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體經絡“穴性”之分類

艾御享堂

穴名

穴性

穴名

穴性

氣海

固元氣,凡一切氣疾皆宜取

尺澤

調肺氣

陷谷

調胃氣

神門

除心郁內結之氣

膻中

升脾氣,降胃氣

中脘

解郁升清降濁利氣

勞宮

清熱理氣

通谷

理五臟之氣

大敦

瀉肝氣

膏肓

補陽氣

列缺

逐水利氣

魚際

清熱利氣

大陵

降心氣,降濁氣

太陽

理諸陽熱氣

關元

驅腹中一切冷氣

大包

行腹中諸氣

氣戶

利氣

大椎

調利胃氣

巨骨

開肺降逆氣

曲池

行氣

合谷

升清降濁,理大腸氣,宣諸氣

中府

理肺利氣

云門

開胸降氣

肩髃

理肺舒氣

水道

理三焦膀胱腎中熱氣

隱白

升陽氣

復溜

固衛氣,布陰氣,收腎氣

陽陵泉

行氣導濁氣

公孫

運脾氣

足三里

升氣,降氣,調中氣

太沖

降氣

三陰交

行氣降氣

2.血類

穴名

穴性

穴名

穴性

三陰交

通經行瘀清血生血涼血固血

太沖

通經行瘀清血生血涼血

隱白

止經血

上星

止口鼻出血

承山

清熱血

曲泉

清血涼血養血活血

曲池

行血

交信

調經血

血海

調血

膈俞

統理全身之血

足三里

清血,養血,行血,補血

中極

調經血,止崩漏

大椎

散瘀血

陽陵泉

行血

氣海

瀉血

承漿

宣通血脈

3.虛類

穴名

穴性

穴名

穴性

神闕

補氣血,益腎精

關元

固下元,益腎精

氣海

補氣振陽,益腎精

中極

補氣血,益精

曲骨

補真氣益精

膏肓

益氣振陽

章門

補五臟,益氣血

中脘

振陽益胃,補六腑

足三里

益胃,補氣血

解溪

益胃

上廉

益胃

三陰交

補三陰,益陽壯精生氣血

公孫

補中土,運脾陽

陽陵泉

補脾滋陰,固精益氣血

涌泉

補腎,益精,滋陰

神門

安心神

太溪

益腎,振陽,滋陰

照海

益腎陰

復溜

補腎氣、滋陰,振陽,固精

交信

補腎滋陰

蠡溝

益肝

太沖

養肝氣

4.實類

穴名

穴性

穴名

穴性

天樞

瀉腎

大敦

瀉心

太溪

瀉腎

神門

瀉心

章門

瀉腎

少沖

瀉心

大陵

瀉心包絡

陰陵泉

瀉心

勞宮

瀉心包絡

公孫

瀉脾

曲澤

瀉心包絡

商丘

瀉脾

中沖

瀉心包絡

陽陵泉

瀉肝

肺俞

瀉肺

太沖

瀉肝

列缺

瀉肺

蠡溝

瀉肝

尺澤

瀉肺

中封

瀉肝

少商

瀉肺

關元

瀉三焦

太淵

瀉肺

支溝

瀉三焦

照海

瀉腸逐穢

豐隆

瀉胸膈

長強

瀉腸逐穢

中府

瀉胸膈

水泉

瀉腸逐穢

膻中

瀉胸膈

天樞

瀉腸逐穢

巨闕

瀉胸膈

上脘

瀉胸膈



5.寒類

穴名

穴性

穴名

穴性

中脘

溫中暖胃寒及腹中一切寒冷

關元

溫下焦,暖子宮

大椎

餮表寒

氣海

溫中下焦,治腹中一切寒冷

腎俞

溫下焦,治足冷如冰

后溪

餮表寒冷

厲兌

溫下焦,治足冷如冰

章門

臟寒結聚

歸來

治下元寒冷寒疝

足三里

治胃寒,腹中寒冷

三陰交

溫中下焦,血寒,一切寒冷

公孫

理心腹之寒

曲泉

理血寒腹中痛

陰陵泉

溫中焦,理睥氣

6.熱類

穴名

穴性

穴名

穴性

通里

清心熱

大陵

清心胸熱

少府

清心熱

勞宮

清心胸熱

內關

清心包絡,六腑及胸中熱

十井

治諸熱病

神門

清胃熱

魚際

清肺熱

風門

清三焦熱

中府

瀉四肢熱

少商

清三焦熱

大杼

瀉四肢熱

肝俞

清三焦熱

云門

瀉四肢熱

支溝

清三焦熱

尺澤

清五臟之熱

百會

清頭部熱

脾俞

清五臟之熱

絲竹空

清頭目熱

魄戶

清五臟之熱

曲池

清血氣,表里,頭面,諸竅熱

意舍

清五臟之熱

合谷

清氣分,頭面諸竅之熱

陽陵泉

降肝贍熱

絕骨

清三陽經熱及腦熱

三陰交

清血熱,平肝熱

大椎

清表熱

足三里

清胃及六腑熱

豐隆

降腸胃熱,及痰熱

天樞

清大腸熱

上脘

清心胃熱

尺澤

清血,瀉心火,治暑熱

金津

退胃熱,心熱,生津止渴

委中

清血熱,降大腸膀胱熱

7.風類

穴名

穴性

穴名

穴性

風府

搜周身之風,治頭風外感風

風池

治頭風,外感風邪

風門

肝風甚動

風市

治腰腿風

百會

治卒中風,頭風

囪會

治鼻塞頭風

瘈脈

去頭面邪風

水溝

卒中風,頭面風邪

頰車

口噤喎斜風邪

承漿

口喎偏風

肩髃

擅周身四肢百骸之風

曲池

