卻從來沒人可以給它一個確信的定義。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消費的年代,我們可以隨處嗅到玫瑰的芬芳卻難以感受到真愛的氣息。愛情似乎已成為一種奢侈品,被快速生產(chǎn),高速消費,然后,迅速消亡。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情愿躲在虛幻的言情片里,做一個愛情的夢想者。突然想起有首歌中曾經(jīng)這樣唱到: “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
女詞人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恩愛纏綿、至死不渝的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后人傳為佳話,雖然他們的愛情總是游走在聚散離合之間。
李清照18歲便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jié)為連理?;楹?,兩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詩詞文章,共同研砥鐘鼎碑石。經(jīng)常會有新奇感悟和發(fā)現(xiàn)。雖然當時夫妻兩人家境都較寬裕,但是為了搜集名人書畫和古董漆器,他們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兩人總要到都城開封的相國寺一帶的市場上去尋訪金石書畫,然后傾囊買回家里。如此幾年,積少成多,他們的書齋“歸來堂”,單是鐘鼎碑碣之文書就有兩千卷之多。
在趙明誠編纂《金石錄》的時候,李清照給予丈夫全力支持,憑借廣博的見識,出眾的記憶力,每當丈夫?qū)Σ牧铣鎏幱兴z忘疑惑時,李清照總能很快說出出處。長此以往,夫妻之間就以誰說得準、說得快決勝負,確定飲茶先后,勝者往往舉杯大笑,致使茶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在那段日子里,他們相互鼓勵,樂在其中。
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中秋佳節(jié),趙明誠的好友陸德夫等人來訪。陸德夫向李清照施過禮后,轉(zhuǎn)身笑問趙明誠:“趙兄,近日又有幾首佳作,能否拿出與大家共享?”趙明誠將夾有李清照填好詞的十幾篇近作遞給好友們,大家傳換閱讀,吟詠品味。忽然,只聽陸德夫拍案叫道:“好一首《醉花陰》,真可謂千古絕唱。”眾人也都齊聲叫好,紛紛評論說:“《醉花陰》果然是上乘之作,特別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更是絕妙之極?!壁w明誠又是高興,又是慚愧,只好承認這一闕實為夫人所作,并當著眾人的面拜夫人為師。
在愛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紛至沓來,她的詩詞創(chuàng)作進入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體物超妙,絕塵去俗的獨特風格。就這樣,他們在互相激勵與學習的日子里,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然而,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美好的時光總是不能長久,長期的離別之苦使得李清照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對丈夫的思念之中。
隨著趙明誠離家日子的無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緒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體漸漸消瘦下來,任何花開花落,秋風春雨,四季更迭的情境都會激發(fā)多愁善感的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用詞來寄托和表達自己對愛人的綿綿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悶的方式。
李清照在得到趙明誠臥病不起的消息時,當天就乘船東下,日夜兼程,與相濡以沫的丈夫見了最后一面。他們夫婦訣別的情景,在李清照所做的《金石錄后序》中有十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此后,直至客死他鄉(xiāng),李清照對愛人的追憶始終沒有消褪。
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以悲劇結(jié)尾的愛情故事往往更有攝人心魄的力量??墒牵隙]有人愿意這樣的愛情悲劇在自己身上上演,所以,在我們感懷古人的愛情故事的同時,千萬別忘記疼惜我們身邊的親密愛人,畢竟,做到“我愛你”并不容易。
才女向來都是文學素材,生活在文學故事之中,是文學家主要是男性作家茶余飯后消遣娛樂的談資。傳說中,才女似乎像花兒一樣多,像花兒一樣燦爛,但憑借著自身強大的實力而非漫天的緋聞,能與一流男性作家分庭抗禮的,在過去那個時代卻只有李清照。李清照還沒有成為歷史人物的時候,大家不太看好她,宋朝人也不因她而自豪,只是不以為然地說在本朝婦人中,李清照文采最好,所謂“本朝女婦之有文者,李易安為首稱”(《萍洲可談》),而所有的“女婦”,在時人的眼中頂多是個業(yè)余作家。過了幾百年,人們才承認李清照自成一家,與什么秦七、黃九、夢窗、草窗相比也毫不遜色,“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 ?
