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知青俱樂部》,這里是知青的精神家園,我們帶你追尋知青曾經共同的年代。點上面藍色字體“知青俱樂部”進入 ,點擊關注右上角的小點點…,點擊置頂公眾號或者設為星標,這樣就能加入我們了。
我是隨著1979年知青返城潮回到了久違的故鄉,細細算來,還差二十多天,就整整十一年了。曾經的我,懷著一腔熱情和革命理想來到了祖國的邊疆,為了扎根一輩子,我放棄了上學和招工的機會,被提拔成知青干部后就更不能帶頭離開了。后來,我與一名和我擁有同樣理想抱負的女知青戀愛了,當時想扎根邊疆也沒什么不好的。
如果說知青沒有過返城的念頭,那一定是假的。我們在這場運動中都有過思想的動搖。尤其是每一次回家探親,心里常常有許多感觸。1978年后,中央對知青的政策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大批知青已經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辦理返程手續,他們像潮水一般涌來又如潮水一般退卻。同年,我收到母親的消息,父親因重病急需有人照顧。母親又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務分身乏術,于是母親根據當時的政策向有關部門申請困退報告。經歷了近一年的等待,困退調令終于下來了,當時心里是說不出的滋味。
待我正式的向農場提出調令申請,書記勸我最好這時候不要調轉,因為農場很快就要定編定崗了,到時候會轉為國家正式干部。即便如此,我還是拒絕了,且不說要等多久,主要還是擔心父母。那時,什么名利什么地位,對我而言已經不重要了,只想早日歸家。
臨別時的前一天晚上,多年的知青同伴幫我收拾好行李后,大家組織了聚餐。舉起酒杯的一刻,數十年的點滴涌上心頭。我們朝夕相處了十年,同吃同住,互幫互助,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如今的我即將離開,而他們因為種種原因繼續留下來生活。那晚,共舉杯,共流淚。
我記得,離開農場的那天晴空萬里,可內心卻五味雜陳,或許是在漫長的辦理回城手續中,心境早已漠然。返城的興奮和喜悅也隨著時間被消耗殆盡。剛下鄉的時候,我剛滿十七歲,將近十一年,如今歸來時,已不再年少。在原地轉了一大圈,最終還是回到了起點,像走的時候一樣,回來的時候,依舊一無所有。還記得我們離開家的情形嗎?鑼鼓喧天,彩旗招展,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豪情壯志和熱血沸騰。十來年后,我們回來了,沒有歡呼聲和掌聲,剩下的只有無盡落寞,我們帶著心靈的傷痕和疲憊的身軀回到了故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