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鬼束
華爾街有一位聲威赫赫的投資者,他是讓美國上市公司高管們瑟瑟發抖的激進收購者,人稱“企業掠奪者”;他曾在 2014 年力懟巴菲特在可口可樂發行巨額股票籌資給高管派發激勵一事上的不作為;他在 1968-2013年這 45 年間年化收益率高達 31%,而同期巴菲特收益率“僅” 20%。
2019 年 3 月,他以 174 億美元財富排名 2019 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 61 位,而同期索羅斯個人財富“僅” 83 億美元,富豪榜排名第 178 位。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杠桿收購祖師爺,真正的華爾街之狼——卡爾伊坎。
說到卡爾伊坎,盡管在美國被稱為“華爾街最危險的人”,但國內并不知名。畢竟國內股民更頂禮膜拜的是股神巴菲特、查理芒格、霍華德.馬克思、彼得林奇等人,這些偉大投資者的許多理念確實幫助到了數以萬計的股民。另外金融大鱷索羅斯由于其在外匯市場的呼風喚雨,也頗為人們熟悉。
看了伊坎在耶魯公開課的演講后,這位老人的風趣幽默與睿智深深吸引了我,而且我發現其投資理念也特別有啟發性。
他聲稱自己進行激進收購的核心邏輯是,絕大多數公司管理層平庸至極,只會做價值毀滅的事。這一點我非常非常認可,從身邊的工作和生活來看,管理有方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卡爾.伊坎傳奇般的投資生涯,相信會帶給大家許多啟迪。
如今80多歲的卡爾伊坎是全世界排名第五的對沖基金富豪,身價高達170億美金。試想一下,國內千億市值的公司已經不得了了,而人家的個人財富可是千億人民幣,我國能夠跟他匹敵的也只有掏空國家金融資產的大鱷了。。。。
在福布斯給他個人做的頁面上,收益率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的名頭赫然在上。畢竟,長達45年保持31%的年化收益率可是無人能敵的,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0%。如此高于指數的收益,靠的不僅僅是選股能力,更是卡爾主動干預股價的戰略---這種干預使得低估的公司可以快速地完成整改,從而恢復到他應有的價值;更多的時候,收益會來自管理層為了息事寧人而溢價買回你的股份。
Mark Stevens給他寫的這本傳記比較全面地講述了卡爾早期,也就是80年代使他一舉成名的十幾個投資案例。通過案例中的公司方,律所投行方,以及卡爾自己的講述,我們得以看到他在選擇公司,分析公司,提出方案,以及與管理層斡旋的細節。整個80年代,是卡爾建立自己個人風格和市場名譽的關鍵十年。他以野蠻人(corporate raider)方式對公司進行主動干預(activism)的策略如今也被很多對沖基金效仿。
早期的卡爾
1936年出生的卡爾來自紐約皇后區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的猶太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為人正直,但思想略顯保守的醫生。在父母的壓力下,卡爾20多歲開始學習醫學知識,在快到30的時候,他違背了父母的意愿,轉而去華爾街開始他最愛的工作。
起初他在期貨市場上做套利活動并能夠快速地賺錢,這凸顯了他在這一行的天賦。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他開始在股票市場上大顯身手。他發現了一個規律:美國市場上有大量的CEO拿著高額的薪水,卻沒有積極整頓公司資產和資源,而是維持現狀,讓公司價值卻常年低估。
在了解他的策略之前,我們有必要看一下當時的背景:美國70年代的股票下跌使得大量公司股票價格低于賬面價值。而80年代開始里根總統采用強勢美元政策吸引了資本流入,也減輕了通脹壓力。80年代因此成為了資本家的狂歡時刻--- 垃圾債券,杠桿收購,兼并重組是市場主流,孕育了很多知名的華爾街大佬,比如以發行垃圾債券起家的德崇證券以及背后功臣米爾肯,聞名遐邇的杠桿收購大王KKR。《說謊者的撲克牌》描寫的也是這個時代作者在所羅門兄弟推銷債券的經歷。這段時期金融創新,債券創新層出不窮,監管放松,造成了擁有資本的人更加強勢。連巴菲特當時也參與了納貝斯克的收購。除了這些食物鏈頂級的大佬,次一點的投資者通常會用套利方式賺錢,也就是買入可能被收購的標的,坐等買家溢價收購。市場往往也會因為一個并購重組的消息一擁而上,而根本不在乎公司的債務承受能力。