李清照大約出生于濟南章丘,童年時代隨父親李格非居住在都城汴京。李格非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學者,學問做得好,詩詞文賦也樣樣精通,頗受文壇盟主蘇軾的賞識,與廖正一、李禧、董榮號稱“蘇門后四學士”。擁有這樣一個父親,已經(jīng)足夠令人自豪了,而她母親來頭也不小,是仁宗朝狀元王拱臣的孫女,連宋史都稱贊她的文章寫得好。這樣的父母,確實無可挑剔,當代有名的宋詞研究專家繆鉞先生不無羨慕地說,李清照正是承接了父母雙方良好的遺傳因子,所以“靈襟秀氣,超越恒流?!保ā对娫~散論》)。
少年的李清照,生活快樂得更讓人嫉妒,尤其是看到今天的小學生、中學生,背著沉重的大書包,穿梭著各個補習班之間。相比之下,李清照就是一只沒有被關(guān)進籠子的小鳥,歡快、活波得令人眼紅。看看她寫那首《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青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羅衣輕飏,象燕子一樣地在空中飛來飛去。見到客人到來,來不及穿上鞋子,也顧不上頭發(fā)松散、金釵墜地,一溜煙地往房間里跑。跑到門口,又不甘心,非要看看來的是個什么樣的人,于是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小孩調(diào)皮,往往是父母放縱的結(jié)果。北宋的家庭教育,其實是很嚴格的。保守黨領(lǐng)袖司馬光,就嚴格規(guī)定家中的童仆不得進入后院,婦女婢妾無故不得出中門,確實有事要聯(lián)絡(luò),就拉扯一下鈴鐺,讓小朋友跑跑腿,傳傳話。
李清照生活這樣自由,似乎與她有位拘謹?shù)暮髬層嘘P(guān)。據(jù)說,李清照的親生母親,是漢國公王準的孫女,李清照出生的時候,可能是因為難產(chǎn)或者產(chǎn)后虛弱死掉了。狀元王拱臣的這位孫女,當了后媽,很是擔心給人留下歹毒的印象,所以步步留心,不多一句話,不多走一步路,唯恐他人嗤笑了去,這樣就給少年的李清照留下了很大的活動空間。
文學青年過分自由,就會沾染一些不良習氣,比如酗酒,李清照也不例外。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夢令》,就是寫她酒后微醺的感覺: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在野外的亭子里喝酒,喝得時間太長,喝得太多,頭暈暈乎乎的,連回家的路都弄不清楚了,駕著小船兒,一頭撞進荷花深處,把已經(jīng)開始晚休的鳥兒嚇得撲騰撲騰四處亂飛。游樂的時候,她要浮一大白來表示心情愉快,景致如此迷人,如何能無酒?傷春的時候,她要借酒來消除郁悒的心情,“正是傷春時節(jié),酒闌歌罷玉樽空,青缸暗明滅”。雨疏風急,花兒零落,怎能無酒?“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秋天到了,樹葉落了,心情壞了,也得喝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冬天大雪紛飛,天地一片晶瑩剔透,梅花開了,心情好了,也當喝酒,“每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纯催@首《漁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在大雪覆蓋的嚴寒冬季,透過雪中一枝寒梅,詞人已經(jīng)感覺到春天的即將來臨。為了好好端詳這一片雪白背景中獨自傲放的寒梅,詞人準備了美酒,放懷暢飲。冬日的景色,因這一枝寒梅而平添數(shù)分旖旎風光,變得嫵媚多姿。
