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玉溪日報
舉辦和引進形式多樣的臨時展覽,讓文物“流動”起來;堅持外出辦展,讓文物“走出去”;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讓群眾與文物“面對面”;努力做好宣傳和講解工作,讓文物保護成果廣泛惠及群眾……
近年來,玉溪市博物館通過多種形式,激活歷史文物資源的生命力,讓館中沉默不語的文物“活”起來。尤其是在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束后,市博物館結合普查成果,促進文物資源整合,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有效發揮文物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臨時展覽常辦常新,讓文物“流動”起來
近年來,市博物館依托館藏文物,不斷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讓玉溪地方文化得到充分展示,并加強館際文物藏品交流,把外地的特色展覽請到玉溪來辦,持續為群眾提供形式多樣的臨時展覽,讓玉溪人在家門口就可以看世界。
2016年,市博物館舉辦了酒瓶收藏精品展、馬長生中國畫展、“絢麗的晚霞——十七人國畫聯展”、王文襄刻字藝術展等高質量的臨時展覽,極大地促進了不同民族地區之間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實現了博物館與旅游界、教育界、新聞媒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溝通合作,社會反響良好。
2017年,也是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束后的第一年,市博物館不斷挖掘館藏資源,廣開社會合作渠道,臨時展覽辦出了特色。2017年舉辦了“翰墨香千里,書畫進哇家”玉溪市書畫院首屆會員作品展、江川區前衛鎮銅器工藝展、“千秋遺韻——黃宏集藏古代帶鉤展”、“羊城遺珍——十九世紀外銷通草畫中的廣府舊事展”、“福州平潭‘碗礁一號’沉船出水瓷器精品展”、“光輝的歷程——中共一大至十八大圖片展”等多場臨時展覽,這些展覽內容充實、特色創新,注重跨界交流,進一步搭建起玉溪與省內外博物館交流的橋梁,真正做到貼近群眾、走進群眾,深受群眾歡迎。
目前,“喜慶十九大·共繪中國夢”滇中藝術年展2017美術作品展和“黃梅百年——黃梅戲發展歷程展”正在市博物館展出,不斷有市民前往觀展,感受藝術、歷史和文化的魅力。
堅持出門辦展,讓文物“走出去”
早在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初期,市博物館的兩套臨時展覽就走出了玉溪。
2013年8月,市博物館發揮館藏文物資源優勢,攜大型巡回展覽“穿越古滇文明之光——云南玉溪文物精品展”走進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這是玉溪文物精品首次集中大規模在異地展出,開啟了玉溪市博物館文物精品全國巡回展的第一站。自此,玉溪文物精品先后到寧夏、太原、安徽、南京等地展出,130余件展品向省外觀眾全方位展示了古滇文明和滇中少數民族風采。2014年,臨時展覽“中國的聲音——聶耳與國歌圖片展”也開始到異地展出,幾年來輾轉北京、貴陽、上海、福建、普洱、麗江等地,以近500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介紹聶耳的一生,弘揚聶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藝術創新精神,進一步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如今,這兩大展覽還在不斷奔赴全國各地展出,已然成為玉溪對外宣傳的名片。2017年,“中國的聲音——聶耳與國歌圖片展”在西安半坡博物館、孟連縣民族歷史博物館、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通海縣文物管理所展出,目前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專題展廳展出?!按┰焦诺嵛拿髦狻颇嫌裣奈锞氛埂眲t于3月、6月、9月分別在杭州市余杭博物館、義烏市博物館、嘉興博物館展出。
社教活動豐富多彩,讓人們與文物“面對面”
博物館是保護、展示文化遺產的場所,承擔著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多年來,市博物館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努力把博物館辦成親民的社教大課堂,吸引了眾多市民走進博物館,與文物“面對面”。
市博物館重點引導廣大中小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市博物館走進振興學校開展“文化景觀進校園”活動,舉辦了“中國的聲音——聶耳與國歌圖片展”和相關講座,以及“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澄江動物化石群”科普知識講座,增強了學生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認知度與責任感。今年,市博物館又于國際博物館日開展了2017年云南省科技活動周——“玉溪市博物館科學之夜”活動。活動結合“中國流動科技館云南玉溪巡展”,博物館展覽、機器人和3D打印、球幕電影、5D電影、科普講解與演出、尋寶游戲等,吸引了眾多市民和家庭參與,充分展示了博物館作為社會服務型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獨具的功能和特殊的魅力,成為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此外,市博物館還通過舉辦研討會、講壇、報告會等活動,加深百姓對家鄉歷史文化的認識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2017年,市博物館舉辦了“翰墨流韻——玉溪地區藏古代書畫精粹展”研討會、“風俗與文人畫——以吳昌碩、齊白石、陸儼少作品舉例”講壇,以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玉溪陶瓷產業創新與發展論壇等。同時,市博物館和聶耳紀念館承辦的“云嶺大講壇”《加強黨內監督的重大意義和作用》《劃破長空的號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藝術精華和精神內涵》《尋找云南的工匠精神》,這些課題緊緊圍繞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對外開放大局和重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前沿成果,突出公益性、科學性和普及性。
做好宣傳與講解,讓文物保護成果廣泛惠及群眾
這幾年,市博物館充分利用新媒體宣傳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官網等平臺宣傳展覽活動、玉溪本地民俗節日、傳統文化知識等,并積極借助電視、報紙等媒體,及時宣傳年度開展的各種活動,打造全民精品科普教育基地新形象,讓文物保護成果更廣泛惠及群眾。
同時,市博物館一直注重館藏文物的研究,成立了玉溪市博物館學術委員會。結合館藏品及文物研究方向,2013年至2015年舉辦、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7次,2013年至2016年參加省級以上學術會議4次。2013年對玉溪研和王家山清代古瓷窯進行勘探調查,2015年對華寧碗窯村清代古瓷窯進行勘探調查,撰寫勘探報告近3萬字。同時,市博物館創辦的館刊《玉溪博物與收藏》目前已出版多期,館內專業技術人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篇以上。
近年來,市博物館切實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通過理論知識培訓、操作技能訓練、到外地交流學習等方式,講解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各種比賽中多次名列前茅。今年以來,市博物館的5名講解員參加玉溪市科普講解大賽,分別獲得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和1個優秀獎的好成績,被授予“玉溪市十佳科普傳播使者”光榮稱號。同時,市博物館講解員在省科技廳主辦的云南省第三屆科普講解大賽中榮獲二等獎,在廣州舉辦的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中榮獲優秀獎。
一直以來,市博物館大力推進志愿者服務工作,在節假日為志愿者開展實地講解培訓,不斷提升志愿者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精品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