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寓言:有個人在荒涼的野外趕路,他看見一個女人眼睛盯著地下,獨自站在路旁,便問她,“你是誰?”她說:“我是真理。”他又問道:“你為什么不住在那繁華熱鬧的城市,而住在這荒涼的野外呢?”她答道:“古時候,謬誤只在少數人哪里,可是現在你無論到哪里都聽到謬誤。”
寓意:這是說,當到處都充滿謬誤時,真理就遠離人們無處存身了。
管理點評:真理與謬誤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真理走向歧路就成了謬誤。真理,最純真,最符合實際的道理,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正確的就成了真理,是錯誤的就成了謬誤。真理,在一定條件下是真理,但只要條件情況一發生變化,就有可能成為謬誤。舉例來說明一下真理與謬誤的對立統一關系。例如,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一,地心說。這是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然后經亞里士多德、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托勒密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在那個時代,“地心說“是真理。二,日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他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在那個時代,“日心說”又成了真理,而“地心說”成了謬誤。意大利科學家布魯諾信奉“日心說”,反對“地心說”,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布魯諾為捍衛真理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三,“宇心說”。由于受到科學發展程度的限制,我們對宇宙的中心的認知還是處于未知狀態。要確定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先要回答幾個問題:1,宇宙有沒有邊界與終點?用什么方法可以測量出宇宙的周長、面積、容積?只有知道宇宙的最終界限才有條件知道宇宙的中心,否則,一切都是猜想與空談。所以,等到未來的人們揭開宇宙的真相時,才會知道哪個星系或者哪個星球是宇宙的中心。這時“宇心說”成為真理,而“日心說”會成為謬誤。真理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亙古不變的規律,這種真理是永恒的;一種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而會過時的真理,這種情況是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公認的真理,隨著時間的變化,觀念的變化,條件的變化,就成了謬誤;一種本身就是謬誤,但很多人認知能力不高,錯誤地認為這就是真理。
為什么要講正能量,要講正氣,要講公平正義?這是因為正能量、正氣、公平正義代表著真理,而負能量、歪風邪氣代表著謬誤。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認為他的個人想法、個人價值觀就是真理。一些人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自己的代表著真理,他人的代表謬誤;有這種明意識與潛意識想法的大有人在。例如,一些人把“拜金主義”、“有錢就有一切”“有關系能擺平一切”、 “腐敗促進經濟的發展”、“西方國家治安好”、“高薪不能養廉”等等謬誤奉為真理,擾亂了人們的價值觀,搞亂了人的思想,破壞了社會風氣。既然“有錢就有一切”,那么為什么比爾.蓋茨還要把錢捐贈出來做慈善,為什么特朗普這么有錢還要競選當總統?既然“有關系能擺平一切”,為什么那么多犯罪分子有各種關系一樣要坐牢?既然“腐敗促進經濟的發展”,那么為什么一些腐敗的朝代與國家會滅亡?為什么獲得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劉易斯說腐敗是經濟增長的第二個障礙?既然腐敗是經濟增長的障礙,怎么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呢?既然“西方國家治安好”,那么為什么一些西方國家的公民晚上不敢在街上行走,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幫派勢力威脅人們的安全,為什么監獄里人滿為患?既然“高薪不能養廉”,那么為什么全世界廉潔指數比較高的國家都實行高薪養廉呢,很多腐敗泛濫的國家的公務員的工資都非常低呢?只要對那些把謬誤奉為真理的人多問幾個辦什么,就能問得他們啞口無言,不能自圓其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很多人之所以把謬誤奉為真理,是因為他們都是憑臆想、猜測、估計與想象做事,不重調查研究,不重客觀實際;他們自以為是,憑借著臆想、猜測、估計與想象,胡思亂想,胡說八道,甚至于還有人道聽途說就把傳聞當成真理。無知當成有知,謬誤當成真理,一群不學無術之徒在鼓唇搖舌,一群無知的人在自以為是,所以導致了真理遠離人們無處存身。如果一個人不能區分真假,不能明辨是非,那么是很可憐、很可悲的事情。聯系到管理企業,我們的企業管理人員要重用那些務實的實干型人才,少用些油嘴滑舌、吹牛拍馬的人。真理是干出來的,謬誤是吹出來的。企業的興盛是干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絡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