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內零售銀行的標桿,或許是因為它的“因您而變”——針對客戶需求的變化而持續創新、適應市場吧?
最佳零售銀行的崛起之路
1987-2019,中國第一家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已經32歲。招行誕生以來,在王士禎、馬蔚華、田惠宇三位行長的帶領下,逐步將招行打造成為中國最佳零售銀行。
開業典禮
圖片來自網絡
王士禎:立行元老,樹立服務口碑
王士楨,是招商銀行的第一任行長。創辦初期,招行的條件十分艱苦,當時的深圳還是貧瘠之地,股東是尚處于復蘇階段的招商局,招行就誕生在蛇口工業區。不過好在,蛇口工業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管培養出的土壤,慢慢見證了招行從一個工業區里的結算中心變成全國性的商業銀行。
沈陽分行擠兌事件
王士禎和馬蔚華等在向客戶解釋
圖片來自網絡
服務立行,奠定了日后的口碑基礎。招行不像國有行和其他股東背景強大的銀行,全靠自己的努力拉攏客戶,當時大多數銀行都沒有服務意識,這時候招行提出了靠服務吸引客戶的設想。在隨后的二十多年里,服務也一直是招行的金字招牌,而這背后,是員工的汗水和心血,去贏取客戶的滿意。
一卡通,奠定了招行最早的客戶基礎。在當時,國內銀行很多都無法聯網,全國通存通兌還是天方夜譚。1995年,在王士楨行長的銳意改革下推動下,招行在國內率先推出了“一卡通”,這是招商銀行零售業務走向領先的第一步。這些卡片的主人當時都是從全國各地來到深圳敢拼敢創的人,加上深圳提供的機會,這些人自然就成了招行日后的第一批高凈值客戶。
馬蔚華:零售奠基人,構筑負債護城河
馬蔚華,是招商銀行的第二任行長。1999-2013,在馬蔚華執掌招行的14年里,逐步把一個只有9家分行、200個網點、幾千名員工的銀行業小弟打造成為國內股份制銀行的一張“名片”。招行用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網點和規模體量,做到了媲美于大型國有銀行的存款和負債成本。
馬蔚華接受采訪
圖片來自網絡
用IT武裝銀行。馬蔚華就任招行行長后,第一個公開演講就是《金融電子化——金融創新與發展的動力》。1999年,微軟正在不遺余力地推廣它新推出的window98操作系統,中國的互聯網大潮剛顯露出一點苗頭。馬蔚華決定押寶網上銀行,并開始探索在線轉存帳戶資金。小銀行開辟了大市場,這也被視為招行起飛的原點。
兩次轉型,奠定零售基礎。2004年,馬蔚華提出了招商銀行的“一次轉型”:發展零售業務。當時的國內銀行業,大都以做批發業務為主,零售無人問津。馬蔚華帶領招行率先主攻零售業務,“不做對公業務,今天沒飯吃;但不做零售業務,明天沒飯吃”;2010年,在意識到過去依靠大規模資本消耗、賺取利差等方式實現的盈利增長難以為繼之后,馬蔚華帶領的招行又開始執行以降低資本消耗、提高貸款定價、控制財務成本等位目標的“二次轉型”。
田惠宇:繼往開來,加強盈利建設
田惠宇,是招商銀行的第三任行長。2013年田惠宇接任行長,此前在素有銀行業“黃埔軍校”之稱的建行任零售業務總監兼北京分行行長。到任不久,招行內部就掀起了改革風潮,將招行的零售優勢從負債成本進一步拓寬到資產定價。2013-1H18,招行的零售業務利潤占比從35.8%提升至56.6%。
田惠宇參加會議
圖片來自網絡
一體兩翼,做輕型銀行。2014年,招行提出了全新的一體兩翼戰略,以零售業務為主體,對公和同業業務為兩翼,將招行傳統優勢的零售業務重新擺回到戰略核心位置,并依托零售業務基礎向輕型銀行轉型。2013-1H18,招行的零售貸款占比從36%提高至50%。
聚焦移動優先,擁抱Fintech。招商銀行、掌上生活兩個App已成為招行重量級的移動互聯流量入口,掌上生活5.0開始,不僅向招行持卡人服務,還向非招行客戶開放。招行在16年年報提到,必須舉全行“洪荒之力”,推進金融科技戰略。17年招行將稅前利潤的1%計提為金融科技創新基金,18年繼續擴大到營業收入的1%,通過Fintech實現零售客戶的非線性增長。
1.0到3.0
招行始終引領變革
在零售業務變革的幾個關鍵階段,招行無一例外扮演的是行業創新者和引領者的角色。零售1.0一卡通替代存折,零售2.0財富管理替代存款為中心,零售3.0 APP經營替代卡片經營,招行始終搶先卡位,我們并沒有看到招行在零售領域的優勢有縮窄的跡象。
零售1.0:一卡通替代存折
創新推出一卡通,從存折邁入卡時代。1995年,招行推出了“一卡通”,是國內首張集定活期、多儲種、多幣種、多功能于一卡的多功能借記卡,并在1996年實現了全國聯網通存通兌。
當年憑借一卡通率先消滅存折,現在主動消滅銀行卡。在借記卡還是一片處女地的時候,招行一卡通開始瘋狂的攻城略地,市占率最高接近5%,1996-2002年發卡增速始終高于行業平均;
2006年以后,隨著招行一卡通基數的增加,發卡增速自然的趨于放緩,市占率也逐步回落到2%左右。
