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師范大學:
尹俊華
職
教育技術簡歷:
曾任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無線電系副主任,中國電子學會理事,北京市電子學會理事,教育部師資培訓北京中心音像出版社編審,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顧問。1978年初在北京師大開創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方向,建立現代化教育技術研究所,從事教育技術學科理論和課程開發理論的研究。
有代表性的成果和榮譽:
主要著作:《中國教育大辭典》第七分冊(教育技術學分冊);《中國教育技術大系》教育技術學部分;《教育技術學導論》等。研究成果:發表有關課程開發理論和教育技術定義論等論文10余篇。其中“課程開發理論和教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模型研究”獲93年北京市普通高等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何克抗
姓名
任教專業
在職情況
性別
所在院系
何克抗-本人簡介
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1993年12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我國第一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自1978年以來,先后七次獲國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其中特別獎一次,二等獎四次,三等獎兩次,一次獲北京國際發明展覽金獎。1992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獎,入選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第23卷,1997年月成為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目前是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GCICE)第一副主席,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際著名刊物JCAL(JournalofComputerAssiste
何克抗-代表性著作
《教育技術學》
何克抗-代表性論文
烏美娜,教授,1939年生,浙江人。
1962年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留校。在物理系、電子學系、教育技術系從事普通物理、物理教法、電子學、教育技術學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及教育電視節目策劃與編導工作。
曾任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
1981年以后在美國University of Mass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 ETV Network of Stanford University 做訪問學者,1988年在日本東京
曾多次作為中國專家或顧問參加教育技術方面的國際合作項目和學術活動。
先后承擔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國家、省部級等科研攻關項目并多次獲獎。
兼任高校教育技術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教育電視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理事,中國電教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開放教育》、《中國遠程教育》、《教育技術研究》等雜志編委。
研究方向:
教育技術學,教學設計、開發、評價與管理,遠程教育及教育電視。
烏美娜-專著譯著
《教學設計》、
《教育電視節目制作》
《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技術:領域的定義與范疇》
烏美娜-學術論文
胡軍茍,烏美娜,朱京羲. 基于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中國電化教育. 2003年03期
王銦,朱京曦,劉莉,烏美娜. 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調查與分析. 中國電化教育. 2002年03期
烏美娜,王建平. 中國電化教育協會代表團訪問臺灣總結報告. 中國電化教育. 2001年05期
高振環,烏美娜. 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學教學的思考. 中國遠程教育. 2001年06期
高振環,烏美娜. 計算機技術整合于數學教學的教學模式分析. 中國遠程教育. 2001年03期
劉美鳳,烏美娜. 遠程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發展的途徑. 開放教育研究. 1999年Z1期
劉美鳳,烏美娜,劉衛平. 規范的教育電視軟件開發過程之研究. 開放教育研究. 1999年06期
劉美鳳,烏美娜,劉衛平. 應重視對教育電視軟件及其開發的研究. 開放教育研究. 1999年05期
陳青,烏美娜. 從拋錨教學看情境學習觀點對教學及教學設計的啟示. 中國電化教育. 1999年04期
金建梅,汪啟富. 烏美娜. 計算機在中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中國電化教育. 1999年02期
劉美鳳,烏美娜. 信息技術在國外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與研究的思考. 中國電化教育. 1999年01期
張志楨,烏美娜. 1988~1995年美國教育技術的狀況與分析. 開放教育研究. 1998年03期
王銦,羅敏,烏美娜. 從ISD模式的演變過程看教學系統設計的發展. 開放教育研究. 1998年01期
劉美鳳,烏美娜,尹俊華. 新信息技術在國外中小學教肓中應用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中國電化教育. 1998年06期
汪啟富,金建梅,劉美鳳,烏美娜. 電視、錄像及其它視聽技術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中國電化教育. 1998年04期
汪啟富,烏美娜,金建梅,劉美鳳. 新信息技術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前景探討. 中國電化教育. 1998年03期
烏美娜,王銦,羅敏. 影響ISD模式演變的若干因素. 電化教育研究. 1998年02期
烏美娜,研究與應用教學設計理論提高遠距離教育質量. 天津電大學報. 1997年01期
劉美鳳,烏美娜. 美國的經濟危機、教育改革與教育技術. 中國電化教育. 1997年07期
劉美鳳,烏美娜. 信息技術在日本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與研究. 中國電化教育. 1997年05期
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副院長,網絡教育學院副院長,網絡教育實驗室主任。1996.9-2000.7北京師范大學電子學系教育技術專業在職博士生,師從我國著名教育技術專家何克抗教授,于2000年獲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多媒體網絡技術、網絡數據庫、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網絡教育、協作學習、保密通信。開設模糊數學、泛函分析、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等課程;目前指導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多媒體信息網絡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與信息系統方向)和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技術基本理論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二十余名。
黃榮懷-代表性著作
黃榮懷-代表性論文
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
黃榮懷-參考資料
黃榮懷,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于湖南師范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于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獲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于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知識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
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游戲軟件分會青少年保護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家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專家組成員,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信息化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小學校園網建設專家組組長,《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中國遠程教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等雜志和期刊的編委;曾任第六屆、第八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
長期從事多媒體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教育技術和知識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完成或在研國家"九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863計劃課題、教育部、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勞動部等省部級課題、北京市教改和規劃課題30余項,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關鍵技術突破,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
余勝泉,1973年出生于江西波陽,2000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獲博士學位,北京師范大學985教育信息與技術科技創新平臺A崗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知識媒體實驗室主任。。
余勝泉-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教育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多媒體作業系統研究》、《評價分析和數據挖掘工具》;
國家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多媒體課件點播系統研究》;
現代遠程教育標準研究項目:《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規范研究(資源、管理系統、課件互換標準)》;
國家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項目《國家遠程教育支撐系統開發》、《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研究》;
大型區域性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項目:
《佛山市城域教育網絡設計與實施》、《東莞市城域教育網絡設計與實施》、《珠海市城域教育網絡總體設計》、《廣東省十一五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北京市石景山區域性教育資源建設與整合》;
