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評審了三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了,每年都會收到幾個學部的申請書,面上的、青年的都有。今年收到一個以前沒評過的學部的三份青基申請書,剛開始很詫異,但看了本子的內容才發現基金委還是很靠譜的,這個學部我沒報過,但從我已獲批的項目來看,這三份申請書我對申請內容都很熟悉,因此決定先評這三份。
關于評審我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對得起別人,畢竟將心比心,我也希望我的申請書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公平對待。而且我的習慣就是評審完都會給我的導師和我的師爺再看一遍,避免同樣年輕的我因為個人水平問題沒能評到足夠好,就是對不起別人。
個人認為:寫得好只是一方面,綜合整個標書評價才能得到總體的感受,所以我的習慣都是從頭到尾先掃一遍,再細細看。今年來的三份青基都是女研究人員的。其中一位40歲大姐最后一年報青基,我認為這樣來說更應該認真對待,把握這不多的機會,但這份申請書讓我很遺憾,我本不想說什么錯別字之類的問題,但一個大學老師寫那么多錯字并出現較多排版錯誤時我只能認為她很不認真,這樣的申請書第一印象就很差。接下來,研究內容泛泛地概括了事,這樣寫沒問題,那你在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上寫細點啊。當我向后翻,只能看到比研究內容還少字的研究方案和根本不存在的技術路線,接下來的創新點上的話簡直讓我抓狂,直接就拍了桌子(畢竟我還是太年輕,沒忍住)。這有點太離譜了吧!研究基礎居然只有一個校級項目,論文沒幾篇。大姐您博士畢業幾年了,這博士咋讀的,留校都干什么了。我簡直頭疼。這樣的我想給了差,不予資助應該沒問題。另兩個本子相對好多了,但我認為青基申請中,申請書寫的不具體,尤其是摘要,廢話太多,初始印象就不好。經費計算不太合理,一個青基不要老是全世界到處跑。技術路線我認為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還是寫細點好。另外一個相對較好。也算她命好,有時就這樣,一次10多個申請書,差得太多,你寫得不夠好也被襯托得好多了。
所以評完這三個青基想跟大家說幾個問題:
1、申請書摘要和論文摘要一樣重要,我問過好幾位老先生(畢竟評審人絕大部分四十歲以上了),他們都會先看摘要,來決定是否還要看立論依據,有的一看題目和摘要就直接去看方案和路線了,根本不看立論依據,所以摘要一定要寫好;
2、申請書是寫項目的,不是個人傳記,這個很多人都說過。三年來我也常遇到(面上也有)。院士就院士嘛,他不參加就不用你說,師從什么的別寫那么復雜,好像在告訴評審人:你不給我就是得罪這個院士。你這是什么意思嗎?!別人不知道,我會逆反的!
3、研究內容少寫點,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細點、豐滿點,我們看起來很舒服,也覺得你邏輯性較好。
4、創新點少寫點,言多必失。一個青基五個創新點離譜點吧。兩個就夠(那都不少了)。寫那么多常常叫人很無奈。你寫總結前人結果時,你真覺得算創新嗎?
評審完這三個,真的挺痛苦的。說了些個人感受,希望大家不要犯這樣的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整理整理心情,還要繼續評審呢,期待看到真正的好東西!
(由hxwyaoyao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