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在水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晁蓋也是身上疑點極多的人物。
最具爭議的疑點當屬晁蓋的死因。
晁蓋因生辰綱事發后,被迫無奈,帶著阮氏三雄等兄弟上了梁山。
在林沖火并王倫之后,晁蓋被推舉為梁山新一任寨主。
根據晁蓋的秉性看,此人義薄云天,胸懷大義,愛恨分明,嫉惡如仇。
另外,他對梁山的發展方向,就是建立一個新的世界,與當時的宋徽宗王朝對著干。
但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后,這一理念受到了影響。
一方面是因為宋江也有極大的江湖的名望。
另一方面是宋江上山也帶來了一批好漢。
第三是宋江對梁山的發展方向,跟晁蓋截然不同。
晁蓋和宋江的分歧,在前期并沒有對梁山造成太大影響,兩人之間,也表面和氣。
但是問題很快就出現了。
第一點是雖然晁蓋是梁山之寨主,但是一些好漢想投奔梁山,卻拜的是宋江。
第二點是每逢戰事,宋江總以晁蓋是梁山寨主不可輕動為由,讓晁蓋坐鎮山寨,而自己則帶領眾兄弟出去打仗。
如此一來,時間久了,宋江立下的戰功越多,越發得到兄弟們的認可。
而宋江的名聲也跟著不斷大了起來。
這反讓坐鎮山寨的晁蓋成了一個被遺忘的人。
于是,在曾頭市事情發生后,晁蓋再也按捺不住這種郁悶的心情。
他想用戰績證明自己才是梁山寨主,于是親自帶兵去攻打曾頭市。
但是卻不了,發生了令人驚訝的意外,一支有毒的暗箭射中晁蓋。
在書中,是誰射中晁蓋的,始終是個謎。
另外晁蓋的遺言,也頗為耐人尋味。
雖然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但是在天王晁蓋看來,射他的一定另有其人。
所以,晁蓋將死,本來應該安排山寨老大的繼承人,如果不安排也行。
就是按著順序排,老大不在,直接挨著老二宋江便是。
但是晁蓋卻偏偏做出了另外的安排,即“誰捉住射死我的,誰便是梁山之主”。
那么晁蓋做出這樣的安排究竟有什么深意?他為什么不直接傳位給排行老二的宋江呢?
晁蓋心中是否有合適的人選呢?根據晁蓋的遺言情況來看,他心中一定有合適的人選。
但是卻不敢說出來,那么這些人選是誰,為什么又不敢說呢?
根據晁蓋從劫取生辰綱到上梁山這一個過程來看,晁蓋曾與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結拜。
但是吳用在宋江上梁山之后,已經明顯有依附宋江之意。
而公孫勝一直處于旁觀者立場,劉唐雖對宋江的依附尚不明顯。
但一口一個宋公明哥哥,這家伙的立場也很危險。
算下來,只有阮氏三雄對晁蓋的忠誠度一直沒有掉。
再說火并王倫堅決擁護晁蓋的林沖,林沖對于晁蓋而言,一開始的忠誠度應該也是非常高的。
至少若晁蓋活著,讓其選擇晁蓋和宋江的話,林沖應當首選晁蓋。
所以說,晁蓋心中的人選應該在這四人之中,即阮氏三雄和林沖。
既然晁蓋心中有人選,為什么不直接在這四人中指定一個接班人呢?
前面說了,晁蓋不敢說,或者說晁蓋不說反而是保護他們。
究其原因,有這么4條:
第一,宋江當時在梁山的聲望和勢力已經非常龐大,可以說有一半梁山好漢都是他的人。
第二,宋江雖小吏出身,但極善算計和使用手段,所以才能和吳用這樣喜歡耍小心計的酸儒惺惺相惜。
第三,宋江非常善于籠絡人心,收買人心。
第四,阮氏三雄和林沖在梁山勢單力薄,根本不是宋江的對手。
就算指定了,不但壓不住宋江,反而最終可能被殘害。
在這樣的種種顧慮之下,晁蓋不得已才出此令人莫名其妙的下策。
但是眾多好漢都被復仇的情緒所鼓噪地失去了理智,但是宋江和吳用卻是心如明鏡。
在晁蓋的預想中,如果誰捉住射死自己的兇手,不管是誰,做了梁山之主。
至少是靠自己的實力,能夠得到眾多好漢的認可,比自己的臨終指定更有效力。
從這個層面來看,不得不說晁蓋的考慮十分周全,但是卻依然抵擋不過宋江的陰謀手段。
當然晁蓋如此煞費苦心地繞圈子來安排接班人,主要目的其實還是招安和不招安的問題。
晁蓋希望梁山屬于一個新世界,而不是接受宋王朝的招安。
但宋江則必然要走招安之路,所以晁蓋至死都不愿意傳位宋江。
而寧可隨便選一個為自己復仇之人。
這里也足見晁蓋對宋江的反感,或者說晁蓋和宋江的分歧已經到了非常尖銳的程度。
但是結果非常遺憾,晁蓋的死,等于直接就結束了梁山最美好的一個短暫時期。
因為晁蓋死后,不管是死忠晁蓋的阮氏三雄還是林沖,抑或后來的其他好漢,再也沒有誰能跟宋江抗衡。
而宋江的陰謀上位(因晁蓋遺言捉得射自己之人,便是梁山之主,但宋江并未捉得)。
則直接帶領梁山走向了另一個方向,晁蓋只能在蓼兒洼死不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