搜周身風邪

八風

治腿膝風邪

八邪

手臂風邪

少商

治小兒驚風喉風,一切風邪

足三里

搜四肢風

環跳

搜經絡及四肢之風

膝關

治腿膝諸風

8.濕類

穴名

穴性

穴名

穴性

陽陵泉

利濕

陰市

祛濕

內關

利濕

曲池

行濕

伏兔

利濕

昆侖

行濕

太溪

利濕

三陰交

行濕化濕

風市

利濕

復溜

化濕

足三里

祛濕行濕

中脘

祛濕化濕

既安全又有效的五輸穴,你會用嗎?

 第一節  五輸穴之意義
五輸(輸同腧)穴是十二經分布于肘膝以下五個特點輸穴,簡稱五輸穴,就是井、滎、輸、經、合五個穴,因五輸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屬性,所以又有人將之稱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氣血運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個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關于五輸穴的意義,《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說:“五臟五輸,五五二十五輸;六腑六輸,六六三十六輸;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靈樞本輸篇還有所過為原),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這是說五臟(同臓)即肝、心、脾、肺、腎,每經各有五個輸穴(井、滎、輸、經、合)合計二十五輸穴(此外還應包括心包手厥陰經亦有五輸,實際六腑應有三十輸穴)。六府(同腑)即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每經各有六個輸穴(即井、滎、輸、原、經、合),合計三十六穴(六臟沒有原穴,以輸代原,但因原穴與輸穴在五行中為同一屬性,所以雖有人另立章說明,但仍有人將之列入五行穴述說)。

至于“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它的意思是說:經氣所出,如地下所出,水的源頭,故稱井,形容脈氣淺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側;經氣流過之處,如剛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稱滎,脈氣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經氣所灌注之處(輸有輸注之意),如水流由淺入深,故稱輸,脈氣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關節附近;經氣所行部位(經有流行經過之意),像水在通暢的河道中流過,故稱經,脈氣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經氣最后匯集,如百川的匯合入海(合有匯合注入之意),故稱合,脈氣深大,其穴位于肘膝關節附近但不超過肘膝關節。總而言之,其穴位“手不過肘,足不過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實用有效。

第二節  五輸穴屬性與原理
五輸穴的五行屬性,陰經與陽經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臨床應用的關系最大,必須熟記,難經六十六難說:“陰井木,陽井金,陰熒火,陽滎水,陰輸土,陽輸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就是陰經井木、熒火、輸土、經金、合水;陽經井金、滎水、輸木、經火、合土。
這樣的配合有什么理由嗎?據難經六十四難解釋說:“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金,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井金也,余皆類此。”這是將庚金與乙木就五行與天干融合說明(天干之五行系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屬陽干,乙丁己辛癸屬陰干),陰與陽相對,剛與柔相對,陽剛陰柔,金剛木柔,剛柔相濟,其余四輸依次類推。這樣的配置,陰陽本身是自生,但彼此之間則相克,雖為相克,但實際則克中有生,這其中含有控制論的意義。

