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傍晚,從黎城出動的2000多日軍進至距遼縣下南會村30里處。我軍偵察員發現后,立即上報八路軍總部。總部分析認為,這批日軍是沖著兵工廠來的,于是,立即命令歐致富率領八路軍總部特務團迅速出擊,阻擊日軍,為兵工廠的撤離贏取時間。
我軍依托黃崖洞的天險和工事與日軍周旋
當歐致富率領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剛剛到達黃崖洞以西20里左右的上溫村時,就與日軍遭遇,發生了激戰。由于雙方實力懸殊,我軍雖然勇猛,也不得不邊打邊撤。11月11日,其中一部日軍已經向前推進到了一個叫甕圪梁的地方。甕圪梁是黃崖洞東南邊唯一的通道。這個通道大概有3華里長,但卻只有幾米寬,左右是峭壁,是典型的“一線天”特務團七連連長命令2名勇敢的戰士重點把守南口,專門投擲手榴彈。日軍沿著抬頭只見一線天的曲折峽谷走到盡頭,轉彎處只見一邊是深潭,一邊是峭壁,順著峭壁只有一條一步寬的靠山石梯,上下兩段石梯中間的深溝用一個吊橋相連,隨后就在此處被2名戰士死死釘在這里。
日軍在我軍的頑強防御面前一籌莫展
年僅17歲的司號員崔振芳和另外一名戰士就堅守在這里。面對蜂擁而上的敵人,2人毫無懼色,奮不顧身地英勇抗擊,戰斗中那個戰士的手臂不幸被敵人的機槍打斷了,崔振芳就一個人堅守陣地,整整7天7夜,崔振芳孤身戰斗在陡崖上,居高臨下,投出了上百枚手榴彈,炸死日軍30多人。最后,所有的手榴彈都投光了。在增援部隊到達時,他卻被日軍炮彈崩起的石塊擊中了喉嚨,英勇犧牲。在他犧牲的地方建國后塑了一座司號員的雕像,以永遠紀念這位勇敢的戰士。
我八路軍機槍手正在向日軍射擊
黃崖洞保衛戰中我軍與4倍于我的日軍精銳激戰8晝夜,到11月19日戰斗結束,我軍以傷亡166人的代價斃傷敵人2000多,保衛了兵工廠,取得了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果。這次戰斗被中央軍委評價為“1941年以來反掃蕩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戰斗”,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也被授予“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