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些歷史學家和古裝劇推崇為睿智英明的康熙皇帝,曾對一位大臣有過這樣的論定:張鵬翮可以托付后事。張鵬翮何許人也?
張鵬翮,四川遂寧人,進士出身,被譽為有清268年間四川地區(qū)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官員,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任兩江總督。
張鵬翮早期履歷的一個重要事件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隨同內(nèi)大臣索額圖、都統(tǒng)佟國綱等同沙俄勘定邊界進行談判,簽訂了康熙年間乃至于有清一代重要對外條約之一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在這次任務中張鵬翮的表現(xiàn)很不錯,回來后立即升遷為大理寺少卿,第二年又擢拔為浙江巡撫。
在擔任兩江總督之前,張鵬翮就為兩江地區(qū)百姓做過一件膾炙人口的大好事??滴跞辏?697年)五月,他任左都御史,看到江蘇巡撫宋犖打給朝廷的報告中說,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蘇淮揚一帶發(fā)生大水災,半年多時間,鹽城、山陽、高郵、泰州、興化、寶應六個州縣的水澇還沒有排除干凈,“百姓棲止堤上,以魚蝦、野菜為食”,到了第二年春夏之交,淮揚一帶又進入了雨季,田里積水更多,莊稼沒辦法播種,宋巡撫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匯報朝廷說,我“現(xiàn)委道員查勘”?!獜堸i翮一看就很有意見,立即上疏:淮揚一帶百姓去年水災嚴重,至今還沒有解除水患,生活困苦,淮揚本地官倉的糧食去年用于賑災,所剩不多,現(xiàn)在來看今年秋收也是沒有指望了,然而“該撫并未聲明作何拯救”!他請求朝廷命令江蘇地方長官,“或撥鄰郡倉谷,或捐官役俸工,買米賑濟”。總之一句話,不能坐看民困!康熙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令兩江地區(qū)的政府機構(gòu)籌措糧食賑災,使得當年淮揚地區(qū)沒有因災出現(xiàn)大規(guī)模餓死人情形。
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張鵬翮在當了不到5個月的刑部尚書后,就被任命為兩江總督??滴醯蹜撌强紤]過張鵬翮任過江南學政,以及為兩江地區(qū)百姓做過實事的因素在內(nèi)。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天,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張鵬翮辦理接駕事宜周到妥帖,康熙帝讓其一路扈從到京城,對他極其稱賞,“賜朝服、鞍馬、弓矢”。接著,康熙帝又派他同刑部尚書傅拉塔到陜西審理督撫互參案件,往返兩次,終于查清案情。經(jīng)過這次歷練考驗,康熙帝跟身邊大臣夸贊張鵬翮“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者!”隨后,康熙帝讓張鵬翮擔任了河道總督。
為什么要讓一位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擔任河道總督呢?據(jù)康熙帝自己說:“朕聽政后,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書宮中柱上?!彼^的“三藩之亂”在康熙二十年后已平定了。康熙帝最牽掛的三件大事,還剩下兩件。而且這兩件事情也是有主次先后的。“河務不得其人,必誤漕運。”仔細揣摩,您就會明白:漕運是重點,但是河務做不好,就會貽誤漕運大事,影響京城的穩(wěn)定安危,所以,河務是關鍵!清代所常談的河務,特指黃河、淮河以及運河工程。運河的功能,明清時期,在統(tǒng)治者眼里,其運輸功能遠遠高于灌溉功能,大家都明白這是政治任務。
所以,把關乎漕運順暢與否的河務“重擔”交給最信任的大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滴趸实劭粗辛藦堸i翮??滴跞拍辏?700年)三月,張鵬翮調(diào)任河道總督,雖是平調(diào),實為重用。張鵬翮有沒有讓康熙皇帝失望呢?我們下期再談。 李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