親人遠離,相思寂寞,百無聊賴,也唯有飲酒,“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寄過雁”,“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流落在外,相思難奈,也要喝酒,“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在這位才女的作品中,我們最眼熟的詞語就是小酌、金尊、綠蟻、沉醉、殘酒、病酒、淡酒、把酒、酒盞、酒意、酒闌、酒醒、酒朋、杯深、杯盤、醉后等等。據(jù)說,在她現(xiàn)存的四十多首作品中,百分之五十與飲酒行為有關(guān),這一比例可以直追酒仙了。她婚前喝,婚后喝,孤家寡人的時候還喝,喝得多了,酒量也見長了,有沒有酒精依賴癥我們不清楚,反正“三杯兩盞淡酒”,對她已經(jīng)沒有任何效果了?! ?/font>
喜歡喝酒的人,大多喜歡賭博,李清照也是此中高手,她的癡迷,她的豪情,她的技術(shù),同樣可以讓許多男子汗顏。在《打馬圖經(jīng)序》中,李清照這位才女敘述了自己對賭博事業(yè)的熱愛與虔誠:“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自南渡來流離遷徙,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于胸中也?!彼Q自己天性嗜好賭博,能夠為之廢寢忘食,而且每賭必勝,大小通殺。自己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那是因為我水平高,十分精通這一游戲。聰明的人,做什么都做得比他人出色,賭博也不例外,這就是李清照所說的“慧即通,通即無所不達,專即精,精即無所不妙”。
李清照還嚴正指出,不能將高級賭徒等閑視之,在本質(zhì)上它與堯舜等圣人、師曠等大音樂家、庖丁等解剖家、郢人等武術(shù)家是一致的,都是專心致志努力的結(jié)果。后世庸人,學圣人學不來,連賭術(shù)也學得不夠精深,真讓她鄙夷:“庖丁之解牛,郢人之運斤,師曠之聽,離婁之視,大至于堯舜之仁、桀紂之惡,小至于擲豆起蠅、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已。后世之人,不惟學圣人之道不到圣處,雖嬉戲之事,亦得其依稀彷佛而遂止者多矣?!?/font>
而她所寫的《打馬圖經(jīng)》,就是賭博運動的全面總結(jié)。在這篇文章里,她一一羅列說,長行、葉子、博塞、彈棋等游戲,已經(jīng)失傳了。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shù)倉、賭快之類,都是下層人的運動,也不常見。藏酒、摴蒲、雙蹙融,現(xiàn)在不流行了。選仙、加減、插關(guān)火,是粗笨的游戲,全靠運氣,不講求的智慧,沒有技術(shù)含量。大小象戲、奕棋,又只能兩人玩。采選、打馬,是閨房中雅致的游戲……她說出的這些名目,真讓人眼花繚亂??磥?,李清照的博采知識,那不是一般的淵博,比起武則天只喜歡“雙陸”、楊貴妃偏愛“彩戰(zhàn)”(擲骰子)、慈禧太后酷嗜麻將,李清照確實夠得上職業(yè)運動員的標準了,難怪后人稱她為“博家之祖”(《古今女史》),即博采的老祖宗?! ?/font>
不過,李清照的喝酒、賭博,只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愛好,至少在年輕的時候,在剛剛成婚的時候,她還是很克制的。那時,她的最愛還是書籍,還是碑銘等文物,還有那些名畫。那時的她,經(jīng)常手不釋卷,不論幾案及枕上都是書,她終日沈醉其中,覺得其樂無窮,“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節(jié)衣縮食,她都要買上自己喜歡的書,“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節(jié)余的錢都是用來買書。日積月累,等到靖康之亂爆發(fā),她倉惶南逃,隨身帶的書裝了滿滿十五車,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還裝滿了十多間房屋。后來,李清照迷上飲酒與博采,是否與她的婚姻家庭有關(guān)呢?很多人都認為她與趙明誠是天賜良緣,兩人志趣相投,留下的是愛情經(jīng)典。那么他們的婚姻,真的有傳說中那樣美滿與幸福嗎?
