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一直在改革中進行,感覺好像總是在變軌。在不知不覺中,我國培養的研究生數量已經相當可觀,世界第一了,這個成績可喜,也可憂。
研究生的培養,取決于很多方面:如導師隊伍、培養條件、科研經費、研究生選拔和錄取、研究生待遇、研究生培養質量等等。我們這些年來,在這些方面是否逐漸走向正軌了呢?
研究生導師:師資力量,在研究生培養中具有決定性作用,決定了研究生培養的水平和質量,甚至決定了一些學科領域未來的發展。早期的學位授予點和研究生導師資格,在程序上很嚴格,博士學位點和博士生導師資格是由國務院的學科委員會評定的。所以當時要想在國內攻讀某個專業領域的研究生,選擇余地不是很大,如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哺乳動物生態學的博士點在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其他高校和研究所是不是有,我不清楚),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導師是孫儒泳教授(后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如果沒有機會或經濟實力去國外攻讀博士學位,就要在國內有限的幾個博士學位點選擇報考。后來,博士點逐漸多了起來,學科領域也多了起來,導師也多了起來。再后來,研究生導師的資格審查權力下放,如大學和研究所的學位委員會就可以決定導師的評聘。再后來,研究生大幅度擴招,急需學科點和導師,這是研究生導師數量和研究生數量迅速增長的時期。這期間,國家開始了各種人才計劃,除了個人待遇和科研條件之外,回國的人才學者,都不需要經過碩士導師階段,也不需要其他過渡階段,直接上崗博士生導師。這些改革措施和政策,在我國研究生培養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很多成績的取得,與這些政策分不開。很多問題的出現,也與這些政策和措施有關。
研究生培養條件:有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隨著國力的增強,對研究生培養投入的加大,大多數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硬件都已經具備(如何利用這些硬件是管理的問題),但文化、傳統、個人素養、科學精神等軟件方面,由于受各方面的影響,需要加強的地方還很多。從事科學研究,是需要一定素養的,需要一定規范的,需要傳承和發展的。沒有人文素養,沒有科學精神,沒有傳承和責任,作為未來的高層次科研人才是有缺陷的。
研究生的選報和錄取:這是研究生培養中的關鍵一環。雖然總有人說,沒有不努力的學生,只有不負責任的導師,或者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導師,但在研究生培養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遠遠不是這么簡單一句話能概括的了的。一般立志求學,都有一些思想準備和未來設想的。大學畢業、碩士畢業的年輕人,一般都具備了自己人生規劃的能力,也會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所在。這些年的培養經歷中,這樣的學生不是占多數,這就是很遺憾的事情了。由于我們現在選拔錄取研究生的方式,還是主要以固定科目的考試成績為主要錄取標準,這就會產生很多今天導師們和培養單位面臨的問題。科學研究的潛力,包括很多方面,不單是考試能力。很多方面已經嚴重影響到研究生群體的水平和質量,如研究生指標問題,研究生統一考試、統一分數線問題,研究生調劑問題,研究生更換導師問題等等。還有研究生的退出機制問題。可喜的是有些院校已經開始了博士生入學的申請制度。
研究生的培養過程:這個過程決定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采取什么樣的培養方式,導師的科研方向,選擇什么樣的科學問題,研究生的待遇,研究團隊的文化氛圍,導師的胸懷、視野、責任心和智慧,研究生的悟性、主動性、自控力、進取心,師生之間的性格和志趣匹配等等,都決定著研究生的成長和未來的志向。研究生畢業獲得學位的條件,對于研究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影響深遠,明確規定發表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學位論文方可獲得學位的規定,雖然當今很普遍,但這確實不是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上策,尤其不利于那些很有潛力、能夠盡心鉆研、有志走科研道路的學生。研究生培養,主要是能力的培養。研究生是否合格畢業,當以是否完成了師生商定的培養計劃、達到了培養目的為標準的。同樣,日益嚴重的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走過場,師生重視論文發表而對學位論文的忽視,都對當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制約。更為嚴重的是,培養了不少功利性強、善于投機取巧、缺乏規矩意識、缺少科學精神和責任心,但看似發表了高質量論文的合格的研究生。
國家今年公布撤銷了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位點,看似已經意識到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開始著力進行整頓,這是好現象。研究生培養,也是教育,是高層次教育,更需要按照教育規律進行,任何違背人才發展規律的行政化管理方式,都將會對研究生培養質量造成損害。
來源:王德華科學網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