余勝泉-參與的大型教育信息化應用研究項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立體化出版技術規范與支持環境研究》、《手持式網絡學習系統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研究》、國家十五教育發展規劃重點課題《網絡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探索試驗》等。
在各類雜志與大型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CSSCI收錄專業核心刊物上發表30多篇,SSCI收錄論文1篇(published b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CI收錄論文1篇,ISTP收錄論文1篇。
部分論文在國內產生過重大影響,參與編寫教材5部、出版科普著作4本,學術專著2本,多媒體軟件光盤4套,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次。
余勝泉-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教育信息化標準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中國遠程教育》(資訊版)、《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高等教育出版社技術顧問。
余勝泉-講授課程
《計算機網絡》(本科),《教育技術新發展》(研究生)。
余勝泉-主要研究方向
知識媒體、區域性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教育城域網、教育技術標準、智能學習環境與應用工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
余勝泉-主要參與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1.2005.12~20010.12:承擔中央電教館規劃重點課題《手持式網絡學習系統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研究》,主管部門中央電教館,合作單位是諾亞舟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勝泉;
2.2005.6~2006.7:承擔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信息技術課程考試系統設計與開發》,主管部門是佛山市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3.2005.4~2006.6:承擔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的《新課程探究性教育資源建設》,主管部門是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4.2005.5~2006.5:承擔北京市石景山區教委的《學科主題資源網站建設與區域性教育資源整合》,主管部門是北京市石景山區教委,負責人余勝泉;
5.2004.4~2004.12:承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學資源立體化建設規范的研究與網絡課程開發模板的設計》,主管部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負責人余勝泉;
6.2004.4-2004.12:承擔佛山市《佛山市干部在線教育系統設計與開發》(FS40112009D)主管部門是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余勝泉;
7.2002.7~2004.6: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波譜庫總體系統建設及水體波譜分庫建設與應用示范項目子項《波譜數據庫總體方案設計與技術實現》,主管部門是科技部,負責人余勝泉;
8.2002.4~2003.4:承擔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網絡教育關鍵技術及示范工程”中的子項《評價分析與數據挖掘工具研究》,主管部門是科技部,負責人余勝泉;
9.2003.9-2005.9: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研究課題《基于網絡環境的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探索試驗》,主管部門是教育部,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10.2005.9-2008.9:《廣州市荔灣區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研究》,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層次整合,在小學英語、語文、信息技術學科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學法實施研究,實現這三個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展,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11.2003.9-2005.9:《佛山市禪城區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研究》,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層次整合,在小學英語、語文、信息技術學科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學法實施研究,實現這三個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展,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12.2002.12-2008.12:《深圳市南山區信息技術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研究》,該項目主要通過在南山區實施信息化教學指導、教育資源整合等措施,整體推動南山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13.2002.10-2005.10:《廣州市東山區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研究》,在小學英語、語文、信息技術學科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學法實施研究,實現這三個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展,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14.2001.12-2002.12: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多媒體作業系統研究》,項目主管單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該項目已于2003年7月經通過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專家驗收,項目負責人為沈復興、余勝泉。
15.2001. 2-2002.2:承擔北京師范大學青年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網絡教學研究》,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16.2001. 2-2001.10:承擔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研究項目,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17.2001. 6-2001.12:承擔學科四結合總課題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秀綜合課例》研究與開發項目,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18.2001.5-2002.4:《東莞地區教育信息網絡設計與實施》,該項目主要內容是建設東莞地區教育信息網絡中心,并開發東莞辦公自動化系統、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網絡教學系統、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網絡信息系統。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孫波、余勝泉。
19.2002.2-2002.10:《佛山地區教育信息網絡二期工程設計與實施》,該項目主要對佛山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的硬件設備進行全面升級、統一開發佛山地區學校的教育信息系統、教育行政管理系統、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網絡教學系統,并對佛山地區的學校主干教師進行全面的教育技術培訓,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孫波。
20.2002.4-2002.6:《珠海市教育信息網絡總體規劃》,設計了整個珠海市全市教育信息網絡的規劃方案,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21.2000.12-2002.12: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多媒體課件點播系統研究》,項目主管單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該項目已經通過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項目驗收,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22.2000.12-2002.12:主持現代遠程教育標準研究項目:《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規范研究(資源、管理系統、課件互換標準)》,項目主管單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該項目已經通過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項目驗收,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23.2000.4-2001.6: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項目:《國家遠程教育支撐系統開發》的研究,在國內最早設計開發了一套基于WEB的網絡教學平臺,何克抗、余勝泉主持,本人為項目實際負責人,負責總體設計與開發;該項目已經通過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的項目驗收以及教育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24.1999.9-2001.6: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項目:《國家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的研究,教育部于2000年4月將該項目轉為正式研究項目,何克抗、余勝泉主持,本人實際主持編寫《國家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技術規范》,該技術規范已于2000年5月由教育部正式發布;
25.1999.9-2000.9:創辦免費的在線學術雜志《教育技術通訊》,目前該在線雜志已成功發布三十多期,并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211建設項目支持。該雜志已在教育技術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贊同,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26.1999.8-1999.11:主持開發《基于WEB的通用題庫系統》,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COM組件對象模型技術開發,后臺采用SQL Server數據庫。該系統獲首屆中國互聯網絡應用程序設計大賽(Intel公司與中國電信主辦)教育教學類一等獎。本人負責系統的總體設計,組織與監控整個開發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