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對普通投資者的影響之一,就是以后您可能找不到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了。資料圖片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劉立)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意味著資管新規落地。多家大行、股份行高管表示,資管新規不會對該行造成太大沖擊,或總體沒有負面影響。
事實上,從去年11月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后,一個輻射百萬億資管行業的、最嚴格的監管新局面就已逐漸呈現,非標“拆彈”、打破剛兌、凈值管理等細則也在這幾個月受到熱議。
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幾年內,資管市場規模瘋漲,市場對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的意見主要涉及新老劃斷的問題,即原有的已經銷售但未到期的資管協議是一種處理辦法,新推出的資管產品則按照新的管理辦法執行。
省內一家股份制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資管新規實施后,資管行業規模增速將會有較顯著的放緩趨勢,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促進資管業務向著更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他同時表示,資管新規并不是資管行業嚴監管的結束,而是進一步升級。
此次監管層明確要進一步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立足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堅持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范發展。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在逐步統一監管要求下,各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競爭更加激烈,金融機構需要真正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轉型發展更為迫切,經營發展差異化程度逐步提升,市場競爭結構趨向集中化,部分弱勢中小機構可能越來越邊緣化。
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禁止設立資金池
資管新規對普通投資者最大的影響是以后找不到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了。
據了解,新規要求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禁止設立資金池。目前銀行理財的規模大概在30萬億元,其中保本理財占比接近25%。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以普通投資者為主,而吸引這部分投資者的重要原因就是銀行的保本承諾,一旦打破剛性兌付,保本型的理財產品將不被允許發行,對于風險厭惡型的普通投資者而言,銀行理財的吸引力將大大降低。
此外,之前的征求意見稿否定了預期收益型產品,而要求將銀行理財均做成凈值型產品,不允許承諾保本保收益。這樣一來,對于主要投向為債券資產的理財產品而言,一旦債券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勢必引起相關理財產品的凈值波動。一方面可能觸發存續期內的產品被提前贖回,另一方面新發行理財產品的接受度將會下降。打破剛性兌付和凈值核算要求,使得銀行理財的規模很難重現過去幾年的高增速,接下來兩年中銀行理財規模出現收縮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對于債券市場而言,銀行理財總量減少,相當于減弱了一股重要的配置力量,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利空,制約債券市場反彈幅度。
新規使權益類理財產品迎來春天
同時,資管新規落地,公募私募銀行券商信托都將受沖擊。根據新規,公募基金不得進行份額分級,多層嵌套和通道被消除。目前公募基金存量產品主要是分級基金,在嚴監管下,分級產品在過渡期后面臨轉型或強制清盤。對私募來說,私募投資門檻再提升,各類私募基金業務模式中,“銀行理財+私募FOF/銀行理財+私募基金”“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私募基金”不再可行。
通道業務受限,整個券商資產行業的總資管規模的影響會很大。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信托行業,打破剛兌長期來看有利于優質信托公司。
新規使權益類理財產品迎來春天。首先因為打破剛性兌付,過去類似于無風險收益轉化為有風險收益,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客戶會偏向權益類產品。其次,根據新規,銀行理財固定收益類可以20%投向權益類產品。同時,因為新規禁止非標的期限錯配,非標債券投資期限拉長,理財資產會偏向短期或開放式產品。所以,專業理財師對普通投資者的建議是,未來可以關注股權產品、標準化固定收益產品、股票型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