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方劑4(對癥抓藥)
三、和解劑
(一)和解少陽
1、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12g 黃芩10g 黨參6g 半夏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棗10g
功用:和解少陽
主治:(1)傷寒少陽證
特征: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
主治:(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以及瘧疾,黃疸與內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2、蒿芩清膽湯
組成:青蒿6g 竹茹10g 半夏6g 茯苓10g 黃芩6g 枳殼6g 陳皮6g 滑石10g 甘草10g 青黛10g
功用:清膽利濕,和胃化痰
主治:寒熱如瘧,寒輕熱重
特征:口苦胸悶,吐酸苦水,或嘔黃涎而粘,甚則干嘔呃逆胸脅脹痛,舌紅苔白,間現雜色脈數而右滑左弦者
3、柴胡達原飲
組成:柴胡6g 枳殼6g 厚樸6g 青皮6g 甘草3g 黃芩6g 桔梗3g 草果3g 檳榔6g 薄荷15g
功用:宣濕化痰,透達膜原
主治:痰濕阻于膜原
特征:胸脅痞滿,心煩懊惱,頭眩口膩,咳痰不爽,間日發瘧,舌苔后積如粉,捫之糙澀,脈弦而滑
(二)調和肝脾
1、四逆散
組成:甘草6g 枳實6g 柴胡6g 赤芍10g
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
主治:少陰病,四逆之證
特征:或頦,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2、逍遙散
組成:當歸6g 柴胡10g 白芍10g 白術12g 茯苓20g甘草10g 生姜6g 薄荷6g
功用:舒肝解郁,健脾和營
主治:肝郁血虛,而致兩脅作痛
特征: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脈弦而虛者
3、丹枝逍遙散
組成:由逍遙散加:丹皮,枝子
功用:舒肝健脾,活血調經
主治:肝脾血虛,化火生熱
特征:煩躁易怒,自汗盜汗,頭痛目澀,頰赤口干,月經不調,少腹作痛,或小腹脹墜, 小便澀痛
4、痛瀉要方
組成:白術12g 白芍10g 陳皮10g 防風10g
功用:補脾瀉肝
主治:腸鳴腹痛,大便泄瀉
特征:瀉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弦而緩
(三)調和腸胃
1、半夏瀉心湯
組成:半夏10g 黃芩6g 生姜6g 黨參6g 甘草6g 黃連3g 大棗6g.
功用:和胃厥逆,開結除痞
主治:胃氣不和
特征:心下痞滿不痛,干嘔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數
2、黃連湯
組成:黃連6g 甘草6g 干姜6g 桂枝6g 黨參3g 半夏10g 大棗6g.
功用:平調寒熱,和胃降逆
主治:胸中有熱,胃中有寒
特征:胸中煩悶,欲嘔吐,腹中痛,或腸鳴泄瀉,舌苔白滑,脈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