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3727萬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個百分點。
此前,在2011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為74.4%,比上年微降0.10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認為,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這一歷史性的拐點,意味著年輕人需要撫養的老年人、未成年人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即人口撫養比上升,使得中國經濟過去賴以快速增長的人口紅利窗口加快關閉。勞動力短缺的情況會日益嚴重。
之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其中撫養比不斷下降的人口紅利貢獻了20%,即每年2個百分點的平均增速。
“同時,這一跡象還預示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正在臨近,人口總數的下降時間比過去預計的2027年還要提前。” 北京大學教授陸杰華認為,為應對新的變化,國家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各地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盡快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而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也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
人口負增長將大大提前
此前,根據2007年中國人口發展戰略報告, 全國總人口將于2010年、2020年分別達到13.6億、14.5億,2033年前后達到峰值15億人。而實際情況是,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是13.4億,比預計的少了2000萬人。
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報告則預計,中國總人口負增長將在2027年到來。相應的,勞動年齡人口在“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或者更晚才會出現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力人口總量下降已提前3年出現。
“人口變化一般是緩慢的。勞動力總量下降需要進一步的普查數字來驗證,如果是真的,那意味著問題非常嚴重了。”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黃榮清表示,這意味著用工緊缺將更加突出,勞動力成本將快速上升。
事實上,2012年各地農民工工資已錄得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2.5%,全年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6.3%,城鄉收入差距繼續比上一年下降。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用工緊缺已從沿海城市蔓延到中西部內陸的縣城和城鎮,普工的日薪需要達到100多乃至120元甚至更多。許多重體力勞動崗位大量地交由40歲以上的人來做,20歲以下的年輕人已經非常罕見。
“招人越來越困難。” 寧波勝凱記茶餐廳投資人任爭勝介紹說,在2012年,他的餐廳招聘一個沒有任何餐飲從業經驗的職工,月工資需要給到2000元,而2011年這個價錢只是1800。小時工每小時報價2011年是10元,現在是12元。
不過,中國社科院人口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勞動力短缺只是問題的一方面。由于很多職位難以有人愿意干或勝任,這樣導致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并且仍將加劇。
“產業的調整需要加快,那些服裝、制鞋、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要么升級要么淘汰。”黃榮清說。
勞動力總量下降拉動經濟放緩
勞動力總量的下降,意味著過去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人口紅利因素逐步消失。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勞動力總量大,人口總量多,需要撫養的人數少,進而使得人口總撫養的比例下降,進而使得儲蓄率高,投資率高,進而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
人口撫養比一般用非勞動年齡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來測算。在中國,如果以15-59歲以外的人口與15-59歲的人口進行相比,則該比例在2010年達到42.5%之后,隨著2011年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而變成43.2%,2012年則進一步上升到44.4%。
“這說明人口紅利的關閉不是從現在開始的,而是之前就已經發生,不過這個關閉的過程是逐步的。”河北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所長王金營說。
一些專家估算,人口撫養比比較低的因素,在改革開放年均10%的經濟增長中,提供了2個左右的百分點。未來這個因素消失后,支撐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減弱,增速將降低。
比如中國社科院的一份報告曾判斷, 2021-2025年人口老齡化因素使得中國經濟的潛在經濟增速下降2.2個百分點。
而2012年對此似乎已經有所印證。
根據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布的數字,2012年全年經濟增長7.8%,這是改革開放30年來除去1989年、1998年、2009年等個別特殊外的歷史最低增速。
“7.8%的增速,這里面有國際經濟環境比較嚴峻的短期因素,但也包含有中長期因素,經濟增長速度從過去10%以上回落到7%-8%,很可能是符合經濟階段變化的客觀規律的。”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1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調整計生政策呼聲高漲
馬建堂認為,目前中國仍有9億多的勞動力,這仍然是最大的一個資源優勢。下一步調需要盡快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們的教育技能,就業方式等適當地靈活調整經濟,進而延長中國的人口紅利。
他還建議,針對目前勞動力總量下降的變化,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同時,可研究制訂適當的科學的人口政策。
陸杰華也認為,在勞動力總量下降情況下,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很有必要。目前國家統計局普查公布的總和生育率是1.18,即一個婦女一生生1.2個孩子,考慮到漏報的因素,這個數字應該在1.5左右。即便如此,人口總數最快進入負增長的時期可能會提前到來。目前遼寧省的人口已經進入負增長。
“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陸杰華說,可以先讓城市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妻生2個孩子,然后過渡到都可以生2個孩子,但是全國放開生3個孩子的情況,預計10年內不會實現。
陸杰華此前曾測算,即使現在全部放開二胎,2030年人口總數也不會突破15億,因為很多能生二胎的家庭不一定會生育。
黃榮清則認為人口政策調整可能搞晚了,“如果勞動力總量真的是開始下降,那么10年前就應該進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了。下一步即使要調,可能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