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潘建偉:探索的動機
userphoto

2023.07.23 北京

關注

潘建偉,《賽先生》總編輯,“墨子沙龍”發起人

導讀:
      今天是《賽先生》微信公眾號首次發文9周年《賽先生》特發表總編輯潘建偉2016年在“墨子沙龍”的一個演講,分享其對于科學探索的理解和動機,科學文化與人類心靈關系的深入思考。
     《賽先生》將不忘初心,繼續關注科技前沿,關心青年學者,致力于讓科學文化在中國本土扎根,樂于成為海內外華人科學交流的公共平臺。
潘建偉 | 演講

如果提起“在沒有外力的時候,物體會永遠勻速運動下去”“光沿直線傳播”這些觀點,大家一定會想到西方近代科學。但實際上,我們的先賢墨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這些想法。他說:“止,以久也,無久之不止。”其中“久”就是阻力的意思。他還提出了:“端,體之無序最前者也。”其中“端”就是物體不可分割、最基本的組成單元,這些觀念中已經有了原子概念的雛形。他甚至還完成了“小孔成像”實驗。也就是說,早在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探索科學了。墨子提出的很多觀點在上千年之后才被西方世界關注。

為什么跨越了千年的時空,跨越了萬里重洋,跨越了不同人種,人類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去探索科學呢?他們探索的動機是什么?

在我看來,于個人而言,科學的首要價值在于,它是達到內心安寧的最可靠途徑。寧靜內心最大的敵人是恐懼和憂慮,而恐懼與憂慮都源于未知。人們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亦找不到自己的歸宿,所以會不停地追問:“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人們曾經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伽利略卻通過望遠鏡觀測,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隨后,開普勒也做了大量工作,他發現在同樣的時間里,行星和太陽的連線在行星運行軌道平面上掃過的面積相等,為之后行星運動規律的發現奠定了基礎。

1642 年伽利略去世,1643 年牛頓出生,在我們回顧物理學歷史的時候,他們兩人也許是我們最不能忘記的。伽利略開啟了現代物理學,而牛頓是經典力學的集大成者。1687 年,在對先賢成果加以總結的基礎上,牛頓寫出并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三大運動定律,其中第一條就是墨子曾經提出的“止,以久也,無久之不止”,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慣性定律。

在三大運動定律的基礎上,牛頓又根據開普勒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被發現之后,蘋果落地、星星繞太陽轉等天上地下的現象,都可以被統一地解釋。這既帶來了人類思想的巨大解放,在后來也讓很多物理學家深感憂慮。

說它帶來思想的巨大解放,是因為人類從此了解到:世界是獨立于人類而存在的。我們可以對世界進行凝視深思,通過對它的部分了解,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某些部分是可知的。本質上,這就是對“物理學美且具有強大力量”的一種證明。我們知道人類只不過是星系中很小的一部分。不過那時的人們只能計算軌道,依然不能解答“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問題。

盡管如此,當牛頓把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起來以后,科學家還是隱隱有了一種“看破宇宙奧秘”的感覺。在思想上,這就帶來了巨大的解放。人們感受到一種“先天的和諧”,在自然規律中感受到“這真是太有意思了”,從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和寧靜,這其實也就是我所說的,科學家們探索的動機。

隨著科學繼續向前發展,人們意識到,原來天上的電和地上的電是一樣的。后來,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發現磁與電是相互聯系的。麥克斯韋在 1864 年發表了《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建立了電動力學,將一切光、電、磁的現象統一為由一個方程組來描述。

很多看起來獨立的現象被完全統一了。科學戰勝了愚昧,隨之而來的是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的產業變革。科學家們越發認為科學是可靠的,最終得到了一種心靈的解放和自由。

那為什么還有物理學家會焦慮呢?因為直到那時,科學家們依然無法回答 “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一問題。雖然那時大多數科學家都對科學的發展狀況感到滿意,但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一旦確定了初始狀態,那么所有粒子的狀態都是可以被精確預言的。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是不是都可以用公式來預言?我將來會成什么樣的人以及你此時正在看這篇文章,是不是都可以被計算出來?那么在宇宙的規律之下,個人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宇宙規律又是從何而來呢?這些問題,當時的人們無法回答。

到了20世紀初,兩個偉大的科學家出現之后,這個問題有了新的回答。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論,所有微觀世界的規律都遵從量子理論;愛因斯坦隨后提出了相對論,時間和空間的規律由相對論所描述。當我們把這兩個理論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居然能初步通過大爆炸理論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了。

