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華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 瑤姬 ,受徊風混合萬景煉神飛化之道。曾幫助大禹治水。參見'瑤姬'
云華夫人,是王母第二十三個女兒,太真王夫人的妹妹,名叫瑤姬。她接受的是'徊風混合萬景煉神飛化'的道術。曾經從東海云游歸來,經過長江之上,岸上有座巫山,那里峰巖挺拔,林壑幽美,巨石如壇,她在那里滯留很久。當時大禹治水,駐扎在山下。狂風突然刮來,崖谷震動山石滾落不可控制。因為與夫人相遇,大禹就拜見她向她求助。夫人就令侍女把用符策召鬼神的書交給他,同時命令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諸神,幫助大禹鑿開山石疏通江水,把堵塞之處挖開,以順通江流。禹下拜向她道謝。大禹曾到崇山峻嶺之頂去拜訪她,夫人在轉眼之間就能變成石頭,或突然飛騰在空中散為輕云,油然而止,凝聚成夕雨,有時變成游龍。有時化為翔鶴,狀態萬千,不可親近。禹懷疑她狡猾奸詐離奇古怪不是真仙,就向童律詢問。
童律說:'天地的根本是道,運用道的人是圣,圣的品級,依次是真人仙人。其中有承氣成真不修行而得道的。木公、金母就是這樣的人。原來是二氣的祖宗、陰陽的源本、仙真的主宰、造化元光。云華夫人是金母的女兒,從前以三元道君為師,接受上清寶經,在紫清闕下接受寶書,封為云華上宮夫人。她主管教化童真之士,在玉英臺理事。時隱時現而變化,原來是她的常態。她也是由氣凝聚成的真人,與道合為一體,不是稟承凡胎肉體而化成之形,是西華少陰之氣。而且氣彌漫天空淹沒大地,謀劃營造動物植物,廣泛包羅自然,細到毫毛頭發。與人一起她就變成人,與物一起她就變作物,哪止于云雨龍鶴飛雁騰鳳呢?'大禹認為他說得對,后來去拜見她,突然現出云樓玉臺,瑤宮瓊闕森然,又有靈官侍衛,不可指稱記識。獅子守著關隘,天馬在道路上啟行,毒龍電獸,八方備為乘軒,夫人安坐于瑤臺之上。禹行了稽首禮請教道術,夫人召禹讓他坐下,說:'圣匠初興,剖開廣大混沌之一樸,發散為億萬之體。揭開蘊積廣大之一苞,散布為無窮之物。
又使日月星運行而確立時間,封九州之域而控制邦國,刻記漏壺而分晝夜,用寒暑來紀年,用兌離來正方位,用山川來分陰陽,用城廓來聚集百姓,用器械來保衛大眾,用車馬服飾來表示貴賤,用五谷來備荒年,所有這些制度,都是稟承于星辰,而取法于神仙其人,來養育有形之物啊。因此,日月有暗有明,生殺有寒有暑,雷震有開始和結束之期,風雨有動和靜的規律。清氣在上飄浮,而濁眾散處于下。興與廢的氣數,治與亂的命運,賢與愚的資質,善與惡的本性,剛與柔的氣質,長壽與短命的命運,貴與賤的地位,尊與卑的次序,吉與兇的感應,不得志與得志的期限,這都稟承于道,掌握在天,而由圣人管理它。本性出于上天,命運多在于人為。本性形成于天,而處世要合于道義。道義存在則可,違背道義則不可,道義無處不在,無物不存,但需要一定的修養之功,才能達到。玄天老人說過,致虛到極點,守靜到至誠,萬物將自行恢復。恢復指的是回歸于道而常存。道的運用,變化萬端而不夠其一,所以天參悟玄玄,地參悟混黃,人參悟道德。除此之外,就不是道了。
長久的要點是,天保護它的玄,地保護它的物,人保護他的氣,這就是用來保全的辦法。那么,我的命運在于我,不是天地殺我,鬼神害我,失去道就失去了自己。立志了,勤修了,您的功德達到物了,勤達到百姓了,善達到天了,然而沒有聽到至道的要訣。我從前在紫清之闕得到書,以之為寶而勤修,我的老師三元道君說,上真的內經,是天真當作寶貝的東西,把它封存在金臺。帶它進入太微,就有云輪往上升,神武把關,在瑤房整飾衣裝,去遨游希世之林,左招仙公,右臥白山,而向下斜視太空。在天河泛舟之后,就乘云跨龍游此名山,那么真人就登門拜訪,萬人都來侍奉護衛,山精也來伺候逢迎。動的時候有八景玉輪之車,靜的時候就安處于金堂。這也稱之為'太上玉佩金珰'之妙文。你將要越過大海而沒有飚輪,要渡過飛沙而沒有云軒,登險途而沒有輿車,涉泥波而沒有船可乘,在陸上就會困于遠方絕地。在水中就恐怕會漂泊沉淪,將要疏導百谷萬川,危難長遠啊。
太上很憐惜你,也將把靈寶真文傳給你,在陸地驅逐虎豹,在水中制服蛟龍,斬斷千邪,約束駕馭群兇,用以成就你的功業。它在于陽明之天。我所傳授的寶書,也可以出入水火,震攝幽寞,收束虎豹,呼召六丁,使八地隱淪,使五星顛倒,久視存身,與天相傾。'于是令侍女陵谷華拿出丹玉書箱,打開它拿出上清寶文交給他,禹拜謝受書而去,又得到庚辰、虞余的幫助,能夠疏導波濤掘開河川,而成就治水之功,祭奠五岳,告別九州,天賜玄圭,用他作紫庭真人。那以后楚大夫宋玉,把這件事說給襄王聽,襄王不能訪求道家之要訣而求得長生,就于高唐之館筑壇臺,作陽臺之宮來祭祀她,宋玉作《神仙賦》來寄托心情,荒淫穢蕪。
高真上仙,怎么可以捏造事實而使她們降臨呢?有個祠廟在山下,世人稱之為大仙,隔岸有塊神女石,就是云華夫人所化。還有石天尊神女壇,旁邊有竹子,葉子垂下象掃帚。有紫葉飛物落在壇上,竹子就憑風掃掉它,神女壇始終光凈不被落物所污,楚人世代祭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