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現代婚姻講究愛情與條件,在愛情至上的年輕人中,以女性居多,一旦戀愛,那個人的價值往往超過了全世界,如果父母阻攔,敢以與父母斷絕關系以維持自己的愛情!
而有一部分人,則在進入婚姻之時,撥弄著算盤珠子,對伴侶充滿了一肚子算計。
01
張小茹嫁給李振邦的時候,就是沖破了重重阻礙,為了嫁給這個男人,她與父母親鬧得天翻地覆,就差以死抗爭了。
然而,結婚不到一年,一切都變了模樣。
張小茹和李振邦是自由戀愛,當地風俗彩禮一般在二十萬左右,而且要求男方準備婚房。
一般來說婚房如果男方只出首付,女方就會出裝修,房產寫夫妻兩人的名字。
在婚禮前夕,雙方父母見面時,李振邦的父母表態,婚房和裝修都由男方出資,不用女方出一分錢,就不加女方名字了!由于全部財產都置辦了婚房,就沒有錢出彩禮了。
張家父母是不答應的,畢竟,對方的全款房和女方沒有什么關系,除了婚姻存續期間能擁有居住權,一分彩禮不給,不等于白娶一個媳婦嗎?
雖然現在新社會,但彩禮這種傳統習俗在民間依然存在,男方主動提出不給彩禮,在張家父母來看,是一種無禮和算計的行為。
但張小茹執意要嫁:“婆家買全款房子,也算有了誠意了,老兩口一輩子能存多少錢呢?至于名字的事,有啥好計較的,咱又不是奔著離婚而結婚的!”
經過一番爭執,父母敗下陣來,沒有一分彩禮,僅僅置辦了一萬多元的首飾,張小茹就嫁到了李家。
02
新婚的生活甜蜜幸福,張小茹很快懷孕了,經過美好的憧憬,兒子呱呱墜地。張小茹看來,生活如此美滿幸福。
房子是全款的,沒有房貸,車子是自己婚前攢的一部分,加上父母給的陪嫁,有車有房無債務。
老公的工資雖然只有六七千,但也夠一家三口花銷。
張小茹小時候曾經做過多年的留守兒童,深知沒有父母陪伴的痛苦,她決定休完產假辭職,全職帶孩子,給孩子一個安穩的,有母親陪伴的童年。
誰料,孩子剛出滿月,婆婆就說:“給孩子添奶粉吧,過一段時間你去上班了,我把娃帶回老家撫養!”
張小茹聽了婆婆這話,心里很不爽,這啥意思啊,才滿月就催媳婦去上班掙錢呢?
于是張小茹說:“媽,我小時候當夠了留守兒童,我不想讓我的孩子繼續當留守兒童,我自己來帶孩子,到寶寶上了幼兒園我再去上班”。
因為張小茹的公婆沒有辦法來兒子家一起帶孩子,張小茹的婆婆在老家還有娘家的媽媽和婆婆都要輪流到家里養老。
張小茹的話一出來,婆婆變了臉色,一番話說得張小茹如墜入深淵。
原來,婚前承諾的全款婚房,其間另有內情。
03
婚房全款是真的,但欠下巨額債務也是真的。
雖然李振邦的父親一輩子在工地做農民工吃苦一輩子,攢下幾十萬是有的。
但要全款一百多萬的房是不可能的。
李振邦的姐姐嫁的婆家挺有錢的,在李振邦結婚的時候,拿了五十萬出來借給弟弟買婚房。
而李振邦的爹在兒媳婦生下孫子后,也不再出去打工,說是要在家里照顧老人和孫子,老兩口打算把孫子接回老家照顧,順便一起照顧雙方輪流養老的母親。
因此,讓老兩口還這筆巨債是不可能的,必須由小夫妻承擔。
張小茹的心里像吞了個蒼蠅:“你們什么意思?你們要是沒有錢,開始就不要說是全款婚房來騙我,還借全款房的理由取消了彩禮!
你該給彩禮給彩禮,婚房首付我還貸,這樣子婚前的全款房,是你兒子一個人名字,憑啥讓我背上五十萬債務?我辛苦還債幾十萬,房本上沒有我的名,敢情,我就白給你們生孫子,還要白給你們還債務?”
04
當張小茹說到房產證名字是李振邦一人名字時,她察覺到婆婆臉上細微的表情變化,張小茹心里突然有了別樣的預感,房產證是老公一個人的名字嗎?
她突然想到,會不會房本上是公婆的名字?
婆婆和老公還在辯白,說什么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說要是公公還有能力,肯定不會讓兒子媳婦還這筆債務。
張小茹心一沉,推了老公一把:“去,把房產證拿來我看!”
李振邦推三阻四,婆婆看勢頭不對,馬上找借口去了親戚家里。
老公婆婆的反應,讓張小茹更加確信,房產證上別有貓膩。
經過張小茹再三堅持,李振邦很不情愿拿出來房產證,果然,房產證上有婆婆的名字,雖然婆婆所占比例不高,但是,張小茹明白這樣操作的原因。
有一次,婆婆談起親戚家給兒子買婚房的事情曾經表示過這樣的觀點:
“不管父母占多少比例,得寫上父母的名字,她那兒子一看就是怕老婆,萬一婚后,悄悄把房產證加了媳婦名字,或者賣房子再換新房子,就成了婚后的房產,有父母的名字在上面,兒子想賣必須經過父母同意。”
當時,張小茹聽到婆婆的這個觀點心里有點別扭,卻也沒有聯想到自己家里來。
這一次,她再一次想起婆婆那些觀點,心里終于明白,公婆對兒媳婦的算計之心從來就有,而且算計之深令人心驚。
05
如今,她面對的現實對她來說很尷尬,婚后有了兒子,公婆和老公才說出讓她夫妻承擔大筆債務,這就是將她一軍啊。
如果她離婚,二婚帶孩子,當娘的哪里舍得孩子,如果她不離婚,被公婆男人算計得死死的。以后把債還完,房子依然和她無關。
張小茹終于明白,婚前父母為什么極力反對這門親事。父母并不是貪彩禮之人,他們早在婚前公婆提出不給彩禮之時,就認識到了公婆的算計,但是張小茹執意不在乎要嫁,做父母的無可奈何,依然給了不小的陪嫁。
如今有了兒子,張小茹才明白公婆和男人的精明與算計。在這樁婚姻里,在這場她自以為是的愛情里,也許只有她才對愛情信心為真。
張小茹心里寒透了,帶著兒子回了娘家。
也許,對于這樣算計的一家,離婚才是最好的結局。
婚姻的締結,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往往牽涉到到兩個家庭,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妻關系的組建應該建立在愛與真誠的基礎上,尚未進入婚姻,就動用一萬個心眼,去算計對方,這樣的婚姻實在讓人心寒,也注定不會長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