大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18歲的李清照與21歲的趙明誠結(jié)為伉儷。對于這段婚姻,歷來的描述是夫妻詩詞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鳖}簽,以讀書為娛樂,堪稱神仙眷侶。這一時期,李清照的詞作大也多是深情款款?!稖p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春天的時候,從賣花擔上買得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鮮艷的花瓣上還帶著薄薄的晨露?;▋菏敲利惖模禄榈钠拮臃且煞蛘f出她與花兒誰更美麗。一個沉醉在愛情的幸福與歡樂之中的新婦,在丈夫面前是多么嫵媚嬌憨、聰穎多情。這種撒嬌的動作,正表現(xiàn)出小夫妻間的親昵和溫情。充滿了自得、自信的語氣里,透露的是李清照婚后的愉悅歡欣。再看一首寫閨中柔情蜜意的《丑奴兒》:
晚來一陣風兼雨,冼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
笑聲可以想見新婚的喜悅,后人指責李清照詞寫得大膽暴露,可能就是這類作品吧。新婚燕爾,小夫妻伉儷情深,也要忍受離別的相思。當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平日寄居在校舍,只有初一、十五等日子方可請假回家,純情的李清照不免要獨自咀嚼離別的苦澀滋味?! ?/font>
更加長久的夫妻分離出現(xiàn)在徽宗政和年間。趙明誠大約在政和七年(1107年)前后再度出仕,直到宣和三年(1121年)才接李清照前去團聚,其間夫妻大約有十四年的分離時間。李清照在青州度過了近十年的時光,寫下了許多抒寫離情別思的篇章?!兑患裘贰氛f: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色彩鮮艷、氣味芳香的紅色荷花已經(jīng)凋零殆盡,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可以感覺到秋的涼意。秋的蕭瑟枯萎,叫離人更難以抵御相思愁緒的侵襲,這秋涼,甚至一直穿透離人的心扉。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丈夫只身赴任,將自己留在家中,離別的愁苦意緒就時時涌上心頭。丈夫外出做官,分離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別離已成事實,令人深感無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飄零、隨著流水消逝而去一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詞人“長恨此身非我有”,感覺到一種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悲苦。況且舜華轉(zhuǎn)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時光呢?
相思雖苦,慢慢咀嚼,總還有甜蜜的滋味涌上心頭。即使瘦比黃花,總還是有牽掛的對象,為伊憔悴,心甘情愿。當癡癡的愛戀轉(zhuǎn)化為逸事趣聞時,刻骨的滋味也會隨之煙消云散。她的《醉花陰》引出一段佳話,讓人們忘卻其中愁苦,看到的是兩人琴瑟相和的甜蜜: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據(jù)說趙明誠看到這首詞后,深受刺激,想想堂堂須眉,寫詩作詞怎能為小女子壓倒。于是關(guān)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三夜,一口氣填了五十首詞,把李清照的這首夾在中間,一起送給朋友陸德夫品評。陸德夫玩味再三,說道:其中有三句很好。趙明誠欣然追問,陸德夫告訴他乃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font>
今天,很多人都已經(jīng)明確地意識到同行是怨家,找對象千萬莫要找同行,因為他(她)不會對你所從事的職業(yè)表示足夠的尊重。當李清照把自己癡癡的思念寫進詞中,而丈夫卻把它把當作藝術(shù)作品來鑒賞品評,不知道此時李清照應(yīng)該高興還是傷心。不過,旁觀者一致認為這正好說明他們二人品味格調(diào)相當,能相互欣賞,乃佳偶天成,“才女”沒有明珠暗投。李清照晚年回憶這段生活,也認為當時自己應(yīng)該是很幸福的,說要“甘老是鄉(xiāng)”,意思說如果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一直生活下去該是多么幸福呀。
