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置永寧路。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古藺屬四川行省永寧路。
明初改為安撫司,洪武八年(1375年)復為宣撫司。 今四川省敘永縣永寧河東。轄境相當今四川省敘永、古藺等縣地。屬四川行省。天啟三年(1623年)省入敘州府。
公元1629年,明王朝在今敘永縣東城設置敘永軍糧廳(即全稱:四川布政使司敘州府敘永軍糧廳,約101年,1629~1730年),屬四川省敘州府(今宜賓市);同時在今敘永縣西城繼續保留地方軍區性質的永寧衛,屬貴州省,廳衛同城。
明末(約1644)置敘永同知,隸敘州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永寧衛改置永寧縣,古藺屬永寧縣。
公元1730年,改四川布政使司敘州府敘永軍糧廳為敘永廳。公元1736年,升級為與府同級的敘永直隸廳。當時廳下只領永寧縣一縣。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敘永廳升為敘永直隸廳,治今敘永鎮,以貴州永寧縣來屬。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以永寧縣(從敘永東城)移治于古藺場。
宣統元年(1909年)敘永直隸廳改為永寧直隸州。
民國2年(1913年)改永寧直隸州為敘永縣,治今敘永鎮,屬永寧道。1914年,屬永寧道。
1928年直屬四川省。
1935年屬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1950年屬瀘縣專區。1952年屬隆昌專區,1953年屬瀘州專區,1960屬宜賓專區,1970年屬宜賓地區。1985年5月屬瀘州市至今未變。
《敘永廳志》(清朝康熙年間著):'改土歸流,以敘(州府)郡丞駐永(寧)治之號敘永廳,即以'敘州府'之'敘'、'永寧'之'永'為'敘永'。'
注:在后面的習水縣志上,曾稱敘永(永寧)為普北市,估計是從普市(永寧衛千戶候駐地)稱謂演化而來,也就是鎮雄縣志上曾稱普市為在某一段時間為古藺縣府所在地大概是同一道理。
四川省敘永軍糧府管下樂榮里一甲,地名永和屯碓車壩,估計指現在的古藺太平
(四川省永寧軍糧府管下古閵州樂云里永十甲(木石木)溪屯小地名笙基坪,后居住在小地名核桃灣)。可能是現在的古藺縣白泥鄉和石寶鎮一帶。
敘永軍糧府蒿芝塆
永寧火燒寨窩蕩頭(指現敘永縣合樂鄉一帶,其中小地名窩蕩頭)
敘永軍糧府永寧縣得永裏地名白菜樹、金竹林
滬街九姓司第二裏地名泡桐樹\塘子邊
永寧府忠義里二甲地名龍頂山、鄒家嘴
敘永軍糧府忠義里五甲地名蔡家榜(現今興隆鄉所屬黃桷坪三塊石)、新廠、蔡家塝、芭蕉灣
敘永軍糧府所屬永十甲落霧壩,指現敘永縣的落窩壩(沙三公路過境)
敘永軍糧府所屬順一甲桑家壩
敘永府屬近城里永二甲桐梓園
永寧府近城里十甲落卜錫(場)
敘永府屬順德里一甲落硐壩涼水井
敘永府屬永二甲小窩坑
敘永府屬永十甲桐麻(或蕭)坪
忠羲裏十甲地名袁家田、水流巖、鄭家屋基、銀錠田 印壩山、三灣子、大屋基、大山坡、石堡灣、金星穴
敘永軍糧府永寧縣寧和裏一甲地名楊家溝、七甲地名姜家林
西三區鳳凰裏四甲淩田山、三區二段河口田\沙氹頭
永寧府管下鳳凰裏七甲地名,指現敘永縣天池鎮一帶(鳳凰里指今天池)
敘永縣馬嶺鎮西二區第五段五甲地名坪子頭
敘永縣馬嶺鎮西三區二十二段三甲地名石格嶗
敘永永甯州馬嶺西三區第六段六甲地名淩角山
敘永縣馬嶺鎮西六區第五段二甲地名老林邊
敘永縣第二區第五聯保第五保地名灣頭
敘永縣第二區第六聯保第二十五保地名坪子頭
敘永縣馬嶺鎮西三區第四保十八保四甲地名荒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