五輸穴全部位于肘膝以下,肘膝下還包括絡穴、郄穴、下合穴和八脈交會穴等特定穴位。這些穴道一直被認為治療范圍廣,效果好的穴道,不僅可治療局部,鄰近和循經的疾病,還可治療全身臟腑的疾病。一些高明的醫生也就僅針手腳(指肘膝以下)的穴道即能達到起病愈合的目的。為什么肘膝以下的穴道效果好,治病廣?從解剖學分析,除了與其所治疾病部位或臟腑有節段神經的牽連關系外,可以認為主要是由于肘膝以下的穴道,在大腦皮層的代表區特別大的緣故。神經解剖學知識指出,人體各部在大腦皮層上的投射代表區的大小,不是與人體該部體積的大小成正比,而是與該部的功能繁簡成正比。手是勞動器官,足是運動器官,它們的功能很復雜,所以它們在大腦皮層上的投射代表區也就較人體其它部分大得多。因此將之應用于針灸也就是針肘膝以下的穴道,對大腦皮層的影響范圍廣,作用力強大。

還有在手上,拇指的功能比其它四個手指的功能復雜;在腳上,姆趾的功能比其它四個腳趾的功能復雜。因此拇指和姆指在大腦皮質的投射代表區更大,針灸醫生常用靠近拇指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間的合谷穴(大腸經的原穴),和腳上靠近姆趾第一、二跖骨之間的太沖穴(肝經的原穴),認為這二個穴道治病的范圍廣,作用強,療效高;同時把合谷、太沖兩對穴道一起使用叫做“開四關”……..有鎮靜、鎮定、鎮痙等作用。可以治“諸臟腑病癥”和很好疑難雜癥,尤其是神經和精神方面的疾病更常有很好的療效。董氏奇穴一一(手指)部位的穴位特多,療效亦好,特別是大拇指上的五虎穴及婦科穴,其效果更非十四經穴所能及,這些亦就是基于此一原理之認識及應用。

第三節  五輸穴經典應用
五輸穴是一種要穴歸類法,有一少帶多的優點。五輸穴為五臟在經絡的全息點。古人言:“善用針者,手不過肘,足不過膝,主要系指五輸穴而言。如果說方劑有經方時方之分,針灸亦可分經方時方,靈活應用五輸穴就如同方劑學活用經方一般,精要而速效。目前有關五輸穴的應用,首先仍系以《內經》為主,其次則為《難經》所述者;此外尚有生克制化用法;同氣相求用法(又稱交應療法);五門十變療法;升降應用療法;時間療法等等。以下擇要介紹:

一、  內經一般用法
內經有關五輸穴應用的報道很多,但應用最廣泛則是靈樞經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所說:“病在臟者取之井,病變于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于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于合。這里指出了五輸主治五變的應用剛要,其應用大致可歸類分析如下:
(一)“病在臟者取之井”。井穴有醒腦開竅,寧神泄熱及瀉實祛邪的作用。可用于發現神志突變之急救或炎性證初發期之暴痛。或某一臟器之功能失調,有一定治療作用,根據靈樞本藏篇所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古人以失神無知者為病在臟,又《傷寒論》說:“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井穴為十二經交接點,急救必用,例如:在少商、商陽點刺出血,能瀉臟熱,疏通經脈中氣血凝滯,開郁通竅,對中風、熱厥、喉腫、狂疾有特殊療效;脾井隱白,配胃井厲兌能安神治夢靨不寧;隱白(脾統血)配肝井大墩(肝藏血)能治崩漏癥;心井少沖,小腸井少澤均能治中風猝倒,卒然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少沖清熱鎮心尤有卓效;膀胱經井穴至陰能矯正胎位及治難產;腎經井穴涌泉善治各種厥逆及各種癇癥,小兒驚風。此外中沖、關沖均能回陽救逆,治療中風猝倒……。竅陰也能治失眠。從這些例子看來,可見病在臟者取之井,是經驗的結晶。《乾坤生意》也說“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侯,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點明了井穴急救的特殊作用。

(二)“病變于色者取之滎”。陰經之滎屬火,陽經之滎屬水,病變于色多為火熱或水寒所致。滎穴對各種病變于色的初發病期,及原發性神經痛有一定療效,例如:臨床上治療肺熱病(急性支氣管發炎或肺炎)咳喘右頰先赤之初發病期,刺手太陰經之滎穴魚際和手陽明經之滎穴二間,有退熱鎮咳平喘之效。魚際穴對于肺熱及肺熱之氣喘皆有立刻定喘之效。暈針時臉色慘白,可針心經滎穴少府強心解之。此外《靈樞·五邪篇》指出:“邪在肝即病肋中痛,取之行間(肝經之滎穴),以肝經行肋下,臨床上治療肋間神經痛刺行間,有鎮痛療效。還有三焦滎穴液門配肺滎魚際善治喉病(見百證賦)等也在臨床常用。