真有那么幸福與美滿嗎?有個美國人叫宇文所安,本名是Stephen Owen,翻譯過來是斯蒂芬·歐文,是大名鼎鼎的漢學專家,寫了一系列關(guān)于唐詩的專著,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尤其是古典文學的研究者看了大汗淋漓。他還有一本小冊子,叫《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xiàn)》,對李清照的《金石錄后序》進行詳細的探討,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認為李清照根本無幸福可言,所謂的幸福是一種假象,李清照欺騙了自己,也欺騙了我們。
理由一:在最初的日子里,李清照夫婦收集與欣賞古舊書畫碑文歡樂是單純的,但隨著藏品的豐富、收入的豐厚,她的丈夫越來越認真,越來越投入,最后陷入到榮利的漩渦中失去了自身。李清照則覺得樂趣越來越少,最后完全成為一種負擔,所以她含蓄地說,喜歡文物的收藏家與喜歡錢財?shù)氖刎斉瑳]有什么不同,“其惑一也”。
在最初的日子里,藏品是夫妻共有的,歡樂是屬于大家的,書籍是聯(lián)系感情的紐帶。如我們最熟悉的那段描寫夫妻和諧生活的文字:“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边@是何等的浪漫與溫馨。但是,到后來李清照看書,卻要先向丈夫請示,登記造冊,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來。如果書籍弄臟了,還要受到懲罰。李清照不耐煩了,拿出買衣服與化妝品的錢購買了自己喜歡的書籍,放在床頭自己看。書籍之類的藏品夫妻倆一分為二,愉悅與快樂也隨之一剖兩半。
理由二:最后一次分別,形勢岌岌可危,李清照請示如何逃生。趙明誠指示要她和大伙一起逃,不得已先拋棄輜重,然后是衣被,然后是書冊卷軸,然后是古器,但一定要與宗器共存亡。宗器在,人在;宗器亡,人亡。這禁不住讓人想到了葛朗臺對他太太的態(tài)度。宗器是什么呢?可能是趙家氏族的祭器,也可以是趙明誠藏品中最精美的青銅器。倘若是后者,李清照更要傷心了,在丈夫的眼中,她的地位終究還不如一件藏品重要。丈夫病危,她夜行三百里前去侍奉,但趙明誠臨死之前沒有對她今后的生活有任何安排,或者說根本沒有想到給妻子今后的生活提供一個保障,只是寫下了一首絕筆詩?! ?/font>
仔細想來,這段美滿婚姻中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危機。吏部侍郎的兒子娶禮部員外郎的女兒,算是門當戶對,問題是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與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不屬于同一個戰(zhàn)壕。趙挺之屬于蔡京一派,當年李格非最尊敬的蘇軾就說趙挺之是聚斂小人,學行無取。無數(shù)事實說明,政治斗爭必然會波及家庭生活。李格非在斗爭中失勢,即將發(fā)配到蠻荒之地。李清照向公公求救,說“何況人間父子情”,不料遭到拒絕,于是有才氣的李清照寫出了“灸手可熱心可寒”來諷刺公公。這樣的媳婦,想必公公也不會太喜歡?! ?/font>
太有才氣的妻子,丈夫也未必會喜歡。傳言趙挺之成親前做了個夢,夢見一篇作文,醒了就記住“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這么一句。趙挺之一聽,說言和司合起來是“詞”,安上面脫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也就是說你是一女詞人的丈夫?!霸~女之夫”,可能是榮耀,也可能是壓力。有史書記載,每當大雪紛飛的時候,女詞人就會詩興大發(fā),在雪中漫步,尋詩覓句。作為“詞女”的丈夫,趙明誠不能拂了雅興,降了格調(diào),自當陪同前往。時間長了,次數(shù)多了,趙明誠的那點才氣也散發(fā)盡了,后來就只是看客,這難免讓以讀書人自居的他,在大冬天臉臊得通紅。漸漸地,賞雪成了趙明誠的傷心事,一到冬天,他就惶恐與緊張?! ?/font>