                         

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100多億年前,由于量子漲落,一個“奇點”發生了爆炸,“炸”出了時間、空間和構成萬物的基本粒子。最初,宇宙中只有氫和氦兩種元素,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第一代恒星,宇宙中也終于有了第一縷可見光。

物質燃燒時有輻射,宇宙向外膨脹,引力則控制宇宙收縮,互相之間達到一種暫時的平衡。

恒星聚變后,慢慢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結構。但當恒星在核聚變過程中原料燃燒殆盡后,就無法再抵御引力塌縮,最后形成新的爆炸,也就是超新星爆發。然后,它會變成中子星或者黑洞。

宇宙要誕生生命,比人類的母親懷胎十月困難得多。100多億年前奇點大爆炸;經歷引力、聚變等作用,大約50億年前,太陽形成了;大約40億年前,生命開始在地球上出現、進化;5億年前,初等海洋生物出現;4 億多年前,陸地上出現植物;大約3.6億年前,出現兩棲動物;2.3 億年前,開始出現恐龍等爬行類動物;1.4 億年以前,出現哺乳類動物;500萬年前,出現人類始祖;180 萬年前,有了原始人;直到 20萬年前,才有了人類的祖先——智人。

到目前為止,人們通過觀測到的現象與考古的研究,大概勾畫出了人類起源的雛形,對“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也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

量子力學打破了機械決定論,正如霍金所說:“即使是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人,在過馬路時也會左右看,以免被車撞到。”

那么,量子力學是如何打破經典力學帶來的機械決定論的呢?

很多人讀過《西游記》,《西游記》是人類創造力的杰出體現,書中記錄了很多有趣的概念,比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千里眼和順風耳”“筋斗云”,再比如孫悟空的分身術。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可以成為現實的。假定有一對雙胞胎,其中一個做了宇航員去太空中旅行,而另一個留在地球上。如果飛船的速度快到接近光速,地球上很多年過去了,宇航員回到地球會發現,他的兄弟垂垂老矣,而他卻仍和出發時一樣年輕。

孿生子佯謬:他們的時間,流逝的一樣快嗎?
德國科學家赫茲于 1888 年在實驗室里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無線電被發現之后,電視機、電話機讓“千里眼和順風耳”變成了現實。

筋斗云讓孫悟空在空中跑得非常快,仿佛可以在一個地方突然消失,然后又在很遠的地方突然出現。我們的實驗已經證明,在量子世界中,“筋斗云”是真實存在的。利用量子糾纏原理,我們可以使相隔遙遠的兩處的物質處于糾纏態。

所謂糾纏態,就是指處于糾纏態的兩個物體,不管相距多遠,一邊的結果確定了,另一邊的結果也會確定,且兩個結果緊密關聯。即使把A點的物質完全摧毀,但只要關于它的全部信息已經被“傳送”到 B 點,通過數據處理,利用在 B處的物質可以把已被摧毀的物質重新構造出來。這就像“筋斗云”一樣。很多年前,我們在因斯布魯克做了這個實驗,盡管當時只能“傳送”一個粒子,但也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不過目前我們還無法“傳送”復雜的個體——比如人體,畢竟人體中大概有 10的28 次方個粒子。

量子物理也同樣允許“分身術”的存在,因為量子世界和牛頓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在牛頓的經典物理世界中,蘋果要么在桌子上,要么在地上,它不可能同時在桌子上和在地面上。如果我們把“蘋果在桌子上”叫作“0”,在地面上叫作 “1”,它只能處于“0”“1”兩個可能狀態中的一個;而在量子世界中,它可以同時處于各種地方—就像大家熟知的薛定諤那只“又死又活”的貓。在量子的世界中,當貓和我們沒有互相作用的時候,它處于生和死的疊加狀態。

墨子曾說:“端,體之無序最前者也。”量子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單元,它擁有不可分割性和可疊加性兩種特性。對于像貓這種較大的實體,我們還無法塑造出這種狀態,但對于微觀顆粒已經很容易實現了。光的最小單元叫光子,光子會同時在水平和豎直方向振動,這就是“0”和“1”的疊加。一旦我們測量它,它的狀態就會被影響。

為了解釋這種現象,我們先明確兩點,第一,在沒有觀測微觀個體時,它可以同時處于兩種狀態;第二,一旦對微觀個體進行觀測,對它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會變成只有一種狀態。

