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不在乎錢?錯,有錢人最在乎錢,甚至錙銖必較。亡命之徒不在乎命?亦錯,亡命之徒最在乎命,所以當被危機籠罩時,才敢不顧一切,去殺出一條血路,彼時內心之恐懼可以想見。即使一無所有的人也會有所畏懼的。
影視上常聽到“你什么都沒有了,憑什么跟我斗”之類的話。“光腳的”與“穿鞋的”相斗,先天不足也。光著腳丫子,論踢,踢不過穿鞋的,論跑也跑不過穿鞋的。人家隔著一層皮,哪怕只是布,也能保護腳。“光腳的”鮮血淋漓了,“穿鞋的”怕鞋都尚未磨破吧,山窮水盡到一點資本都沒有,想同歸于盡都難呢。光腳的注定了要怕穿鞋的。
公元550年,東魏丞相高洋篡位,殺了孝靜帝和宗室近親,還迫遠親改姓高。元景皓認為江山都被逆臣占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還在乎一條么?他被告密處死了。沒有實力地憤怒毫無意義,不過以卵擊石,為之儲出代價的大有人在。
“兩敗俱傷”的案例中,有一種叫“玉石俱焚”,以己頑石之軀摧毀彼之美玉之身,合算得很呀,仔細一計,非良策也。雨果在《九三年》里說:“有一種東西燃燒起來比一座皇宮燃燒起來更令看見的人痛心,這東西就是茅屋。一所著火的茅屋是悲慘的,那是窮苦的偏受到蹂躪。”
元景皓若忍辱負重則如何?一個忍字 ,心頭上的一把刀,其中苦楚,也只有當事人才明白,可這些煎熬不會白受。伍員忍得草間求活,三年歸報楚王仇;韓信忍得胯下之辱,沙場任其馳騁。其實,高洋很快病死了,北齊的歷史也很短暫。
先天不足,后天補呀,還是要拼命,對象變一下,不是那些有鞋穿的人 ,而是世上萬難之事,拿了命去拼,即使秀才遇上了兵,也會有辦法的。手里有金剛鉆,自有瓷器活來。曾文正言:“李少荃拼命作官,俞蔭甫拼命著書。”可能就是會拼命吧,李鴻章官至一品,俞曲園終成碩學。
鰲拜野心膨脹,想廢了康熙。少年聰明呀,沒有糾集本不多的忠臣去拼了,正是悟透了這“怕”字的奧處。潛龍勿用,謀定而后動,先是隱忍,明著裝傻,背地呢,卯足了勁,給自己打造了一雙“鐵鞋”,一舉殲滅了權臣及其黨羽,坐穩了江山。
智者言:“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頭上有個天,萬事有個理,送給“光腳的”,忍下一時之氣,再蓄勢待發,何妨?也送給“穿鞋的”,逞一時之氣,為自己埋下了隱患,值嗎?既是如此,姑且怕一怕,何損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