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大洲,由于它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很多奇特的物種。到現在還有許多科學家從未見過的植物和動物。由于獨自一個大陸,所以哺乳動物演變出了另外一種可能,有袋類動物。除了大家熟知的袋鼠、考拉,還有一朵奇葩——寬足袋鼩。每到繁殖季節,這朵奇葩都會進行自殺性的交配,持續“戰斗”時間可以長達14個小時,直到精盡“鼩”亡。
在馬達加斯加島,還有一種哺乳動物,它“戰斗”時間可以持續8個小時,并且這個物種是以“戰斗”能力為王的物種,一旦無法滿足需求。雌性立馬另尋強者。它就是非洲的馬島縞貍,人送外號馬達加斯加粉豹。
大自然為何會創造出這些神奇的物種呢?這其實還真不賴大自然,生物的演化除了外部環境的制約,還有物種的內部因素。
持續時間長的奧秘
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動物的'戰斗力'持久的本質就是基因的表達。如果父母的各自都很高,通常孩子的個子也不會矮,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選擇配偶的身高,來決定下一代的身高,因為配偶的基因里個子高的基因。如果每個人的擇偶標準都是身高,那么這個物種的平均身高就會越來越高,但是這是以物種沒有滅絕,得以延續為前提的。
存在與延續
一個物種能否存在取決于這個物種能夠適應變化的環境。比如:一開始長頸鹿脖子都是短的,隨著地球上的樹木變高,一些由于基因突變的脖子長頸鹿可以吃到高處的葉子,所以活了下來,短脖子的長頸鹿慢慢地就滅絕了,長脖子的長頸鹿繁殖得越來越多,慢慢延續了下來。這就是適應環境變化的一種表現。如果說島縞貍長時間戰斗的本領是它的“長脖子”,那馬島縞貍的“高處葉子”是什么?
交配
交配是物種延續的必要條件,而交配并不是隨隨便便找一個。在人類社會中,物質、身材、外貌、品行,這些都是我們人類擇偶的標準。動物也一樣,它們也有擇偶的標準,只不過不同的物種,擇偶的標準也不同,而馬島縞貍的擇偶標準就是“戰斗時間”,不過選擇的權利屬于雌性。
性選擇
繁殖策略
對于人類而言,我們需要精神層面的享受,物質層面的享受,包括身體層面。對于動物來說,“戰斗'過程中是沒有快感的,而且需要到特定的繁殖季節才可以發生。唯一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獲取到最優質的基因進行繁殖。由于和人類不同,所以動物的繁殖策略也不同。
在一些深宅大院門口經??梢钥吹揭粚κ{子,一般來說都是雄獅子踩個球,而雌獅子卻是撫摸著幼獅子,這其實是動物世界的真實寫照。
在繁殖后代的時候,雄性的投入無非是個“小蝌蚪”,數量大、個頭小,所以雄性繁殖策略就是廣撒網。雌性因為一生之中產出的卵子數量有限,但是營養更豐富,并且還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孕育,還要培育后代,”她“們擇偶時會更謹慎,多比較。在有限時間內,從各個雄性的外在性狀和行為表現中,尋找出最優良的基因,所以雌性的策略是釣大魚。
擇偶標準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物以稀為貴,并且雌性付出得更多,所以就有了優先選擇權。雄性為了讓雌性選擇自己,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展示出自己優良的基因,來爭取交配的權利。
雄孔雀在繁殖的季節通過開屏,向雌孔雀炫耀尾巴羽毛上的圓形花斑,爭取異性的青睞。而雌孔雀會通過觀察誰的羽毛更華麗,花斑更漂亮,來判斷哪只雄性更健康整潔,身上的寄生蟲更少。
有一種叫做褐蛉的昆蟲,追求雌性時會給對方送食物作為禮物,而雌性就會看誰送的食物又多又好,就開吃。從而選擇有更強的捕食能力的配偶,雄性就會在雌性吃食物的過程中趁機進行交配。
還有很多動物為了獲得交配權,很多雄性會大打出手,而雌性就在一旁默默的看著,獲得勝利的雄性,也代表著更有能力保護后代和領地,尋找更多的食物,更優良的基因,也就更能獲得更多雌性青睞,從而產生更多的優質后代。
而馬島縞貍之所以時間這么長,是因為這是雌性的擇偶標準。如果時間短,它會認為這個雄性沒有足夠的體力,也就代表沒有足夠的體力捕捉更多的獵物。這樣的基因容易餓肚子,所以趕緊尋找下一個,久而久之時間短的雄性總是得不到交配權,無法延續自己時間短的基因,慢慢這個基因就消失了,即使發生基因突變種群中又出現時間短的基因,那也不會受到雌性青睞,由于優勝劣汰的法則,馬島縞貍慢慢演變成生殖之王。
成功率
通過進化論,馬島縞貍以時間長短為擇偶依據,也可能包含了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交配的成功率。就像寬足袋鼩之所以要持續那么久直到死亡,是為了在短暫的繁殖期內提高交配的成功率,也就是為了提高物種延續的成功率,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
這樣的例子在昆蟲中更常見,因為很多雄性昆蟲一生只能生育一次,一旦完任務就沒有生存意義了。像饑餓的雌螳螂會把螳螂吃掉,黑寡婦蜘蛛也會吃掉雄性為自己繁殖后代補充能量。
總結
生物的進化除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性選擇也是物種繁衍的關鍵因素,如果說進化論更多的是適應環境,那么性選擇更多的是從動物的角度,更好的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