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在浩瀚的宇宙尋找地外生命時,我們傾向于尋找類地行星,也就是條件和地球類似的行星。這其中的邏輯認為地球上有生命,所以和地球類似的行星有更大的幾率能找到生命。然而,在可以觀測到的宇宙中有數不清的星系,每個星系有著成千上萬數不清顆恒星,而大部分的恒星都有繞自己公轉的行星。所以宇宙中大概有10的24次方那么多的行星。這個量級的行星數量意味著我們可以放心地假設,有很多很多行星上存在這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
有了這個假設,再加上一些基礎的物理和炫酷的統計原理,我們可以推斷出智慧型地外物種很有可能和人類很不一樣,它們生活的行星也和地球很不一樣。具體來說,它們應該擁有較大的體型,每個群落比較小,同時生存的行星也會比地球小。
我知道如果僅僅靠人類這一個參照物就胡亂地猜想,連是否存在都不知道的外星人長什么樣子很不科學。但事實上這種推測是可行的。
統計學中有一個基礎結論那就是,典型個體的特征和典型群體中的獨立個體,特征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