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期: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新嘗試——走進小學
王婧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
本公眾號隔天一期。現利用空當時間,重貼此文,作為第510期《北師大二附中的批判性思維課》的延伸閱讀。在2016年6月16日于北京市八一學校召開的《首屆全國基礎教育批判性思維探討會》上,華科大附小的王婧老師報告了該校在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探索。對此,2016年6月22日出版的《中國教師》頭版有報道(可以參看第502期《有一天,課堂上會出現理性的爭論,會閃爍思維的火花》)。
此期刊出于2015年6月25日。一年來,我欣喜地親眼見證了北京七一小學、北京農大附小、山東泰安實驗學校小學部、四川遂寧外國語小學等學校的校長、老師們在發展小學生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也可譯為“批判性思維”)方面所進行的積極探索。
此外,還可以參考第325期《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已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
謝小慶按:審辯式思維是critical thinking 的漢譯,一些人譯為“批判性思維”。王婧老師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批判性思維》課程的任課教師。她在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畢業后成為華科大附小的英語老師。這里摘編了原文的部分內容。
為什么要把批判性思維引入基礎教育
中國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缺乏已久,這種狀況與中國的應試教育是分不開的。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中出現的很多事例可以證明,考試中的唯一標準使學生們的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曾經有一位作家,他的文章被選入了中學的現代文閱讀材料。他的兒子不會做關于此文的習題,讓爸爸幫忙。結果,爸爸的答案居然全部是做錯的。
由于局限于所謂的標準答案,教師不得不將答案單一化、標準化。這種現象在即將步入大學的高中生中也表現得很明顯,很突出。筆者也曾擔任過湖北省高考閱卷的英語閱卷教師,發現大部分高中生的高考作文都缺乏對話題的深入思考,只是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來硬“套”出自己的作文。這和市面上火熱出售的作文模版等書籍相關很大。教育體系中處處都體現著固定答案,到處滲透著唯一標準答案。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會提問題,對于開放式的話題無能為力,不敢對權威提出合理質疑,盲目跟風,相信權威。這種教育培養出的孩子,走向社會以后,盡管許多人有很高的天賦,也很努力,卻只能廉價地為別人打工。
將批判性思維教育滲透到整個教育體系已經成為了中國教育系統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的團隊
我們的教學團隊由5個人組成:我,英語教師;兩個綜合學科的教師,綜合學科是我校自創的校本課程;華科大啟明學院的本科生何流,他曾學習了華科大為本科生開設的批判性思維課程;湖北大學青年教師陶文佳博士,她在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深造時有過批判性思維閱讀和寫作助教經歷。
在我們的團隊中,有的人具有較豐富的小學教學經驗,但批判性思維方面的理論基礎薄弱;有的人系統學習過批判性思維的理論,但缺乏小學教學經驗。這樣,我們形成了互補。
我們的顧問包括: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積極倡導者、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董毓博士;華科大啟明學院的副院長、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分會(籌)秘書長劉玉教授;在北京大學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的谷振詣教授;在美國接受過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江漢大學李文浩教授。當我們遇到感到困惑的問題時,我們就會向顧問們請教。
我們的探索
在學習董毓博士的著作《批判性思維的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認知和實踐》一書時,我們看到一些新的概念:清晰的思考,辯證的思考,三的原則,圖爾明模型,前提,批判性思維閱讀,批判性思維寫作……這些復雜的名詞在眼前跳過的時候,我們這些從事小學教育的老師們倒吸了一口冷氣,小學生能接受這些內容嗎?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5年級的學生。按照相關規定,小學增設批判性思維課程不能影響到其他課程的學習。在學校支持下,我們在每周五下午的“快樂周末”課程中增開了《批判性思維》課程。在“快樂周末”,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參加課程。在班主任老師的鼓勵和動員下,一些學生選擇了《批判性思維》課程。
每次上課前,團隊全體集體備課,每次下課后,全體集體“復盤”,點評剛才授課的效果,找出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并確定下節課如何承上啟下,逐漸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最終,我們完成了11節課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會提出一些貼近孩子們生活的問題,例如,學校該不該組織春游?假期到哪里去旅游?平時該不該看電視?怎樣說服父母同意自己養寵物?等等。老師并不給出標準答案,只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自己通過討論找到自己的答案。
