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為他“撐腰”。
唯有孩子深知自己一路有父母的庇護和關照,他才能篤定無疑地走自己的路。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的態度決定的。”因此,在孩子最需要父母支持時,你的回應很重要,這也是孩子安全感來源。一個10歲男孩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他回到家中尋求家人的幫助,但大家都不以為然,一致表達說:
話里意思是因為孩子太軟弱,不會反擊,所以活該被欺負。從那以后,男孩再也沒和家人提過這事,直到最后他用極端的方式結束了生命。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父母總覺得孩子間的“欺負”是玩玩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直到悲劇出現才開始后悔。就算孩子打架了,對方家長找上門,她也會為孩子據理力爭。她說了一句讓我很感動的話:“不能因為孩子打架就覺得他是壞孩子,也不全是孩子的錯。”面對孩子被欺負時,智慧父母會仔細了解事情經過,不聽信對方的一面之詞怪孩子,給自己的孩子撐腰。只有在這種“保護”下,你站在孩子身邊,他才能自信陽光起來,知道父母真的關心自己。當正值青春期孩子跟你說“我有喜歡的人了!”父母會有什么反應呢?又會作何回應呢?想必大多數父母的反應是不支持的,比較排斥孩子早戀的行為。前幾天,她被女兒班主任叫到學校談話,班主任很直接地說:“你女兒和隔壁班的一個男孩子最近在談戀愛,您知道這件事嗎?”
小麗毫不意外地說:“猜到了,最近她很注重打扮。我還為此觀察過一段時間呢。”
隨后班主任嚴肅地說:“你女兒才上初中,談戀愛會影響成績,學校希望你和她談談這個問題。”
但小麗淡定地說:“我覺得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談戀愛很正常,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作為家長我挺支持的,當然了,學習方面我也會督促的,希望學校這邊先不要勸阻,可以嗎?”
聽到這個答案,班主任有些意外,隨后也點頭贊成小麗的看法。而小麗的女兒在知道媽媽的態度后,開心地擁抱了小麗。在最近一次考試里,小麗女兒的成績比之前進步了5名。
聽完小麗說的這些,很佩服她,不是每位父母都可以做到理解孩子早戀的行為,但我更欣賞她愿意站在孩子這邊,即便是在他人都反對的情況下。父母要知道,孩子有喜歡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總當成洪水猛獸一樣防守。這樣有效果嗎?或許也有,但這也傷害了你和孩子關系。
小明和表弟都是今年上初中,兩人都喜歡打游戲,玩之前說好了輸的人要洗碗。他們一共打了三局,小明贏了,但表弟耍賴不想去廚房洗碗,還在床上大哭起來,于是兩個人吵了起來。媽媽聽到兩個孩子吵架很煩心,跑到房間說了小明一頓,理由是“你為什么要把弟弟弄哭?你是哥哥,不知道要讓著弟弟嗎?”小明難過又生氣,覺得不是自己的錯,為什么挨罵的人是自己,本想媽媽能替自己出頭,誰知媽媽卻認為一定是他做得不對。到后面,小明不再愿意和媽媽說話,因為他有強烈的背叛感,覺得不管發生什么、是對是錯,媽媽一定不會站在自己這邊。其實,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往往是因為父母都把孩子的感受和委屈忽略了。本來一個被指責的孩子,心里很委屈了,最渴望的就是父母的支持,如果父母能站在中立的位置去評判,不去偏向另一邊,孩子也不會如此難過。我們說,比起給孩子學區房、好條件,不如在孩子難過時給他力量。
當孩子被比較時
學校比成績、比排名,回到家中,還是要問成績,幾乎每個孩子都被各種“比較”壓得喘不過氣。傅首爾曾在節目中斥責發生在兒子身上的“攀比文化”:家庭聚餐時,總會有大人一時興起,主動提議讓在場的孩子們比賽秀才藝。有一次,兒子被別人要求背古詩,傅首爾一聽急了,趕緊出面維護兒子,直接喊了一句“我來背”。護子心切,是不愿兒子在這種毫無意義的比較中被比下去,從而陷入自我懷疑當中。也許別人能背五首詩,兒子連一首都背得結結巴巴,但這不能代表什么,更不能說明兒子比別人差。就像《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媽媽,就算被校長告知兒子智商只有75,她也沒有輕看兒子,替兒子拒絕外界丟過來的一切負面標簽,始終維護兒子的信心:“你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你并沒有什么不一樣。”電影《阿甘正傳》劇照
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地做加法,而是要適當地做“減法”。父母要站在孩子身邊,及時地給與孩子勇氣的力量,只要這樣,愛才能真正注入到孩子心里,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