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與保險公司相比,你更信任誰?這個問題如果放到全國老百姓面前,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
近年來銀行的各種負面案例在不斷增加,如理財虧損、銀行卡盜刷、存款變保險、存在各種手續費及霸王條款等等,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越來越差。但是與保險公司相比,銀行只是變得差了一些,而保險公司一直以來都是騙子,所以地位還是沒法跟銀行相比。
銀保理財大行其道,受傷的卻是老百姓
正是因為如此,保險公司知道在自己家賣保險很費力,但是如果把產品放到銀行就不同了。同樣的一款保險產品在保險公司很難賣出去,大家會覺得它存在各種陷阱,但是放到銀行,大家就覺得有銀行的背書,它就變得很靠譜。
保險公司與銀行配合得非常默契,前者的產品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熱銷渠道,后者收著高昂的傭金,但是遭殃的卻是銀行客戶。
據融360理財分析師了解到,銀行員工辦理一筆存款或者賣一份理財產品,對業績的貢獻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有銀行員工甚至稱這是“義務勞動”,但是賣一份保險的提成卻非常可觀,如果是躉繳,提成在千分之二左右,如果是期繳,提成則高達2%-4%。如果賣一份總價10萬元的期繳保險,直接就能拿到4000元的提成。受逐利心理驅動,銀行員工在賣保險上面可謂是“不遺余力”。
所以,存款變保險、理財變保險的案例非常普遍,儲戶明明是要去銀行存款,結果卻不明不白買了一份保險,投資者明明是要買銀行理財,但是銀行員工卻極力推薦收益更高的保險理財。導致的負面結果就是,保險期限太長無法提前退出,或是承諾的高收益沒有達到等。
保監會規定,保險今后要姓“保”
好消息是,以后存款變保險的發生率很有可能大大降低,銀行員工想要誤導或欺騙客戶購買保險的難度大大增加。
今年5月份,保監會134號文件對兩大類產品進行了非常明確嚴格的限制:第一,兩全險及年金險5年之內不得返還,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險費的20%;第二,萬能險以及投連險不得以附加險形式存在。保險公司最遲在2017年10月1日完成自查和整改。
而早在2016年3月,保監會就曾叫停一年期以內的中斷存續期保險理財產品,要求不滿1年的產品立即停售,1年至3年的產品在3年內按90%、70%、50%逐年縮減,3年后控制在50%以內。該規定主要針對的就是當時銷售火爆的萬能險。
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條規定實施前后的區別。
1、以前銀行渠道銷售的保險理財產品分為三類:一是分紅險、二是萬能險、三是投連險,分紅險的收益偏低,投連險雖然收益高,但是不保底、風險偏高,所以萬能險最受歡迎。萬能險有保底收益率,一般在1.75%-3%之間,收益率要略高于銀行理財,銀保渠道的期限大多在5年以內,其中3年和5年期限較為常見,互聯網理財渠道的期限就更短了,很多都在1年以內。
這種情況下銀行很容易忽悠儲戶,反正都是定期,保險理財的收益更高,而且還給你保本,你還辦理什么存款啊,當然是保險理財更劃算了。如果有客戶對保險不信任,尤其是不具備專業知識和防騙意識的老年人,直接告訴你這就是存款,而且要送你保險,這樣儲戶就很容易被下套。
2、在監管要求之下,銀行中短存續期的保險理財產品不能再賣了,以后大多數都將是5年期以上的長期產品,目前銀行賣的大多都是長期年金保險。年金險類似養老保險,比如讓你連續繳十年的保費,等到55歲或60歲以后可以每個月領取一筆固定的返還資金,如果是兩全險的話,還會規定如果投保人在保險存續期去世,可以得到一筆一次性的補償。
此外,年金險和兩全險在5年內不能返還,5年之后每年返還的比例不得超過已繳保費的20%,還不能附加萬能險和投連險。也就意味著,以后快速返還型及獲利型的保險理財將要逐漸退出市場。
政策的本意是,保險是保險,理財是理財,但是過去幾年保險公司卻“不務正業”,大肆售賣理財產品,并且很多保險理財都脫離了保險的本質,只留下理財功能。賣這種理財險的大多都是中小型保險公司,其中很多資金都流向了股市等高風險領域,一旦市場環境突變或是資金操作不當,其中的風險就不言而喻了。
銀保渠道行不通,老百姓受騙的概率降低
監管要求之下,如今銀行售賣的大多是長期年金保險或兩全險,以及健康險、意外險等,在這種情況下,存款變保險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銀行員工很難去誤導和欺騙客戶去購買保險,甚至有一些銀行會勸說“保單變存單”。
融360理財分析師建議,如果大家只是想保障資金安全或是獲取穩健的收益,那么你就去銀行存款或理財,如果你想得到人身保障,那么你就去買純保險,如果不是特別了解保險理財,最好不要隨便購買。
保險理財畢竟是保險公司發行的產品,相對于銀行理財要復雜很多,風險也要大一些。針對普通投資者發行的銀行理財,資金不能直接投向證券市場,但是保險資金卻可以直接入市,盡管七成銀行理財都不保本,但是超過99%的理財產品都能達到預期收益,而且銀行的投資行為也更加規范,行業監管更加健全。
保險理財太過復雜,在退保、手續費、收益、期限、保障等方面有著非常詳細而嚴苛的規定,比如微眾銀行一款在售的保險理財,單是合同就長達68頁,讀完了也要累死了吧。
此外,融360理財分析師也不建議大家在銀行渠道購買保險,銀行替保險公司賣保險都會收取一筆傭金,進入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中,這筆錢到頭來還是要算到消費者的頭上。所以,如果你要買純保險,也建議大家在保險公司或是互聯網渠道購買。