可喜的成果
《批判性思維》課程的教學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課程完成之后,501班的肖新宇同學說自己非常喜歡這門課,這門課能夠幫助他很好的思考,教會了他很多方法,也帶給了他很多體驗。在談及對本課程的看法時,他表示希望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開設這門課程,并且說這門課程與其他課程完全不同,其他課都是在教我們想什么,而這門課是在教我們怎么去想。他的這一句話讓我們很多老師都十分驚嘆,稱贊此話是對我們這門課的一個高度概括。
503班的嚴序同學原來是很內斂和認真的孩子,非常喜歡學習,但是上課時除非是她覺得十拿九穩的問題,否則絕對不會舉手發言。在學習批判性思維課程中,她慢慢發現老師不會對學生的任何發言輕易批評或者否定。慢慢的,她也勇敢地舉起了自己的手。逐漸,她變得很大方,很勇敢,連她媽媽都感嘆她的巨大變化。不但如此,在家里一直是“乖乖女”的嚴序還在家里積極運用了在課上所學的內容。原來,她對于爸爸媽媽對她生活上的決定都是直接接受,雖然有一些決定她并不喜歡?,F在,她會對父母說:“請給我一個理由”。當她理解了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她這么做之后,執行得更主動,效果也更好。
505班的XXX平時在班上參與度不高,甚至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上課“漫不經心”,也不喜歡表達,甚至老師點名提問都不愿意回答??墒?,在批判性思維課程中,他開始慢慢產生變化,逐漸開始加入了同學們的討論,開始主動舉手,積極回答問題。在和他談及這種變化的時候,他說“我看他們都回答不到點子上,心里真著急,我一定要說”。
506班的XXX是老師們都覺得頭疼的學生,上課喜歡插嘴,強詞奪理,在課堂上從不遵守規則,隨便接老師的“下茬“,漫無邊際的東拉西扯,和老師詭辯。他在批判性思維課堂上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開始,他還是保持著原來的習慣,可是慢慢的,他開始變得安靜了,開始聆聽其他人的回答,在經歷了一段沉默之后,他開始舉手回答問題,而且這些表達不像之前他的一些詭辯,而是慢慢開始有一定的邏輯。
501班的周芷伊學習了批判性思維課程后,將學到的“辯證的思考”用于寫作文,被語文老師評為“優”。她很興奮地拿作文本給批判性思維課程組的老師看。
還有一些同學,運用批判性思維課程上學到的講道理的方法,說服了自己的父母同意自己的想法。例如,說服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同意自己養寵物。
小結:幾點體會
1.小學生在學習批判性思維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通過教學,我們發現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育有自己特點,與成人不同。小學生的思維其實受到限制最少,更容易破除固有的想法。例如,在“觀察”一課,我們選取了兩支一模一樣的毛筆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課前準備時,只有一位老師想到兩只毛筆可能生產廠家不同、材質不同,誰知上課時,圖片呈現后,學生們稍作思考就想到了更多的方面。
年齡越小,反倒受條條框框限制越少。第一年我們在五年級開課,第二年在四年級開課。我們發現,四年級的課堂反倒比五年級的課堂更加活躍,這就正如華中科技大學前校長楊叔子院士所說,“年紀越小,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越少?!蔽覀冇欣碛烧f,在初等教育中引入批判性思維不是太早了,而是開始得太晚了。
2. 課程一定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
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課程一定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但又要略高于小學生的生活。董毓老師在批判性思維課程中選用了許多新聞事件作為案例。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不可能過多關注這些新聞,即便是關注了,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積累也往往不能理解。為了達到好的效果,案例一定要盡量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我們選用了有關乞討的新聞。很多同學反映,常會看到街上路邊乞討的人,一些人還曾與家長討論過這一話題。
3. 給足孩子們表達的機會
小學生的課更需要給足孩子們表達的機會,更需要教師創造輕松愉悅平等的氛圍,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來幫助孩子們很好的表達。許多教師不敢上批判性思維課,是因為這種課是不確定的,需要教師有足夠開放的平臺讓孩子們去表達,更多的時候,教師應當只是主持者和引導者,要將學生放到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在小組里進行合作或討論。小組意見存在分歧時,小組代表發言后,允許自由舉手發言,表達不同的意見。
4. 緊密結合學科教學
批判性思維課程需要從學科教學當中尋找經驗,同時用批判性思維課程的經驗反哺學科課堂。我們團隊的大部分教師都有自己的學科,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上對于各年齡段學生如何組織教學都有一些經驗。我們要利用這一優勢,僅僅靠批判性思維課程改變孩子們的思維方式是很難的,我們會有意識的將批判性思維與自己的學科教學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