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 痛
——《針灸學》講稿
[概述]
腰痛,又稱腰脊痛,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側,或兩側俱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之一。多見于腰部軟組織損傷、肌肉風濕、腰椎病變,以及部分內臟病變等。
[病因病機]
感受風寒,坐臥濕地——寒濕之邪客于經絡,氣血阻滯——寒濕腰痛;
負重閃挫,跌仆撞擊——腰部經絡受損,或久病入絡,腰部氣血運行不暢——勞損腰痛;
年老腎虛,或久病腎虧,或房勞傷腎——腎氣虛憊,精血不足——腰府、筋骨失于濡養——腎虛腰痛。
受病經脈:督脈、膀胱經、腎經、帶脈。
[辨證要點]
1、寒濕腰痛:腰部冷痛重著、酸麻,活動轉側不利,拘急強直不可俯仰,或痛連腰腿。如遷延日久,則時輕時重,腰部惡冷,遇陰雨、寒冷氣候則疼痛加重,苔白膩,脈沉。
2、勞損腰痛:多有陳傷宿疾,勞累時加劇,痛處固定不移,轉側、俯仰不利,腰部觸之有僵硬感,舌質暗、脈象多弦澀。
3、腎虛腰痛:多起病緩慢,隱隱作痛,綿綿不已,腰腿酸軟無力。如果兼神倦,腰部冷,滑精,四肢不溫,舌淡,脈沉細,則為腎陽虛;若虛煩不寐,口燥咽干,手足心熱,溲黃,舌紅,脈數,則為腎陰虛。
經脈辨證:腰痛部位在脊中——督脈病癥;腰痛部位在兩側——膀胱經證。
[針灸治療]
治法:通經活絡止痛。以取阿是穴、足太陽、足少陰、督脈經穴為主;針灸并用,或加拔火罐。
主穴:阿是穴、大腸俞(腎俞)、夾脊穴;委中
隨證加減:寒濕者,加命門(或腰陽關)、以助陽祛風化濕;勞損者,加膈俞、三陰交以行氣活血、消經絡中淤滯;腎虛者,加命門、志室、太溪,以壯腰補腎。
操作:主穴均采用瀉法。寒濕腰痛加艾灸;勞損腰痛加刺絡拔罐;腎虛腰痛針灸并用,針用補法。
方義:阿是穴、大腸俞(腎俞)、夾脊穴,均為局部取穴,以疏通經氣,活絡止痛;委中,遠道取穴,膀胱經“挾脊,抵腰中”,“腰背委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