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你就好
第130篇文章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C大調三重協奏曲》(Triple Concerto in C Major Op.56 ),為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是音樂史上極為罕見的獨特作品。由幾種獨奏樂器和管弦樂團合奏的“大協奏曲”在十九世紀初葉時即已流行,但像貝多芬這首加入鋼琴的協奏曲卻屬首創。《C大調三重協奏曲》1808年5月在維也納首演。
馬友友/帕爾曼/巴倫勃姆演奏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視頻:38分鐘
這首協奏曲,分為三段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C大調,4/4拍。開始時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輕輕地奏出主題,三種獨奏樂器接替主題時,是由大提琴開始的,自此時就明顯地提示出此曲的結構和發展的手法。小提琴非常優雅,是一種帶裝飾性的洛可可風格。貝多芬用較強的樂隊合奏作過渡,而用非常輕的鋼琴獨奏來展現樂章的高潮。此樂章沒有貝多芬特有的偉大震撼力與激烈調性的展開,但其中使用了許多極富感染力的大提琴樂句,足以彌補貝多芬缺少獨立的大提琴協奏曲的缺憾。
Op. 56 II Largo 來自看見你就好 00:00 04:38
第二樂章,廣板,降A大調,3/8拍。這是間奏曲風格,編制短小的樂章,其中和“皇帝”協奏曲的慢樂章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很抒情,但就整個樂章而言,缺乏發展性。樂章開始時,音樂似乎是“凝視”了一會,想判斷一下何去何從,很快地,在鋼琴和小提琴參與下,營造出一派莊嚴的氛圍。
第三樂章,波蘭舞曲風格回旋曲,C大調,3/4拍。第二、第三樂章是不間斷彈奏的。其主題具波蘭舞曲節奏,鋼琴重奏頗為活躍,整個樂章的演奏,顯出溫和但華麗的風格。結尾獨奏樂器群與管弦樂以華麗的交相竟奏推向燦爛而輝煌的氣氛而結束。
????樂曲視頻賞析??
Novah Perlman/Giora Schmidt/Zuill Bailey演奏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視頻:1小時14分鐘
趙鑫珊《貝多芬之魂》書摘截圖
《C大調三重協奏曲》創作于貝多芬的豐收期。有史料證明:這部作品為貝多芬解決了協奏曲寫作上的難點,即怎樣處理“過渡性合奏”。因此,這首協奏曲被認為為貝多芬以后的小提琴協奏曲及第四、第五鋼琴協奏曲鋪平了道路。此曲主題較單純,而又簡潔的展開,采用舊有的協奏曲形式,產生典禮儀式般的壯麗感,醞釀出友愛的氣氛。雖然缺少雄大或浪漫的風格,見不到貝多芬慣有的宏偉雄姿,但我們反而可以體會貝多芬溫厚的另一重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