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公園里鍛煉的,球場里打球的人越來越多了。同時,肩周炎的煩擾也隨之而來。肩周炎,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五十肩”,因其常發生于40-70歲之間,以50歲人群最為高發,所以就有了這樣的稱號。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擾,可以讀讀下面的文字,或許可以為您解決煩惱幫上一把。
肩周炎從專業角度來說,其實就是肩關節周圍肌腱、腱鞘、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慢性的炎癥粘連,從而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部疼痛不適的病癥。本病通常單側患病,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那么,通常什么樣的人容易患上該病呢?
第一類就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第二類長期的過度活動或姿勢不良的人群,如進行網球、羽毛球、投擲運動的運動員,或經常用肩膀扛重物的人群。第三類就是白領一族,長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長期姿勢不正確,過度疲勞都會導致人體肩部關節會有疼痛現象。
肩周炎一般表現有:
1.肩部的疼痛
通常肩部疼痛的程度與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相關,持續性鈍痛或刀割樣痛,夜晚比白天更嚴重,有些患者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
病情嚴重者連日常梳頭、穿衣、洗臉等動作都難以完成。
3.怕冷
肩部怕風,怕冷。
4.壓痛
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
如果發現以上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盡早到醫院去接受治療
在中醫學中,將該病歸為“痹證”范疇。中醫治療肩周炎具有悠久歷史,主要以行氣活血、祛風散寒為主要治療方法,針灸治療該病更是具有優勢,古醫籍《針灸甲乙經》中就有關于針灸治療肩周炎的記載,指出針灸可以有效緩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癥狀,改善肩關節活動。
針灸治療該病,必不可少的便是“肩三針”了
“肩三針”是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三個穴位的合稱。
肩前穴:在肩部,正坐垂臂,當腋前皺襞頂端與肩髃穴連線的中點;
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肩髎穴:在肩部,肩肩髃穴后方,當臂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凹陷處。
三個穴位緊緊相連,均位于肩關節周圍,屬近部取穴,是《黃帝內經》中“以痛為輸”“隨而調之”的選穴原則的運用。故這三個穴位在治療該病時,往往能起到不容小覷的作用,治療以后,患者都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