李清照對自己的這位丈夫,似乎也有些怨氣,即使她沒有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我們從她的語氣中也可得知一二。十多年的兩地分居,相思的甜蜜變成苦澀與煎熬。長久的期待總是落空,賢淑的妻子也會產(chǎn)生怨苦之情、埋怨之意?!缎邢阕印氛f: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guān)鎖千重??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椗?,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初秋季節(jié),七夕之夜,枯草之間有了蟋蟀的鳴叫聲,梧桐樹葉片片飄落。無論是天上還是人間,都在為離別而愁苦,這濃濃的愁意籠罩了天地萬物。牛郎織女也為銀河所阻隔,即使能夠乘坐木筏,在銀河上自由來去,恐怕也難以相逢。張華《博物志》說,銀河與大海相通,有人乘木筏到了一處城郭儼然的地方,遇見織婦以及牽牛人。回家后才知道自己曾經(jīng)到過天上,見了牛郎織女星。李清照則說,相思久遠,要見心愛的人一面,太不容易了。相見之難,難以橋鵲相會?! ?/font>
為什么會面這樣難呢?除了工作的原因,恐怕還有一些難以對他人言說的理由吧。正如詞人在《鳳凰臺上憶吹簫》所說:“香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庇f還休的這些事情究竟是什么呢?又有什么能讓聰慧的詞人欲言又止呢?她說不是悲秋,那就是悲情了;她說“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既然是新愁,就可能是情變。據(jù)說,趙明誠納妾了。這樣的事,心高氣傲的李清照不能說,不愿說,只能用些典故含蓄地來,說什么“春到長門春草”,“長門”,就是漢武帝“金屋藏嬌”的那位陳皇后被打入“冷宮”后呆的地方。在《金石錄后序》,她還說:“(明誠)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彼^“分香賣履”,就是曹操臨死前,留下遺囑,如何將自己的財產(chǎn)分給妻妾。
還有讓李清照氣短的。南渡之后,趙明誠擔任建康知府的重任。一天深夜,城里突然發(fā)生叛亂,地方最高長官的趙明誠驚惶失措,不敢應(yīng)對,偷偷用繩子縋城而逃。事后,趙明誠被撤職。這樣的事情,讓豪氣沖天、自立自強的李清照羞愧難當。逃竄中的夫婦,心生隔閡。行至烏江,李清照得知這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禁感慨萬分,徐徐吟出一首詩: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身后的丈夫聽著這金石之聲,臉色頓時鐵青。
宣和三年(1121)秋,趙明誠把李清照接到萊州,結(jié)束了他們兩地分居的生活。后來她又隨趙明誠出守淄州。好景不長,宣和七年(1125)冬,金兵滅遼后,立即分兵兩路南下,開始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侵宋戰(zhàn)爭。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任湖州知州,此時高宗已從杭州來到建康,下詔明誠“過闕上殿”,領(lǐng)旨奏事。由于時間緊迫,不允許他們帶著那么多的金石書畫同時返回建康, 只好臨時決定“駐家池陽”,由明誠一人先到建康赴詔,然后再回來接李清照。 六月十三日,正是盛夏時節(jié),趙明誠離開池陽。七月末,李清照得到明誠臥病不起的消息,當天她就乘船東下,日夜兼程,火速趕到建康,與丈夫見了最后一面。從此,李清照開始承受國破、家亡、夫死的劇痛,她的詞風頓時變得凄苦?!独颂陨场罚?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 』厥鬃辖鸱?,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凄冷的“五更風”透過窗簾直向屋內(nèi)襲來,驚醒了夢中的詞人。在夢中,煢孑一身的詞人也許回到了那令人留戀的過去,也許還在追懷以前與親人一起登樓遠眺的日子。越是孤獨與痛苦,人們越會憶起過去的細事。金兵南下前,李清照與丈夫一起論詩品茗研討金石書畫。我們仿佛看到女詞人正手拈玉釵輕輕地撥弄著篆香上的灰燼,神情是那樣閑適,動作是那樣嫻靜,閨帷當中的溫馨意趣被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當年篆香煙霧彌漫著小屋,生活清靜溫暖安定歡樂,可今天那一切的一切都像燃盡的“寶篆”一樣煙消香散,都像被風吹走的美夢一樣無影無蹤??v目回望,凄迷的煙雨隔斷了視線,已難以望見丈夫的棲身之冢,更難以望見那被踐踏的北國河山。
