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企業夢寐以求的狼性團隊,但是這樣的團隊求不得,挖不到。想要培養狼性團隊,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一只狼放進去,也就是說,團隊里的羊必須被吃掉,其他狼的本性被激活。
這是在職場中常說的鯰魚效應,如何在團隊中產生“鯰魚效應”?
考核激勵
越是做大的公司,考核越嚴格,一直在倡導說不考核的企業是初創型,先要了解員工存在什么心理?領導檢查什么他們就做什么,不檢查就不做,這是普遍心理。
所以不考核怎么去判斷員工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樣,這些都是要作為衡量員工的工作效率。
那么考核是要考什么?大多數公司在考核時,主要是看業績,以業績為主,剩下的基本是不看,這個是片面的,比如說讓銷售員去推銷農機產品,一個是在鄉下一個在城里,他們銷售量明顯是不一樣,如果僅僅是靠業績,明顯是不合理。
在考核過程中,把業務工作和考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工作上的績效是在于績效上的改進,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側重在長期的表現。
而目標是可度量和重點突出的,員工在接手時就會明白該怎么去做,哪些是重點的?
以上對于人力資源部的考核,只要員工一看積分的比重,他就會明白,他應該在哪一塊做才是重點的,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管理者想要改變員工的哪一塊直接加重積分,員工對于工作的重點就一目了然!
薪酬問題:
在公司只有幾個的時候,對于績效這一塊還可以掌握,但是對于已經成型的企業該如何去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
員工為什么獲取了工資?——因為他付出了時間和精力。
這是技術員的產值工資
這是一個錯誤的管理經驗,員工的工資來源是因為他給公司創造了價值,而不是付出了時間,所以在薪酬這一塊,是應該由崗位的價值來定!根據員工的執行能力和實際的貢獻來決定!
推廣員的工資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約定工資,一個是績效工資,約定工資是固定的,績效工資是浮動,員工可根據考核標準去創造產值,但是并不是意味著做得多就得到多,而是由價值決定薪酬!
對于激勵,評判的標準又是如何?

這是以上某超市的激勵機制,很顯然,平均分是最大的不公平,這也是企業為什么要考核的地方,不考核你怎么知道員工做事是怎么樣,除了在業績上,其他方面上是不是符合公司的價值觀?

所以這就是企業在導入積分管理之后,員工積極性有了明顯提升,因為積分是和月度、季度、年度的獎勵掛鉤,不僅僅是公司的業務員能分到,而在企業有了利潤之后,所有員工共同享有,而這個享有的標準來自于積分的排名。

意思是如果企業賺了100萬,那么拿出了20%,那么是員工就要分這20萬,而技術部是最重要的部門(看公司性質),占了30,意思技術部就占6萬,這技術部分到6萬之后,就開始積分排名來分錢,排名越是靠前,獎金就越多,當然差距越大,激勵的作用就越大。

末位不愿意改變的員工和管理者就要被淘汰出去,給有能力的人騰出了位置。
這是積分在導入企業的分配時起了公平性的作用,積分管理是活的,沒有固定的條條框框,管理如何把積分用好用活,還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