不過我們認為現在,單純看市占率指標也有失偏頗,1H18年末銀行借記卡總量65億張,人均持卡超過4張,其中必然有部分死卡;同時現在銀行和客戶接觸的渠道也不僅僅是銀行卡了,招行已經率先實現了網點“全面無卡化”。
信用卡從先發優勢被追趕,再到重新鞏固。2002年12月,招行啟動了信用卡業務,借助中國加入WTO后的經濟騰飛,招行信用卡發卡量曾創了多個第一,市占率最高接近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招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到了3.31%,招行開始調整信用卡營銷策略,從求量到求質,發卡量減少帶來的是市占率回落,最低時不到7%;2015年后,伴隨移動互聯網紅利,招行大力拓展線上渠道獲客,1H18信用卡市占率又重新回到接近12%。
信用卡消費金額第一、發卡量和貸款余額第三。2017年招行信用卡消費金額超過工行、建行成為第一,差距不斷拉大,1H18較第二名領先24%;發卡量、透支和分期余額同第一名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在信用卡已經過了跑馬圈地來衡量發展情況的階段,相比發卡量和貸款余額,現在應更注重消費金額的大小,它更代表了客戶對信用卡的使用頻率和認可程度。發卡量首先更應注重有效卡流通數量、無效的信用卡反而會增加銀行成本,其次激活以后使用頻率也可能有很大差別;貸款余額一個可能有ABS出表的干擾,再來也和銀行對風險的把握有關,招行的卡均貸款余額就是股份行中最低。
零售2.0:財富管理替代存款為中心
金葵花理財,開創高凈值客戶服務先河。2002年,招行推出“金葵花理財”,針對“一小撮”中高端客戶(擁有金融資產超過50萬)提供個性化的綜合理財服務,在中國銀行業首開客戶分層服務大幕。在招行的引領下,理財中心(或貴賓室)成了日后銀行分支行的標配。金葵花理財推出后,金葵花客戶存款占零售客戶存款,以及金葵花客戶AUM占零售客戶AUM比例持續提升。
用理財做大AUM,促進活期資金沉淀。2004年國內銀行第一支人民幣理財產品問世,2005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出臺,銀行理財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截至1H18,招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規模1.99萬億,僅次于工行。客戶購買理財會增加活期存款占比,理財的基數做大以后,客戶之間的資金轉移會帶來活期資金沉淀。
私人銀行一馬當先,向世界一流邁進。2007年,招行第一家私人銀行中心在深圳啟航;十年后,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私人財富的積累,招行私人銀行業務拔得客戶數、資產管理規模的頭籌。截至1H18,招行私人銀行AUM突破2萬億,高出第二名近6000億;戶均資產規模2834億,是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私行客戶AUM占零售客戶AUM超過30%。
零售3.0:APP經營替代卡片經營
聚焦移動優先策略,以MAU(月活躍用戶數)為“北極星”指標。早在2015年,招行就預判并提前布局了智能手機帶來的場景大遷移,集中力量打造“招行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大App。2018年初,招行提出把月活躍用戶數當成牽引招行零售金融轉型的“北極星”指標,依托App流量經營實現零售業務的非線性增長。
2018年招行兩大APP月活排名繼續提升。招行兩大APP在18年10底月活突破7000萬,在金融理財APP中雙雙進入前十,掌上生活和招商銀行在銀行APP中月活排名分別在第四和第六,較2017年末均提升一位。截至1H18,招行信用卡客戶中有691萬是他行客戶,兩大APP在18年上半年發展非招行客戶261萬戶,借記卡和信用卡線上獲客占到新用戶的14%和60%。
目前招行又向APP經營邁出了關鍵一步,網點實現“全面無卡化”。客戶在招行的全國任何網點辦理業務,均無需再攜帶銀行卡,所覆蓋的業務包括ATM存取款、可視柜臺和柜面辦理業務、APP取號、客戶經理面訪、金葵花門禁等。全國網點的零售業務絕大部分可直接使用招商銀行APP線上辦理;必須通過線下渠道辦理的業務,客戶無需出示招商銀行借記卡,直接通過招商銀行App掃碼,或提供銀行卡號、身份證號、手機號加刷臉,來替代銀卡完成業務。
結 語
事實上,沒有什么護城河能夠一勞永逸,在銀行這個極易模仿的行業,更是如此,只有不斷的推陳出新,才能成為屹立不倒的百年老店。招行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內零售銀行的標桿,或許是因為它的“因您而變”——針對客戶需求的變化而持續創新、適應市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