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玉溪日報 字數:918
□ 陸偉
自去年9月至今,森淼林業科技有限公司斥資2700萬元,在易門縣十街鄉張所村委會建成4000畝油橄欖種植基地。該基地的建成,標志著易門縣推進低熱河谷區生態恢復和產業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詳見本報11月6日2版相關報道)
油橄欖屬高大喬木,四季常青,全身是寶。云南省油橄欖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解放前國外傳教士少量引種階段。第二個階段是1964年周恩來總理到阿爾巴尼亞訪問時引進1萬株種苗,并親自在海口林場種下第一株油橄欖樹,至此全省開始進行大規模引種發展階段。但這兩個階段都因未能有效突破品種選育和栽培管理等關鍵技術,云南油橄欖產業發展未獲成功。經過近十年的科研探索,在突破一系列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后,自2013年開始,全省油橄欖產業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快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高端食用木本油料需求量不斷增大,對橄欖油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橄欖油銷售價格呈迅速上升趨勢。目前,國內橄欖油年產量僅為1700余噸,進口量高達4萬噸且呈逐年上升態勢。巨大的市場缺口,為低熱河谷區發展油橄欖特色產業、推進生態修復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同時,油橄欖不僅經濟價值和附加值高,而且深度開發潛力大,產業鏈長,是一個一、二、三產業復合發展的項目。
玉溪地處滇中腹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經過專家論證,在我市的易門、峨山、紅塔區、新平、華寧等地的許多地方,都有適合種植油橄欖的氣候和土壤。這些地區的低熱河谷區域內,非常適宜油橄欖種植生長。而油橄欖樹特有的生物學特性,使其成為土壤貧瘠、干旱少雨、高溫強照的低熱河谷區綠化荒山恢復生態的最佳樹種,同時,油橄欖種植項目“兩年綠山,三年見效,五年豐產”,還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一體的產業。
可見,大力發展油橄欖種植產業,無論是果品生產還是綠化造林和木材生產,均能產生較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它不僅產品市場潛力巨大,而且對推動我市低熱河谷山區經濟發展,優化區域農村種植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解決當地群眾就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可持續發展和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來看,大力發展油橄欖種植產業,大有可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