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每天上班是總感覺“脖子酸”“肩膀痛”?甚至連著后背都酸痛····手部也經常酸麻········
在平時的門診工作中,發現有不少年輕患者因頸部、肩部或手腕肌肉酸痛、麻木及無力而前來就診。
不瞞大家說,這便是稱為“頸肩腕綜合征”的與職業相關的疾病。該病常見于辦公室一族,他們在工作中往往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或者長時間低頭看微信。許多患者對該病的認識不足,當癥狀開始出現的時候未能得到重視,以為休息一下就會沒事了,所以很多患者常因癥狀反復發作而就診。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性質的變化,許多人從起床到睡覺一刻也離不開電腦,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的電腦用戶已經超過了十億!為什么頸肩腕綜合征偏偏找上經常使用電腦的白領一族呢?
一
三大發病原因須警惕
1、久坐不動
久坐電腦桌前的辦公室一族進行電腦操作,伴隨著頭、眼、手的細小和頻繁運動,往往持續時間長、工作量大,會使操作者的頸肩腕部肌肉反復緊張,引起相應的病征,比如脖子、肩膀發沉。
原因是同一姿勢保持太久,使脖子和肩膀周圍的肌肉緊張,導致酸痛感。腕關節的病痛也是由于長時間使用電腦,手部的神經受到壓迫所致。
2、辦公桌高度不合適/長期伏案
電腦總是“高高在上”或位置太低,加重了操作者頸部肩部的頻繁運動,給手臂手腕帶來了更多壓力,頸肩腕綜合癥就在不知不覺中找上了門。當然,在你繁忙工作中長期伏案休息其實也是個中兇手之一哦····
相關研究指出,電腦桌上的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低于采取坐姿時肘部的高度,最高也應該與肘部等高,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部肌腱等部位的損傷。
3、鼠標過小/操作頻繁
鼠標體積太小、弧度不大等均可造成手腕不自然的使用姿勢,長期使用就會對肌肉骨骼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對于一些網游骨灰級玩家,每場“戰斗”都需要不斷的通過鍵鼠進行超速操作,對手腕部肌腱帶來了很重負荷,長期、頻繁的操作可造成肌腱勞損等。
二
當被診斷為頸肩腕綜合征該怎么治療呢?
癥狀輕的患者往往不需要臨床治療,往往經過休息、熱敷后即可緩解;
而對于癥狀重的患者,除停止工作休息外,還需口服或外用非甾體類鎮痛藥,從而使得癥狀得以緩解。
配合“查氏甩手療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查氏甩手療法”為查振剛教授獨創的針對頸肩腕綜合征患者的保健操,每次甩手2-3分鐘,每天5-8次。動作要領:雙臂以最大幅度交替前后擺動,同時轉動頭部,眼睛余光看向擺至后方的一側手臂。
三
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頸肩腕綜合征呢?
1).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電腦。要做到每小時休息5~10分鐘,活動一下脖子和手腕。
2).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手部姿勢。大腿與腰,大腿與小腿應保持90°彎曲,上臂和前臂彎曲的弧度要保持在70~135°,手腕和前臂呈一條直線,避免工作時手腕緊張。
3).電腦屏幕上的文字或圖像放大,既方便觀看,又可以更輕松自如地操作鼠標,減輕手部的疲勞。
4).不要仰頭或低頭注視電腦屏幕。讓顯示屏與視線處于同一高度或比視線略低,以保證血液循環通暢,減少頸部和肩部疲勞。
5).使用可以調節高低的椅子,椅背和座位應保持90度。
6).鍵盤應正對著自己,不要使手腕過度彎曲緊繃。
7).桌面上的用具應盡量靠近鍵盤,以減少手臂的伸展動作和肩膀的壓力。
8).前臂、手腕和手盡量維持在同一條直線和同一高度。
9).不要讓手臂過度懸空,以免使整條手臂肌肉緊繃。
10).如癥狀嚴重請及時就醫。
最后,大家可以根據以下癥狀來自測是否患有頸肩腕綜合征:
1).在電腦前工作一段時間后,感覺頸、肩部酸痛;
2).手指和手掌斷斷續續地發麻、刺痛,尤其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3).發麻的感覺常在剛睡醒發生;
4).手掌、手腕或前臂有時有脹痛的感覺;
5).疼痛在晚上會加重,有時甚至會影響睡眠;
6).伸展拇指不自如,且有疼痛感,嚴重時手指和手部都虛弱無力。
如果你不幸有出現過其中一條癥狀,那就讓你的雙臂甩動起來吧!
本文來源:關節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