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毅然決然離開體制后才發現,人脈原來是社會最大謊言
前幾天,我一個關系特別要好的大學同學珞珈(化名)辭職了。
珞珈當時在大學的時候,是我們系學習前幾名的學生,畢業的時候學校的老師們都搶著要他,希望他能留下來。
以珞珈當時的條件,不管是留在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出去招工作,結果都相當不錯。
但是珞珈當時卻毅然決然決定回到老家,考了一個公務員,在老家的一個外人看來很有油水的崗位任職。
這件事當時在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眼里,還是一個不小的新聞,
不過事情過了很多年,現在大家也不記得這回事了。
前一陣過年的時候,我偶然來到了珞珈的老家旅游,順便就拜訪了一下珞珈,
這才發現,他現在的人生,并沒有我們當時想象的那么如意。
原來當年,珞珈的父親是老家的一個中層領導,他極力推薦珞珈回老家,
一方面是有這層關系,令一方面,也是最讓珞珈動心的,是當時父親說,在體制內,尤其是關鍵的崗位上,能夠結識到很多高端的人脈,未來即使不在體制內,也能用的上。
結果珞珈當時聽了這番話,心動了,這才決定追隨父親的腳步,去當公務員。
但到了崗位才發現,事情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當時珞珈經常能夠跟著領導出席本地的各種高端飯局,
在飯局上的,往往都是本地有實力的大老板親自作陪請客,
后來久而久之,珞珈的手機里也慢慢有了不少這些大老板的電話,每次對面接待的時候,都是笑臉相迎,畢恭畢敬,珞珈心里挺享受這個過程。
但是公務員的生活再好,也抵不過歲月的流逝帶來的枯燥。
珞珈后來跟我講,當時他看到他的朋友圈里,很多當年學得遠不如他的同學,現在一個個今非昔比。
有的人經商致富,有的在跨國企業每天做著大項目,還有的當年一起拿獎學金的同學,現在在美國讀博士,回國當了副教授,生活看起來都很精彩。
只有自己每天朝九晚五,一成不變,珞珈的心里隱隱有些失落
后來,去年年底的時候,珞珈終于鼓起勇氣,決定辭職
他覺得就憑自己的學歷,自己多年在機關工作的經驗,怎么也能去到一個還不錯的企業大展拳腳吧。
而且自己工作了這么多年,也積累了那么多所謂的人脈,本地的老板企業家,他認識那么多,總有一個愿意接受自己吧。
于是當時珞珈就到了領導的辦公室,提出了辭職。
結果珞珈沒想到的是,領導連一句客套話也沒說,辭職信往桌子邊一推,就吩咐秘書再找一個人來接任珞珈的職位。
珞珈有些慶幸,自己離開了這樣一個體制內沒有溫度,也不講人情的牢籠。
但是后來珞珈的求職,就讓珞珈有些始料不及了
他翻出手機里的那些企業高管電話,逐一打電話過去,
開始對方都挺熱情,寒暄幾句后,當對方聽說珞珈已經辭去了公職,正打算找新的工作,態度陡然冷卻了下來。
還有的老板表面上客氣,可是實際上一點具體的表態都沒給,就說讓珞珈自己投簡歷給HR吧,到時候會安排面試的。連一句具體一點的承若都沒有。
還有的人委婉地告訴珞珈,目前公司不僅不缺人,反而在想辦法裁員,在這個節骨眼上,實在不好安排;
珞珈漸漸意識到一個殘酷的真相,那就是,一朝脫離了體制,就意味著之前的那張關系網宣告終結,除了那些沒有利益關系的個別同好之外,統統作廢,一文不值。
不過還好,最后還是有一家初創的企業,愿意給珞珈開出一份待遇相當優渥的薪水,歡迎珞珈來。
不過當珞珈實際到崗之后才發現,這份工作,原來并不好拿。
原來,這家企業的老板之所以愿意給珞珈開這么高的工資,是因為作為一個初創的企業,這個公司經常有很多手續要政府審批,
這家單位是希望借助珞珈在機關工作的這個人脈,能幫企業打點一下,疏通關系。
這樣好幫助企業節省時間,也更有可能拿到一些政府主導的項目。
珞珈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但珞珈覺得人家既然愿意雪中送炭,自己怎么也得硬著頭皮上。
于是有一次就打電話想請幾個當時關系還不錯的老同事一起吃飯,
可是當珞珈再去舔著臉和之前的領導同事套近乎時,得來的卻是陣陣奚落和嘲笑。
沒有一個人愿意來參加這個飯局。
“原想著出去能夠歷練自己提升能力的,沒想到體制外的世界好殘酷,
你的理想也好抱負也罷在現實面前一文不值,他們關心的就是你有什么,又到底能給他們帶來什么?
