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楊學山在《智能原理》一書給出了智能本質的定義:“智能是一個主體適應、改變、選擇環境的各種行為能力”。這個定義有不少合理之處,有一定的價值。然而,智能不但可以適應、改變、選擇環境,還可以通過學習產生出期望和反思行為,沒有這一前一后的兩種機制,就是自動化性質的預設“智能”。
認知的邏輯是真正智能的基礎,即從主客觀世界中擬合出概念/公理的能力、產生提出抽象問題的能力、演化出反事實推理的能力,這些能力保證了想象力的出現,能夠化為藝術、情感、道德、形而上……
計算的邏輯是認知邏輯的產物,當主觀梳理出有條件的存在后,在概念/公理的基礎上,眾多秩序、規則、統計等便應運而生,日積月累,分科而學,形成了一門門學科、一個個領域…… 從根本上而言,計算是認知的理性部分,但在精確度、快速性、存儲量上大大深化、拓展了這些理性,有得有失,同樣,計算過濾掉認知的感性部分之后,也失去了認知的靈活性和彈性,就事論事,機械凝滯,不能及時動態跨域、非家族地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
未來發展的趨勢是:認知邏輯與計算邏輯的融合,亦即人機智能的有機化合共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