如果我們對想要了解的微觀粒子進行拍照,它的狀態就不能再變化了,因此我們不能得到關于它的全部信息。由量子這個最簡單的原理,我們得知最小顆粒是測不準的,測不準也就不能被復制。在生命科學中,當兩個人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的時候,其中一個就是克隆人;但量子物理學認為,這兩個人只是“硬件”一樣,里面的思想、其中原子的狀態,是測不出來的。所以,人作為個體,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量子力學中神奇的測量

除了哲學問題,量子力學也可以解決科學問題。比如,如果信息處理中也存在“0”和“1”同時存在這種現象的話,就成為量子通信。

利用量子不可分割、不可被復制的性質,A 給 B 發送一些單光子作為密鑰,如果C想要竊聽,那C只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拿走作為密鑰的單光子,這樣B就收不到A的信息了,所以可以發現通信被竊聽了;其二是對密鑰進行拍照,但在拍照的過程中,會改變單光子的狀態,因此B 也可以發現自己被竊聽了。

正是因為如此,利用量子技術,我們可以實現不可破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你可能還想問,量子力學對打破經典力學帶來的決定論有什么幫助呢?

經典物理學告訴我們,世界是完全獨立于個人而存在的,規律永恒不變;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世界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獨立于你而存在,但你的探索和努力對這個世界的演化是有影響的。

量子技術如此強大的能力引起了一些人的擔心,他們還擔心人工智能發展得太快,最后會取代人類。目前,我們是可以放心發展人工智能的,因為不管計算機發展的規模多大,它的信息對人類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百分百復制計算機的信息,而人類的大腦是無法復制的。

那么,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是否會發展到人類大腦的程度呢?目前科學家并不能確定,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向更深層次探索的動機。因為科學家對量子信息的研究并非只是為了通信和計算,而是希望探索人類意識從何而來。如果說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人類大腦對世界的一種映射,那我們不禁想問:大腦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期待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知識和發現。

科技的進步使得信息交互的效率越來越高,從早期的口口相傳、千里傳書,到熱力學和力學的應用促使了鐵路、火車等工具的出現,極大加快了人類的交互速度。再到電力學的廣泛應用,人類迎來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變得更小。而量子力學等理論的應用,帶來了電子計算機和第三次工業革命,形成了現在的互聯網,世界在人類的探索中不斷向前發展。                                                               

人類自古以來就對世界有恐懼感,而科學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宇宙的規律、增長智慧,有了智慧之后,人類就不再困惑,也不再因為自身在宇宙中的存在而感到恐懼不安。當心安定了,人們做任何事情,成功也好,不成功也罷,都不那么容易患得患失。人心的焦慮往往源于此: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后又唯恐失去。

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人類探索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追求思想上的解放。盡管科學探索的路并非坦途,但歸根到底依然是為了仁、智、勇,為了真正做好一個“人”,這也是科學探索的最終奧義了。

以上內容整理自潘建偉院士 2016 年在“墨子沙龍”上發表的演講,摘自《科學之美》一書。

作者簡介:

潘建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在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國量子信息領域的領軍學者。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量子化學、量子成像等領域,潘建偉也做出了眾多有影響力的工作。因其杰出成就,潘建偉榮獲了眾多重要獎項,包括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 (2005 年)、QCMC 國際量子通信獎(2012 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5 年)、未來科學大獎(2017 年)、墨子量子獎(2019 年)、 蔡司研究獎(2020 年)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證明靈魂不死
這三個現象至今都無法解釋,第一個問題,就連愛因斯坦都尋求未果
宇宙深處藏了什么?3個發現科學家難以解釋,或藏有宇宙終極奧秘
科學家深究量子力學,發現宇宙極可能是虛無的,人類所見皆為幻覺
李暉:科學與藝術是永恒的話題,彼此平等,彼此雋永,彼此高尚。
學習強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锦州市| 玉门市| 申扎县| 双辽市| 大冶市| 兴国县| 尼玛县| 罗平县| 涿州市| 卢氏县| 曲水县| 思南县| 英超| 长丰县| 赤壁市| 陆良县| 岳池县| 疏附县| 佛学| 秦皇岛市| 长沙县| 南溪县| 广水市| 邵武市| 高密市| 肥东县| 岢岚县| 吉林省| 葫芦岛市| 交城县| 中宁县| 西畴县| 贡嘎县| 万年县| 黄山市| 闸北区| 辛集市| 屏东市| 田东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