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初元年(公元8年)春,翟義等全都失敗。王莽大喜過望,在白虎殿設宴犒師,大封功臣。這時,王莽大權在握,權傾天下,宣告他應該作真皇帝的符命也接踵而來。廣饒侯劉京報告說,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一夜之間連做了好幾個夢,夢見天使告訴他:“攝皇帝應當作真皇帝”;車騎將軍扈云報告說,巴郡地方出現一只石牛,上面也刻有王莽應當作皇帝的字樣。這年冬天,有個叫哀章的儒生,身穿黃衣,來到漢高祖劉邦的神廟,將一個銅匣交給管理神廟的官員。銅匣中裝有兩卷圖書,一卷標題為:“天帝行璽金匱圖”,一卷標題為“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其中稱劉邦為赤帝,王莽為黃帝之后;又說劉邦傳位王莽為真天子,這是天命,王太后應當照天命行事。書中寫明輔佐王莽的大臣有十一位,并一一列其姓名。其中八人是王莽的親信大臣,還有王興、王盛兩個杜撰的名字,另一個當然就是哀章本人了。管理神廟的官員不敢怠慢,急忙報告上來。一向“謙讓”的王莽,這次卻不客氣,興高采烈地率群臣到神廟去拜領這稱為“金匱”的銅匣。然后,他前去拜謁王太后,說明自己當服從天意,受禪為帝。王太后一聽,瞠目結舌,正想駁詰,王莽已趨之而去。他改穿上天子的冠服,來到未央宮前殿,神圣莊嚴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宣布接受赤帝劉邦的禪讓,即真天子位。一班趨炎附勢的官僚,立即拜伏在地,向王莽朝賀。王莽立命左右寫好詔紙,頒布天下,改國號為“新”,以次年為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
王莽登基,封孺子嬰為“定安公”。封曾為漢平帝皇后的女兒為“定安太后”。封賞完畢,他親自拉著孺子嬰的手,留著眼淚說:“古時周公攝位,最后把王權又還給周成王。我本打算也這樣做,無奈天命難違,不能按自己的心愿再把皇位交給你了?!闭f罷,嘆息很久。孺子嬰年方五歲,能懂得什么呢?只是愣愣地瞅著他。文武百官看著這個場面,也紛紛落淚。是為王莽的行動所感動?還是哀嘆漢家天下的衰亡?個中原委,誰能說得清?!
小皇帝被廢以后,就被軟禁起來,連乳母都不許和他交談,以至長大以后,連六畜都不能辨認。劉氏宗室也全被從郡守等職位上撤下來,調入京中作有職無權的諫議大夫。不過,“漢家子弟幽囚在,王莽猶非極惡人”。(清鄭燮:《詠史》)和后世那些亡
王莽又按金匱所列名單,封了十一個輔佐大臣。王舜、劉欣等親信大臣自不必說,那素行無賴的落魄文人哀章,只因獻了一個銅匣子,便被封為“國將”,名列“四輔”之一。更可笑的是,哀章隨意杜撰的王興、王盛兩個人,后來都在長安城中找到了,也被封為將軍。名列“四將”。王興原是把守長安城門的下級官吏,王盛原是賣餅的小販,只因上應“天命”,便一步登天,拜將封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王莽當了皇帝,派王舜向王太后索要傳國玉璽。王太后得知王莽篡位,早已氣得七竅生煙,此時一見王舜,便破口大罵:“你們父子兄弟,蒙漢家厚恩,享了幾世富貴,不但不圖報答,反而乘受人托孤之機,篡權奪位。如此行事,連豬狗都不如!況且王莽托言得金匱符命,自作新皇帝,盡可自制玉璽,還要這亡國玉璽何用?我是漢家老寡婦,死在旦夕,欲與此璽同葬,你們休得妄想!”說著,涕泣不止。兩旁的侍女也都跟著流淚。
王舜也陪著掉了幾滴眼淚,過了半晌,才仰頭說道:“事已至此,臣等無可挽回。王莽如硬要玉璽,太后能始終不給么?”王太后無奈,取出玉璽,狠命地摔在地上,大罵道:“我是將死之人,也知道你們兄弟必遭滅族之禍!”
王舜拿著玉璽回去復命。王莽見玉璽上已碎一角,問明王舜,知是被王太后摔碎,不得已派人用金修補,但終于留下缺痕。
王莽等到了碎角的玉璽,也承繼了西漢后期被弄得破敗不堪的政治局面。為了緩和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他繼續推行他那附會《周禮》的“托古改制”。然而,他的改革思想和謀求私利的野心常常結合在一起,使改革的內容十分混亂,其結果是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終于導致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的新王朝被推翻,他自己也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