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學教授主張要理直氣壯地提倡性道德,明正言順地告訴青少年,應該做到不要有婚前或婚外性行為,而不是模棱兩可地說應避免婚前或婚外性行為。他認為,以前的青少年能夠做到婚前禁欲,只要社會有此要求,現在的青少年也一定做得到。
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第一次接觸避孕套是合適的?
學術交流會上一性學教授發表激烈言論
說現在教學生怎樣使用避孕套會刺激孩子們提前發生性行為
上周五,浙江省性學會召開第一次學術交流會,請來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朱琪教授做講座,講的是當前性健康的熱點問題之一———青少年性教育。
現在有兩種性教育模式,一種重視性道德教育,明確教育和指導青少年拒絕婚前性行為;另一種強調避孕和預防性病艾滋病,對要不要發生婚前性教育采取中立態度,讓孩子自己決定。到底哪一種模式好,學術界一直在爭論。
朱琪教授是堅決的“性道德教育派”,一篇闡明觀點的《艾滋病時代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論文洋洋灑灑寫了7頁。我們一起來看看朱琪教授的論據,你覺得有沒有道理?
瑞典孩子第一次性行為年齡下降3歲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開展性教育的國家。1956年起在中學強制推行性教育,主要是性知識教育。結果1960-1965年,少女懷孕增加60%,青少年性病患者也迅速增多。短短幾年,青少年第一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從18-19歲下降到16歲。目前16歲以上青少年100%有性行為,50%成年人不結婚,50%的寶寶是未婚生育。
美國上世紀60年代開始性教育后,根據1991年美國人口統計中心的資料,兩性初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男性為15.7歲,女性為16.2歲;到18歲時,86%的男性、62%的女性不再是童男處女。而開展性教育前,大多數美國人都要等到結婚后才有第一次性行為。
美國改了性教育政策
1996年8月22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一項新的社會福利改革法案,實施禁欲教育是其中重要條款?,F在,以人格教育為基礎的性純潔教育在美國各州廣泛開展,“惟有禁欲”性教育項目明確指導青少年不要有婚前性行為,因為這樣有害身心健康,避孕套和避孕藥也都靠不住。性教育的教材內容也不提及避孕套,除非是為了說明它的缺陷。此前美國的性教育是突出安全性行為,告訴青少年,使用避孕套既可避孕又可防止性病艾滋病。
為啥要改?朱琪教授分析了兩點。一是進入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少女懷孕增多,性病和艾滋病疫情日趨惡化,因性自由而引起的家庭解體還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二是避孕套不可靠。根據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調查,使用避孕套以后,女性把淋病傳染給男性的風險可降低49-100%,但不能防止男性傳染給女性;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可降低85%。朱琪教授特別在括號里注上一句話:請注意,15%的失敗風險對于致命性傳染性疾病來說是巨大的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