(三)“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輸穴有益氣化濕之功,善治中滿、倦怠、溏泄、疼痛之疾。輸穴對于陣發性的神經痛及間歇性的發熱有效,所謂:“時間時甚”就是有時間歇(停停),有時嚴重。這種狀況的病變在臨床最為常見,疼痛除“傷風”及“癌痛”外,幾乎皆為“時間時甚”之痛。蓋輸穴非屬土(陰經)即屬木(陽經),木主風,土主濕,例如:風濕痛平時天氣好則平安無事,下雨天潮即疼痛發作。還有瘧疾癲癇也是有間歇性的發作,這些都是輸穴主治的范圍。個人臨床常用束骨治后頭痛顛頂痛,陷谷治前頭痛,臨泣治偏頭痛,效果很好,這些便都是輸穴。此外用各經輸穴治風濕病痛也極有效,這都是從“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的原則出發所致。

(四)“病變于音者取穴經”。經穴之五行屬性在臟屬金,金與發音有關,金與肺相應,與風寒有關。經穴能溫通經絡,疏散風寒,經穴對于病變導致聲音失常之癥狀,皆有療效。對于各經病變累及某一器官,功能失調者也適用。例如:刺肺經之經穴經渠能治喘咳就是有調整呼吸器官功能紊亂的作用,又脾經脈連舌下,針灸大成記載刺脾經經穴商丘,能治舌本強痛就是一例。而前述之咳喘及舌本強痛亦皆能導致聲音改變,此外心經經穴通里善治暴瘖(見金鑒)亦是本于“病變于音者取穴經”的原則下使用的。綜合觀察各經經穴,如:陽溪治牙痛(見席弘賦);解溪治風濕面腫(見金鑒賦)及頦部、下頜、前頸病變;陽谷(小腸經經穴)治頜腫口禁(見百癥賦);昆侖(膀胱經經穴)能定喘(靈光賦)及治齒痛(金鑒);復溜(腎經經穴)能定喘;間使(心包經經穴)可治失音(百癥賦)皆與咳喘或口部發音有關,足見此一定律的確有臨床價值。

(五)“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于合”。合穴能益經氣調整內臟器官之功能活動,主臟腑一切慢性病,有健脾強胃,具有培元之功,善治逆氣、脹悶、泄瀉等癥。對于飲食不節所致之病變亦有特效,例如:腸胃有關消化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陰陵泉等合穴。又刺手足陽明經之合穴曲池和足三里,則能促進消化、呼吸新陳代謝的強壯保健作用。尺澤、委中、足三里刺血能治飲食不節,急性腸胃病,又“經滿而血者”取之于合,委中、足三里、曲澤、尺澤等合穴都是刺血常用的穴位。

此外,《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曾說:“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這條是說滎穴、輸穴適于治療各經所過的體表和所屬經脈病變,合穴則適于治療體內各自所屬六腑的疾病。這條所指出的取穴原則,對臨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所謂“滎輸治外經”,一系指滎輸部位較淺,所以用治體表及經脈病,其次是與滎輸的五行屬性有關,蓋陰經之滎穴屬火,陽經之滎穴屬水,水火與寒熱有關,也就是與外感有關,而善治外感病。液門為外感起手針,治感冒甚效,配合肺滎魚際療效尤佳。陰經之輸穴屬土,陽經之輸穴屬木,土應脾主濕主肉,木應肝主風主筋,外經病多與風濕及筋肉有關,所以風濕肌肉疼痛之病多取輸穴,外感風寒風熱之病及上火火熱,體寒陽虛之病多取滎穴。
例如:每一經之輸穴皆善治本經之筋肉疼痛,如:束骨治腰痛,頭痛太陽經走向之坐骨神經痛,臨泣善治偏頭痛,腰側痛等少陽經之疼痛,又如上牙痛取內庭,下牙痛取二間、三間(玉龍賦、天星秘訣、席弘賦);耳鳴耳聾取液門、中渚、束骨等有效,這就都是“滎輸治外經”的具體實踐。至于合治內府,一則系合穴之本,水與腎相應為先天之本,針合穴有調先后天之作用。

