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九歲的王濤和李娟離婚了,留下了僅僅五歲的小兒子,兩人為了兒子往后該跟誰過日子爭執不下,爸爸王濤覺得,兒子是夫妻兩個人共同的孩子,自己承擔生活費,讓兒子跟著妻子生活,因為在當下男多女少的條件下,哪怕妻子帶著個孩子也很好找婆家,而自己就不一樣了,帶著個小崽子,以后怕是很難再找合適的對象了,哪個女人愿意一結婚就開始做后媽。
李娟的想法剛好和王濤剛好相反,她覺得孩子姓氏王,是王家的孩子,理應由王家來撫養這個孩子,況且李娟的父母在背后也支持著李娟的想法,李娟更覺得自己想法正確,毋庸置疑。
兩個人為此爭執的面紅耳赤,后來王濤的父母心軟,小孫子也是他們一手帶大的,他們對孩子也是有很深的感情,對著爭吵不斷的兩人嘆了口氣,“你們不要,我要。”
我們村還有一個調皮的孩子,父母離異,孩子隨爸爸生活,不久后,爸爸另娶,新來的媽媽又生了個小弟弟,這個孩子因此被冷落,經常被自己親生父親暴打,而且被強制退學,在家給新媽媽看孩子,也沒有衣服穿,大冬天的,也只是穿著秋天的薄舊衫子,奶奶知道后,將孩子接到了自己的身邊,給孩子找出幾件自己的棉襖,勉強套在身上取暖。
這些孩子的故事只是個例, 還有很多類似的父母離異而不被人重視的孩子,他們往往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往,或者太過于調皮搗蛋,想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除了不愿撫養孩子的父母外,還有一部分爭奪孩子撫養權的父母,他們大多是因感情不和而離異,他們彼此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努力的在生活夾縫中生活,只為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條件,孩子得到了應有的一切后,難道就會幸福嗎?難道就不會看著別人家爸爸媽媽拉著孩子的手,這樣的情景而傷心嗎?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他們不是玩具!
很多人的悲劇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造成的,馬馬虎虎的結婚生孩子,很多時候就注定了草草收尾,身邊很多的女孩,18歲的時候就結婚生孩子,又草率的離婚遠走,傷的不只是彼此的感情,還有小孩一顆稚嫩的心。
愛孩子請不要傷害孩子,請給他們幸福,對他們來說,幸福無非就是放學后的一聲“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