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在中國漫長的君主制時代,臣子口中的“萬歲”專指帝王,除了帝王,任何人都不敢自稱“萬歲”。據后世考證,中國史上第一位自稱“萬歲”的帝王,是戰國中后期的宋康王,此君堪稱宋襄公之后宋國最有作為的國君。不過,宋康王的下場卻很慘,落得個國滅身死的結局,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當中,宋國的角色非常特殊,不僅占據著今天豫、蘇、魯三省交界處的大片膏腴之地,而且爵位最高(公爵),在封國內保留著殷商的服色、祭祀等活動(注:宋國的始祖,是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同時還深受周天子的禮遇。在東周前期,宋襄公子茲甫(前650-前637年在位)一度繼承齊桓公的霸業,由此躋身“春秋五霸”之列,使得宋國的政治地位達到頂峰。
宋襄公劇照
宋襄公死后,宋國的實力一落千丈,此后長期淪為晉、楚兩大國爭霸的“犧牲品”,導致國內戰事連年不斷,國力嚴重衰退。直到戰國初期,由于晉國被魏趙韓三家瓜分,楚國遭受吳國的入侵而元氣大傷,加之秦國僻處西方,而齊國也因長期的內亂而實力不振,才使得宋國迎來發展、壯大的良機。最終,在本文主人公-宋康王的“英明”領導下,宋國實現夢寐已久的“偉大復興”。
宋康王名子偃,是宋國第34位國君,不僅相貌英偉、天生神力,而且胸懷大志,將復興國家、重振霸業視作自己一生的追求。為此,在隱忍碌碌無為的兄長剔成君多年之后,子偃終于在前329年發動政變上臺,并在前318年稱王,史稱宋康王。宋康王上臺后,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將宋國帶入中等強國的行列。
宋康王時期戰國形勢圖
憑借著強盛的國力,宋康王踏上對外擴張之路,在即位后的第33年(前296年),一舉滅掉鄰國-滕。“小試牛刀”后,宋康王又將擴張的目標指向3大鄰國-齊、魏、楚,利用它們疲于應對外敵的良機,向東攻克齊國5座城池,向南吞并楚國淮北之地,向西奪取魏國2個縣邑,可謂成就斐然。此時的宋國,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00萬,儼然成為戰國第八強國,號稱“五千乘之勁宋”。
在取得輝煌的戰爭成果后,宋康王自以為天下無敵,日漸變得驕傲自滿,從此不再操心國事,而是把精力放在縱情酒色方面,并極力顯擺自己的權威。據史書記載,宋康王為了顯示尊嚴,常常命令侍從喊他為“萬歲”。不僅如此,侍從一喊“萬歲”,朝堂上的百官、宮門外的人群隨即也同聲高呼,于是全城一片“萬歲”之聲(詳情見《資治通鑒·周赧王二十九年》)。而據后人考證,宋康王是中國史上第一位正式自稱“萬歲”的君主。
宋康王是中國史上第一位正式自稱“萬歲”的君主
除了妄自尊大外,宋康王為了顯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竟然用皮袋子盛滿鮮血,把它掛起來用箭射擊,號稱“射天”。或許是覺得還不過癮,宋康王又用鞭子抽打大地,并且砍掉土神、谷神的神位并燒毀,對臣下宣稱這是在用威力降服天下鬼神(“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曰:'威服天下鬼神。’”見《戰國策·卷三十二·宋衛策》)。名副其實的上懟天、下懟地、中間懟空氣,可謂狂妄至極。
宋康王的狂悖引起許多忠直大臣的憂慮,他們出于對國家安危的考慮,紛紛向國君犯言直諫,希望他能夠戒除酒色、敬天禮神,重新做回昔日那位勵精圖治、愛民如子的好國王。然而,對于大臣們苦口婆心的勸諫,宋康王覺得非常刺耳,為了震懾朝堂、壓服人心,竟然將這幫進諫的大臣全部射死,可謂兇殘至極(“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見《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
宋康王治下的宋國,被各國蔑稱為“桀宋”
宋康王的種種倒行逆施,使得宋國上下籠罩在極端恐怖氣氛當中,懾于國君的淫威,國人都不敢公開發表任何反對意見。不過,宋國民眾雖然不敢公開發聲,但內心無不怨恨宋康王,巴不得他早點下臺、死去。與此同時,各國同樣反感宋康王的暴政,為了表示憎惡之情,便將此時的宋國呼為“桀宋”,將宋康王視作與夏桀、商紂一樣殘暴的帝王。
宋康王的倒行逆施,為國家招致滅頂之災。前286年,恢復元氣的齊國,聯合楚、魏兩國攻打宋國,聯軍連戰連捷,不久便到達宋都商丘城下。由于宋康王已盡失民心,因此國都軍民拒絕為他作戰,并且紛紛逃散出城。眾叛親離的宋康王倉皇逃往倪侯的住所,但很快便被齊軍搜出并斬殺。由此,立國800余年的宋國(前1114-前286年)滅亡,領土被齊、魏、楚三國瓜分。
齊、魏、楚三國聯合滅宋并殺死宋康王
數千年的中國史一再證明,“對外不強出頭,對內不亂折騰”是所有賢君明主的共性,只有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愛惜民眾,他們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而國家才能實現長治久安。然而,作為中國史上第一位自稱“萬歲”的國君,宋康王根本不明白這種道理,不僅公然挑釁、攻擊強大的鄰國,而且還在國內各種倒行逆施,結果落得國滅身死的結局,真可謂咎由自取。
參考書目
司馬遷(西漢):《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
劉向(西漢):《戰國策》,中華書局2006年版。
司馬光(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