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一位名醫名叫孫思邈,被人譽為“藥王”。他臨終前曾囑咐弟子,有一副藥方一定要銷毀,不能留存于世。這是怎么回事呢?
孫思邈生于西魏大統七年(541年),歷經了西魏、隋、唐三個朝代。他從小體弱多病,父母為了給他看病,到處求醫,操心勞碌,于是,他便立志做一名醫生,救死扶傷。
孫思邈天資聰穎,7歲就能識字上千,但無意功名,只想從醫濟世。后來,他隱居山中,潛心鉆研醫術,采集草藥,整理藥方,寫出了兩本醫學名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對古代中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千金翼方》中有一味特殊的藥,名叫寒食散,用于治療“心腹脅下支滿,邪氣沖上,心胸喘悸不得息”。
其實,寒食散就是五石散,雖可作藥用,但如果食用不當,副作用會非常大。
寒食散中含有石鐘乳、石硫磺、赤石脂等礦石藥,人吃了之后會渾身燥熱,精神恍惚,異??簥^,而且容易上癮。長期服用五石散,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巨大傷害,如“舌縮入喉”“癰瘡陷背”“脊肉爛潰”等,十分可怕。
孫思邈發現了寒食散的危害后,認為這種藥一旦廣泛傳播,將會嚴重傷害百姓的健康。而寒食散能治的病,也可以用其他藥材來治。
公元682年,141歲高齡的孫思邈去世了,死前他特意交待,盡量銷毀寒食散的藥方,“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