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是指起伏的山脈,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必須了解來龍去脈,才能判斷因果吉兇。《撼龍經》云:“大率龍行自有真,星峯磊落是龍身……龍神二字尋山脈,神是精神龍是質。”龍行飄忽,即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山脈亦多起伏逶迤,潛藏剝換。郭璞《葬經》所謂“委蛇東西,忽為南北”即是此意。
《堪輿漫興》云:“尋龍枝干要分明.枝干之中別重輕。”次要分真龍之身與纏護之山。凡真龍必多纏護。纏多富多,護密人貴。識得真龍,然后觀其水口朝案、明堂龍虎,確定結穴之處。龍之勢,以妖矯活潑為貴。重重起伏.屈曲之玄,東西飄忽.魚躍鳶飛,是為生龍.葬之則吉。如果粗頑臃腫,慵獺低伏,如枯本死魚,是為死龍,葬之則兇。
龍又根據山川形勢分為強龍、弱龍、肥龍、廋龍、順龍、逆龍、進龍、退龍、病龍、劫龍、殺龍、真龍、假龍、貴龍、賤龍,龍脈的布局結構和分級可以比作一棵大樹,分為根龍、干龍、支龍、葉龍,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被認為是風水寶地。
風水寶地的作用無外乎四點:丁、財、貴、壽。丁即是人丁,民間以男性才算作丁,生男孩叫做添丁,新丁成人以后會錄入族譜。財,顧名思義為財富、錢財。貴,一般指官貴、手握權柄、掌握生殺大權,一般為各部門的頭頭腦腦的決策者。壽,即為壽命。
作為風水師,為人點地的時候,若要點出大地,必先尋龍,考查祖宗、父母山脈,審視來龍入首,辨別生氣,分清陰陽,而后立向、分金,消砂納水,擇吉日開挖金井,當然這是標準的打法。如果你不想按這個套路來,你覺得只要立生旺向合局就好,或者只要擇得吉日動土納吉也罷,但是你點的穴位一定不能脫脈,更不能誤人全族,點到界水溝里去,或者點到過峽處。以上兩種情況常見庸師所為,針對尋龍高手,則要多與福主溝通,多與當地鄉民溝通了解,切勿貪圖大地,誤葬成棺上棺。
(1)葬成棺上棺案例
穴位旁邊的山村有一老太太,八十多歲,據老太太說,最早的大墳為清朝咸豐年間的大墳,當年修的花墳,非常氣派,下葬后,一個孫子是保長、一個孫子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官至國民黨的師參謀長(少將),一個孫子是大財主,解放后全家都去了臺灣。所以墳地無人看管,五十年代,老百姓修房子,就把墳拆掉回家做地基了。
旁邊兩個新墳,據老太太說是老墳毀掉后,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有農民貪圖此地風水好,將老人埋在此地。兩個墳都是絕后的墳,1號墳靠近正穴,下葬后沒有發福,開始有兒子,后來兒子短壽死了,有一個孫子,也是三十多去世,沒有后人留下。2號墳離正穴遠一點,下葬后沒有發福,兒子生了幾個閨女,沒有新丁生出,后來閨女遠嫁他方,兒子孤老終生,去世后,當地已經沒有人知道他們家了。正是應了地理古訓:
墳田中間又葬墳,不知墳是什家人;
若是葬入他家祖,定然存亡兩不靈;
喪家若不失人口,葬后不久死師人。
一個已經下葬過的風水正穴,至少兩百到不能再繼續埋人,如果不幸埋入別人的老墳位置,首先后下葬的人特別容易招禍,存亡兩不靈,對于之前下葬的家庭也有一定的影響。
(2)界水溝案例
因此庸師點地,不辨來龍與下脈,很容易點出下圖這種鴿子窩的絕地,該墳位于四川石柱縣,經筆者考察,墳1和墳2,已經沒有男丁在世。
“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這段話出自晉人郭璞所著的《葬書》,簡明扼要地說明了“風水”理論的根本:以“生氣”為核心,以藏風、得水為條件,以尋求一個理想的墓葬環境為著眼點,以福蔭子孫為最終目的。《水龍經》也有“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下圖也為庸師點的界水溝案例。
因此,風水師最最起碼的要求,必須識得來龍與去脈,至少達到人丁興旺的要求。想作為一個合格的風水師傅,一定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考查當地的名墳與大地,不能天天坐在屋子里夸夸其談、紙上談兵,還有極少數的人,不愿受風吹日曬之苦,喜歡宅在家用衛星圖點穴,也是不可取的。
閔雯衛風水學傳人 己亥年戊辰月丁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