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的粗淺思考
——兼答周智雄老師
我們可以先簡單梳理一下教材中涉及平面圖形認識的內容。一年級:教材由例題圖形抽象出平面圖形,認識長、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二年級:全面認識長、正方形的特征;四年級:全面認識三角形特征,然后就是這節“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材由體到面,再到每個平面圖形的深入認識,其中平行四邊形已經認識過,而“梯形”卻是個空白,從未出現過。學生學習的起點應該在哪里?難點又在哪里呢?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而學生調研才能讓我們發現學生的“真問題”。“發現”的智慧讓老師看得更清楚,讓學生走得更堅實。我們曾經做過本課的學情調研:發現平行四邊形對于學生已經不陌生了,但不少同學不太關注“平行”的概念,還是在觀察邊的長度與角的特點;學生能夠畫出各式各樣的平行四邊形,沒有局限性。但是對于梯形的認識學生還是相當欠缺的,梯形在他們的頭腦中只是一個特定的樣子,是在用生活中常見的等腰梯形樣子代替了所有梯形的共同特征。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找到一些教學對策:
對于“平行”這個學生不太關注的概念,卻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基本特征的核心詞,要設計活動讓學生自己感悟“平行”。
梯形相對于其他圖形來說是一個變化較多的圖形,而生活中的原型卻比較單一,這就更需要讓學生充分的觀察與操作,幫助學生建立一般梯形的基本特征。
梯形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后一個直邊圖形,如果能借助這個認識的機會溝通四邊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正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良好契機,也能教會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