據報道針刺健康人及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發現胃弛緩時會使收縮增強,胃緊張時能使之弛緩,并可解除幽門痙攣。又如:陽陵泉,用膽囊造影研究,發現針刺無膽囊疾患健康成年人時,陽陵泉能增強膽囊的運動和排空能力,因此對膽石癥有一定作用。
這說明了“合治內府”是有科學道理的。《靈樞·夭壽剛柔篇》則說“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輸,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這條的意思是說內為陰,體內的五臟屬陰,五臟有病,即所謂病在陰中之陰,當刺陰經的滎火穴和輸土穴;外為陽,體表的皮膚屬陽,如果皮膚有病即所謂病在陽中之陽,就當刺陽經的合土穴;外為陽,體表的筋骨屬陰,如果筋骨有病,即所謂病在陽中之陰,就當刺陰經的經金穴;內為陰,體內的六腑屬陽,如果六腑有病,所謂病在陰中之陽,就當刺陽經的絡穴。針對上述原則,五臟有病可取滎穴、輸穴。

如:心經有火,出現舌赤、口燥、心煩等癥時,可取心包經的滎穴勞宮、輸穴大陵治之。腎經有熱,出現尿頻、溲赤、腰痛等癥狀時,可取滎穴然谷、輸穴太溪治療。此處取滎輸主要是指陰經之滎輸,與前述滎輸主外經,多系取陽經之滎輸有別。
病在臟(陰之陰)取滎輸之原因大致如下:臟病以心病為急,又心為五臟六腑之主“主明則下安”陰經滎穴屬火,與心相應,針之有護心氣之作用。陰經之輸穴屬土,針之有健脾固后天之本的作用,而且陰經之輸穴與原穴同穴,《靈樞·九針十二原》說:“五臟有疾患當取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針輸穴有調臟腑原氣之作用。病在皮膚(陽之陽)取陽經合穴,如皮膚瘙癢、蕁麻疹等病常用大腸經曲池穴治療。其它天井、足三里、委中(刺血為主),陽陵(治帶狀皰疹)均能治相應的各經皮膚病變。蓋合穴屬土,刺合穴一則通于脾,清熱利濕,一則補土生金,增強皮膚之抗病力。

還有《靈樞經·本輸篇》曾說:“春取絡脈諸滎……夏取諸輸絡……秋取諸合……冬取諸井……。”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也說:“……冬刺井……春刺滎…..夏刺輸……長夏刺經……秋刺合”這些都與季節有關,留在時間療法部分再相加說明。

難經六十八難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咳喘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輸經合所主病也。這就是五輸穴配合五行屬性及臓象所提出的治例,為什么說:井可治心下滿,滎穴可治身熱,輸穴可治體重節痛,經穴可治咳喘寒熱,合可治逆氣瀉泄?因為井在臟屬木為肝,肝分泌膽汁,輸送到十二指腸,以助消化,若肝失調達而郁結,則中脘必現痞滿,故心下滿,可當取井穴;滎穴在臟屬火屬心,心主血脈,脈是營養全身的根本,若受外邪侵入,阻礙營養進行,使體內發生變化,即現身熱,當刺滎穴,滎穴能清熱瀉火,治療各種熱性病(急性熱性病),也能育陰清熱,治慢性熱病;輸在臟屬脾屬土,脾助消化,相當于西醫的淋巴,若其吸收運化遲滯,就發生體重節痛,當取輸穴,輸穴能補土益氣化濕,除疼痛外,腫滿倦怠,泄瀉都有較好療效;經穴在臟屬肺屬金,肺合皮毛,司呼吸及調溫作用,若客邪皮毛,調溫失調,就發生寒熱,客邪傳肺,肺失肅降,因起抵抗作用,以事救濟,就發生咳嗽,兩者病證,均用經穴;合穴在臟屬腎屬水,腎為濾水器官,膀胱乃排水總樞,若邪熱客于膀胱,膀胱失職,水分就從大便排出,發生逆氣而泄之病,又腎主受納,與肺之肅降共同完成氣之呼吸。腎虛則氣逆不降,而為喘、脹、悶、宜針合穴。

內容僅供臨床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

試針試藥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八十一難經
《難經》譯文注解
難經經釋
穴性賦
難經白云閣藏本(和傳世的有的地方不一樣哦)|經方圖書館 - 經方醫學論壇——中國經方醫學專...
《難經》原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阳市| 枣庄市| 阳东县| 运城市| 东平县| 和田县| 武夷山市| 北辰区| 宣恩县| 宁强县| 梅州市| 佛教| 克东县| 高碑店市| 邻水| 吕梁市| 宁津县| 安乡县| 临沧市| 五寨县| 保德县| 桦南县| 天台县| 岳西县| 汉川市| 岑溪市| 城口县| 象州县| 定安县| 渝北区| 麟游县| 元阳县| 萨迦县| 绥江县| 红河县| 武陟县| 南昌县| 漾濞| 和田县| 娄底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