打擊接踵而至。趙明誠病重的時候,有朋友帶著一個玉壺來看望他,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傳出趙明誠夫婦向金國獻玉壺要當漢奸的流言。大是大非面前,不可有絲毫的含糊,于是李清照就想把手頭的文物捐給朝廷表明心跡。但皇上正忙著逃命,惶惶不可終日,居無定所。她帶著沉重的文物書籍,追隨著皇上逃亡的路線,由南京到越州,經(jīng)明州、奉化、寧海、臺州,然后漂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最后回到杭州。一路奔波,辛苦可想而至。更痛苦的是,他們夫婦倆早年收集的金石書畫,成為各路英雄覷覦的目標。據(jù)說一位得寵的御醫(yī)想以三百兩金子強買藏品,而皇帝又下詣索要《哲宗實錄》。連小小的房東,也開始巧取豪奪,連偷帶強。
在覬覦趙明誠留下的這批金石珍藏的“豪杰”中,張汝舟是最有心機的,手段也最為隱蔽,他直接向寡居的李清照求婚。一位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進士出身,做著與前夫趙明誠同樣級別的州官,對年近五旬的李清照而言,還有比這更好的選擇嗎?她沒有猶豫,結(jié)果很快后悔了。先后悔的是張汝舟,或許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支配趙明誠的巨額遺產(chǎn),或許是發(fā)現(xiàn)這筆遺產(chǎn)已經(jīng)喪失殆盡,總而言之,他惱怒成羞了,他露出了流氓的嘴臉,對李清照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李清照更后悔,這樣的羞辱是她始料未及,也是剛烈的她難以承受的。她決定拼個魚死網(wǎng)破,分手居然困難,就去官府告發(fā)他。告發(fā)張汝舟什么呢?當然不是虐待婦女兒童。有人說是告發(fā)張汝舟貪污,有人說是告發(fā)張汝舟考試舞弊??傊Y(jié)局是張汝舟被流放到柳州,李清照獲得了自由。不過按照當時的文件,妻子告發(fā)丈夫應(yīng)該在監(jiān)獄里關(guān)押兩年,由于朋友的幫助,李清照雖然入獄,但只關(guān)了九天就被釋放了。
對于李清照改嫁一事,明代以前大家都是認可的。清代以來,很多人說這是誣蔑。他們找了許多理由,如當時李清照年紀很大了,不必改嫁;清照與明誠肝膽相照,感情堅如磐石,不會改嫁;官宦出身的婦女,不能改嫁;清照晚年曾自稱“嫠婦”,意即寡婦等等。其實,宋代婦女改嫁頗為尋常。范仲淹的母親,就是一例。陸游的前妻,也是一例。
無論是否改嫁,晚年的李清照都讓我們潸然淚下。一個寵兒,一位才女,年老卻孤苦無依,國破家亡夫死的痛苦,一樣都沒有少,到后來,除了寂寞,什么都沒有,只能在凄苦中咀嚼余生??纯催@首《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霄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兄菔⑷?,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是一個春意漸濃、天氣晴和的元霄節(jié),太陽剛剛落山,燦爛的晚霞映照全城,大街小巷,鰲山矗立,彩燈高懸,鼓樂喧天,但見火樹銀花游人如云。詞人獨自坐在家里,默默思念親人,不知從何處傳來一陣凄迷哀怨的笛聲,使她更加感到悲涼。忽然門外響起了清脆的鑾鈴聲,從鬧市駛來一輛輛“寶馬”駕著的“香車”,原來是詞人昔年在一起飲酒賦詩的女友興致勃勃地前來邀她同去觀燈。對昔日閨中友好的盛情,詞人銘感在心,如今境況不同,苦樂有別,已非同路之人,于是她婉言相謝,獨倚寒窗,等待夜盡天明。孤燈之下,她回首往事,想起當年在汴京的情景:那時天下太平家道隆盛,恰值風華少年青春如花似錦,每逢三五佳節(jié)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整整齊齊,呼朋結(jié)侶到都城之內(nèi)看燈,盡情歡度元霄之夜。如今時過境遷歷盡劫波江海余生,兩鬢如霜形容憔悴,哪里還有興致深更半夜出去游逛,倒不如藏在簾兒底下去“聽人笑語”。歡樂都是人家的,自己唯有躲在一旁,偷偷地聽聽他人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