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群雄并起,天下紛爭不斷。以劉備為首的蜀國在軍事諸葛亮的帶領下蒸蒸日上,一舉從寄人籬下的生活,到占領川蜀之地建立天府之國。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國的成立。但是好景不長,劉關張相繼去世,作為好朋友,也是好臣子的諸葛亮則要堅持完成先主遺愿,毅然出師北伐,意欲占領中原大地,光復漢室,還于舊都。
但是諸葛亮畢竟年歲已高,他在五丈原死亡后,蜀國就遇到了青黃不接大尷尬時期。一概隨先主劉備征伐天下的將領們都相繼去世,蜀國后繼無人,正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是對于這種局面,諸葛亮早有預料,姜維作為諸葛亮的繼承人,被他寄予厚望。姜維也不負所托,率領蜀軍與魏軍打的有來有回,此時便是姜維與鄧艾和鐘會的戰爭。
雖然這三個人打得難解難分,但是蜀國終究是在黃皓的幫助下,從內部土崩瓦解了,姜維為了以便日后報仇,便假意投降鐘會。此時魏軍中有三個主要的首腦人物,除了鐘會和鄧艾外,另一個就是衛瓘了。但是衛瓘這個人卻很聰明,他發現了這三個人之間互有算計,于是衛瓘就略施小計,把這三個人一并除去了。自己則獨攬大權。
當時姜維察覺到鐘會有謀反之心,于是在鐘會耳邊煽風點火,意欲讓鐘會干掉鄧艾。鐘會在姜維的鼓動下,愈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于是他打算一邊除掉鄧艾,一邊準備舉兵謀反。衛瓘作為鐘會的'心腹',于鐘會一起密奏大將軍司馬昭,說鄧艾有反狀,于是鄧艾就被抓進囚車,押往京城。鐘會本來打算派衛瓘在途中暗中截殺鄧艾,而鄧艾勢必會有準備,衛瓘不但會無功而返,還會被反殺,他也可以借衛瓘的死坐實鄧艾謀反。
這等一石二鳥之計被衛瓘看得個明明白白,但是他還是假意附和。衛瓘差人密保鐘會意欲謀反,自己則在鐘會的逼迫之下,裝病避戰,在城外大軍到來的時候,鐘會不得不出城迎戰。但是他卻在倉促之下,被巨大的兵力優勢所壓制,最后慘遭殺害,姜維作為鐘會的同黨,自然也沒有幸免于難,衛瓘此時派遣和鄧艾有仇的田續去截殺鄧艾,田續也成功完成了任務。于是,滅蜀之戰的三員大將都被衛瓘玩死了。
衛瓘回國之后,風頭一時無二,很快就身居高位,做到了侍中的位置。當時晉惠帝剛當上太子時,朝中大臣都覺得他很小,不能擔此重任,應該另立太子。而衛瓘作為太子的老師,竟然也在一次酒后失言中,說太子無能。這件事被太子的妻子賈南風所記恨,于是在賈南風的運作之下,聯系與衛瓘為敵的大臣們,偽造了一篇假的詔書,給衛瓘以莫須有的罪名,最后,衛瓘與子孫9人同時遇害,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