晉級之路
卡爾就是通過主動干預管理層的思維,一路晉級為頂級玩家。
縱觀他所有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卡爾下手的80%都是被低估的公司,或者是經歷過大幅暴跌的公司。對數字的敏感讓他能夠敏銳地發現公司資產負債表上與股價不符的資產價值---這是所有價值投資教給我們的道理。
買入低估的公司是所有投資大師教給我們的真理。但在看到卡爾的投資決策時,有時不得不為他捏一把汗---他時常在左側買入,甚至在公司治理一團糟的情況下。
這種在公司沒有好轉跡象的買入背后是卡爾的核心理念,即80年代的美國企業治理已經很成熟,存在大量被職業經理人運營的公司,而這些公司因為在長久的市場變換中,沒有了強勢的股東。這就會造成職業經理人只為自己,或是公司內部著想,而殆于去提升股東價值。他們有些是為一己私利,無視公司的效率資源被浪費,維持現狀;有些是更加看重長期利益而絕不對公益支出,員工福利斤斤計較。
普通人學到的也許是低價買入,長期持有。而卡爾選擇挑戰他們。
卡爾一般會買入5-10%的股份之后,通過公開管理層發出挑戰,指出管理層的不作為,并威脅會進一步收購,進入董事會,踢走他們的利益。為了增強自己的氣勢,卡爾會籠絡,有時甚至是裝作,代表小股東,讓他們站在他這一邊,共同聲討管理層。
有的管理層會因為害怕被剝奪利益,采取私下妥協,向卡爾溢價收回他持有的股份,并協議要求他多少年內不要來找茬--- 像不像資本市場上的黑社會對攤販的騷擾?
也有管理層,采取硬杠的態度,找白衣騎士,或大投行阻礙卡爾的進攻,不過很多情況下,資本是大爺。管理層通常都被趕走了。
對于卡爾來說,前者只需要虛張聲勢就可獲取一定的回報;后者需要親自經營企業,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顯然,作為企業家,卡爾是錙銖必較的商人。
環球航空惡意收購之戰
80年代轟動全美的環球航空公司(TWA)的惡意收購
1988年開始,伊坎增持了TWA 90%的股權,并著手剝離核心資產榨干了公司,最后個人獲利4.7億美元,卻給這家公司留下了5.4億美元的巨額債務。
在這期間,他通過了管理層的管卡,成功進入董事會,然后開始縮減工人工資,變賣資產,與工會大亂斗。
最后,卡爾用公司的錢完成了私有化,這筆錢轉移到了他作為一個大股東的身上。取而代之的是TWA身陷5.4億美元的債務。90年代,TWA被美聯航并購,公司因此瓦解。
對于行業的選擇,卡爾沒有限制,從鋼鐵到醫藥,到交通運輸,凡是他認為可以進的,他都不拒絕。
80年代的德崇證券也成為了他的好伙伴---源源不斷地提供彈藥,讓他有底氣在管理層面前叫囂。
他的持股一般為三到五年,有時跟管理層拉鋸也會長至十年。
進入90年代,21世紀,卡爾布局了很多新興醫藥股,押注他們被大型醫藥公司收購。他也參與過paypal,Dell以及蘋果的交易,怒懟他們降低股東價值,敦促他們進行拆分和回購。
卡爾依舊在各種懟公司
如今,他依然活躍在懟公司的場合里。
我們能學到什么
我想,最為核心的應該是,雖然頂著最高收益率基金經理的名頭,卡爾所選的標的無不是價格很低,甚至極低的股票。縱觀他所有的投資案例,沒有一項是因為勢頭很好而追漲的。他成功地避開了擁擠的人群,保持獨立思考,尋找被低估的資產。
其次,短期和超短期投資,在這樣的大神面前也是不存在的。卡爾的持股周期,即使是在主動干預的情況下,也長達3-5年甚至十年。可見,用至少3年的眼光來選擇投資標的是最基本的修養。卡爾投資失敗的一個案例-美國鋼鐵,他持有了將近五年退出,年化收益率不及國債。
最后,雖然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氣場和資源去跟管理層互懟,但是注重價值的管理層是重要的考察對象。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當A股市場機制足夠完善了,小股東也可以有各種渠道和手段表達和維護自己的權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