本來我是懷揣一顆學習的心態打算在市場里學習東西的,結果發現市場才不管你想學什么,而是巴不得掏空你手里的所有......”
——和我談話的最后,珞珈嘆息道。
其實在我看來,珞珈現在的結局,并不是珞珈本身有什么問題,而是珞珈的經歷,恰恰暴露出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所謂人脈關系這個事情的虛偽。
1、人脈的本質在于利益交換
沒有人愿意和沒有資源,沒有能力的人接觸。
如果你既沒有資源,也不能給別人帶來潛在的收益,最起碼,你也要別人要能看到你身上的潛力和能力。
沒有這些,認識再多人,也只是熟人,不能叫做人脈。
在這個故事里,珞珈在機關單位的時候,不需要張嘴,都有很多人愿意主動來討好他,
但是一離開單位,馬上就遇到了冷待。這個差距恰恰說明,別人看重的,是你的資源,是你代表的權利和地位。
如果沒有這些,即使你這個人本身再怎么優異,都難以獲得別人的青睞
2、體制呆的太久,容易喪失走出平臺的競爭力。
前一陣有一個新聞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這個新聞是說,四川有一個收費站,因為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即將被撤銷,很多工作人員都m面臨著下崗失業。。
結果附近的幾個收費員一起跑到政府部門去抗議,說自己在收費站工作了半輩子,基本上就會收錢點錢了,現在下崗失業,基本上什么都干不了了,想要政府給補償。
如果我們暫時拋開這個事情本身的荒誕,我們就看這個現象,也不難發現,其實不管在什么樣的機關單位,都很難鍛煉一個人的真本事。
很多人每天處在朝九晚五的機關里,時間一久,原有的技能逐漸荒廢,也喪失了學習新東西,了解新事物的欲望。
慢慢的,一旦再回到社會闖蕩,自己心里都沒底。
在珞珈這個例子里是一樣。
珞珈本來是學工程技術出身的,當年學得相當扎實,是老師眼中難得的好苗子。
但是在機關工作的這幾年,自己的專業知識已經荒廢的差不多了,而且因為工程上的技術日新月異,自己不再繼續學習,也很難跟得上現在的發展。
更要命的是,當你人到中年,30多歲離開單位,想要進入好一點的企業,真的很難。
一方面,你上了年紀,很多主要靠年輕人拼體力,拼智力的工作你不一定做得有年輕人好。
另一方面,企業又很難有和你原崗位相匹配的管理崗位,給你一個外來的沒有經驗的空降兵。
上不去,下不來,就容易成為這種跳槽最尷尬的地方。
3、不要迷信人脈和平臺,唯一可靠的人是自己
最后,說到底,人脈和平臺的基礎還是自己有用,自己有真本事。
自己沒有真本事的人,表面看你每天都在和成功人士在一起,其實你在人家眼中,就是一個玩笑,通過小看你,來滿足他們自己內心的虛榮心,或者你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狗腿子,幫人看家護院而已。
當然,假如你覺得別人吃肉時,給你扔根骨頭吃吃也挺好的話,那是你的追求,
只是,你要知道,當別人也沒有肉吃的時候,或者別人想把骨頭扔給另外的人吃的時候,你還會迷信你的人脈和平臺嗎?
讓自己牛起來,讓自己發揮更大的價值,這樣你才能在人脈和平臺中不斷發揮作用,而不是在有些人面前搖尾乞憐,在有些人面前狐假虎威!
我是職場達人傅一聲,歡迎您的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